首发|明见局
作者|柯柏妮
开售3分钟,大定突破20万辆;18小时,锁单量超过24万辆……小米YU7在发布当天销售情况十分火爆。
然而,其交付周期却较长。根据小米汽车 APP显示,标准版交付周期预计为53-56周,Pro版预计为48-51周,Max版预计为33-36周。甚至催生出了“黄牛”倒卖订单的现象。
订单暴增,小米YU7交付遇“甜蜜烦恼”
6月26日,小米YU7的上市堪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现象级事件”。
据小米官方数据 ,开售3分钟内,大定(支付5000元定金)便突破20万辆;当天锁单(定金不可退)量超过24万辆。
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新能源汽车新品发布的销售纪录,更彰显出小米品牌强大的号召力和YU7车型的市场吸引力。
此次开售的小米YU7分为两批车型:
“准现车”均为YU7 Max,起售价35.04万元,锁单金额为2万元,锁单后1-5周交付,这批准现车,在开售当晚就已全部售罄。
“定制新车” 25.35万元起,包括标准版、Pro版和顶配Max版,锁单金额5000元,发售时显示锁单后预计8月开启首批交付。
通过小米汽车APP查询可知,“定制新车”的交付时间实在不算短。标准版交车时间为53 - 56周,接近一年之久;Pro版为48 - 51周;即便是顶配的Max版,交付时间最短也需要33 - 36周。如此长的交付周期,在汽车行业中有些罕见。
小米YU7订单的火爆与交付周期的漫长,也为黄牛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在闲鱼、转转等二手交易平台,搜索“小米YU7订单”会出现大量转让信息。黄牛们通过各种手段获取订单,然后以溢价方式转卖给急于提车的消费者。
根据交易平台,交付周期越短的订单溢价越高。原本5000元定金的订单,若交付周期在1 - 5周黄牛甚至敢标价2万元转让。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或许在于产能与订单的失衡。
据公开信息显示,小米汽车的生产体系尚处于成长阶段,北京亦庄一期工厂年产能仅15万辆,面对YU7上市首日近乎“疯狂”的订单量,即使工厂满负荷运转,也难以在短期内消化。
二期工厂虽于7月投产,年产能提升至30万辆 ,但在持续涌入的订单面前依旧显得压力有点大。
有行业专家分析,若按当前订单规模,小米汽车需将全部产能集中于YU7生产近10个月,且这还未考虑后续新增订单以及SU7系列车型的交付需求。
“截胡”攻势: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白热化竞争
小米YU7交付周期的延长,为竞争对手提供了“可乘之机”。蔚来、阿维塔、极氪等车企迅速反应,纷纷推出针对预订小米YU7用户的“截胡”政策。
蔚来汽车率先出招,打出“真金白银”的优惠策略。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一位蔚来上海门店的销售人员称,如果购买蔚来品牌旗下车型,可报销YU7锁单定金5000元;若选购乐道车型同样可享此优惠,但需店长申请报备;而购买萤火虫车型则可报销2000元定金。不过,这一政策由销售端灵活执行,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
阿维塔汽车不甘示弱,不仅承诺报销YU7定金,还推出“补贴差额兜底”政策,为用户因政策变动造成的损失提供补偿。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阿维塔成都门店更是加码,除定金报销外,还赠送车辆保养服务和交流充电桩。但值得注意的是,阿维塔官方表示这属于门店自主行为,政策的稳定性和覆盖面存在不确定性。
极氪汽车则采用差异化策略,不同地区政策各有侧重。据悉,湖北门店提供定金报销,四川地区则以50000积分(价值5000元)作为奖励,积分可用于充电、保养等多项服务。
此外,鸿蒙智行旗下部分品牌、智己汽车等也纷纷加入“截胡”行列。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广州鸿蒙智行门店表示购买智界S7、R7可报销YU7定金,而江苏地区消费者反馈购买问界 M8也能获得定金返还。
这些车企的行动,反映出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在市场份额争夺日益激烈的当下,每一个潜在客户都成为“香饽饽”,小米YU7交付周期的问题成为了竞争对手试图突破的 “缺口”。它们如同《漫长的季节》里隐藏在暗处的线索,伺机而动,试图打乱小米的节奏,在这场市场博弈中占据上风。
热度不减,小米的品牌魅力
小米品牌经过多年发展,已在消费电子、智能家居等领域建立起庞大的用户群体和良好的品牌口碑。“高性价比”“科技创新” 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消费者对小米产品的品质和创新能力高度认可。
小米YU7的推出,将汽车纳入小米生态体系,实现了产品矩阵的进一步拓展。
对于众多小米生态的忠实用户而言,YU7不仅仅是一辆汽车,更是智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小米手机、智能家居设备的互联互通,YU7 能够为用户打造无缝衔接的智能生活体验。
从产品本身来看,小米YU7具备强大的竞争力。作为一款定位 “豪华高性能 SUV” 的车型,YU7 基于小米自研的超级 800V 碳化硅高压平台打造,在动力、续航、智能驾驶等方面表现出色。
同时,小米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也不容忽视。多年来,小米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与消费者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对于小米汽车而言,目前如何在提升产能、加快交付的同时,维护好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是缓解消费者焦虑的关键,毕竟,用一年等车交付实在需要耐心。
(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请谨慎辨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