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车轮腾空弹起,驾驶室如纸盒般翻倒在SUV引擎盖上,理想i8的A柱却纹丝不动——这段碰撞视频引发的不仅是震撼,更点燃了一场关于安全真相的行业战争。
7月29日,理想汽车新品发布会上播放的一段测试视频引发轩然大波:一辆理想i8纯电SUV以100公里时速正面对撞8吨重卡。视频中SUV车身完好无损,而重卡驾驶室严重变形倾覆。
眼尖的网友迅速锁定卡车品牌——东风柳汽旗下乘龙卡车。48小时内,乘龙官方抖音强硬回应:“法务部门正在处理”“被摆了一道,聪明人一眼看出假”。
这场“重卡惨败SUV”的碰撞测试,撕开了商用车与乘用车安全标准的认知鸿沟,更将车企营销伦理推上审判台。
01 争议爆发:一场碰撞测试引发的行业地震
理想汽车的测试画面极具视觉冲击:两车相对速度达100公里/小时,碰撞瞬间重卡四个车轮离地,驾驶室与货箱分离后翻倒在i8前舱盖上。而理想i8的乘员舱毫发无损,9个气囊全开,电池无泄漏起火。
这段视频迅速点燃舆论。网友涌入乘龙卡车社交账号质问:“驾驶室一撞就散架,司机安全如何保障?”。
面对汹涌质疑,东风柳汽7月31日发布严正声明,指控理想汽车未经授权使用其品牌形象,且通过“特定设计非常规测试场景”扭曲事实,构成“严重误导、严重侵权”。声明强调将保留法律追诉权。
理想方面迅速灭火:在后续发布的视频中对卡车标识打码,并解释测试由中国汽研全权执行,卡车系“市场随机购买”。中国汽研也回应称“测试过程符合规定”,但未说明卡车来源及改装细节。
02 技术谜团:卡车为何在镜头前“惨败”
从物理学角度分析,8吨重卡与2吨SUV的对撞本应呈现不同景象。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计算:两车以50km/h相撞后,应共同以约30km/h速度朝卡车原方向运动,而非卡车原地弹起。
“这就像200斤壮汉撞50斤小孩,被弹开的只能是小孩。”汽车工程师在分析视频时指出。卡车异常表现暴露测试疑点——驾驶室锁止机构可能被人为解除。
卡车驾驶室通过液压锁止系统固定,闭锁时依赖自重推动锁块。若锁定销未卡死,碰撞中驾驶室极易前翻。有卡车经销商暗示:“视频中驾驶室倾斜很可能是固定装置失效所致。”
更深层的是安全理念差异。乘龙在声明中强调:商用车采用“驾驶室后移技术”,碰撞时通过溃缩吸能保护驾驶员,而非硬碰硬抵抗。这种以驾驶员存活为核心的设计哲学,与乘用车保全车身的理念存在本质区别。
03 安全真相:卡车防护的硬核科技
抛开争议测试,现代重卡的安全设计远超公众想象。乘龙卡车采用龙骨框架驾驶室结构,在关键受力节点以高强度钢板焊接成环状支撑框架。
当碰撞发生时,冲击力被引导至顶部纵梁、底部门槛梁和侧围立柱三向路径,避免局部应力集中。该设计使乘龙驾驶室通过严苛的德国EEC R29标准碰撞测试。
在材料应用上,四层吸能结构层层设防:抗冲击层、多孔吸能铝材缓冲层、Q700/Q980超高强钢骨架以及柔性防护层。底盘采用抗拉强度700MPa的双层大梁,配合波纹加强筋设计提升抗弯能力。
安全验证同样严苛:56km/h正面撞墙,龙骨变形量控制在300mm内;32km/h侧向撞柱,B柱侵入量不超过150mm;甚至模拟50吨移动壁障以80km/h追尾,确保燃料系统安全。
04 标准鸿沟:商乘用车的安全逻辑分野
商用车与乘用车的安全标准存在根本性差异。卡车车头质量通常远低于货箱,碰撞时易出现“头尾失衡”。而SUV底盘刚性强、重心低,在特定角度的对撞测试中天然占优。
更关键的是,卡车安全的核心指标是驾驶员生存率。驾驶室后移技术正是为此而生——碰撞时驾驶室向后溃缩位移,吸收动能减少人员伤害。这种设计导致车头变形严重,却能在真实事故中挽救生命。
反观乘用车碰撞测试,C-NCAP等标准主要考核乘员舱完整性和假人受损值。理想宣称i8满足C-NCAP五星及C-IASI最高评级,但这些测试并不包含与重卡的正面碰撞场景。
05 行业镜像:重卡碰撞测试的另类答卷
在理想测试引发争议的同时,其他车企的重卡碰撞测试正提供多元参考。
吉利银河E8挑战20吨重卡双侧夹击:一辆10吨货车以30km/h撞击静止车辆主驾侧,随即将其挤压在另一辆静止货车上。结果显示乘员舱结构完整,A/B/C柱未失效,电池包安全无恙。
猛士M817更经历三重暴击:先被8吨卡车50km/h追尾,再遭另一辆卡车同等速度侧撞,最后在16米斜坡翻滚。高压系统及时下电,电解液零泄漏,车门仍可正常开启。
这些测试的共同点在于:聚焦乘用车自身防护极限,避免直接对比竞品卡车安全性。猛士为开发安全系统累计投入超1亿元,其“战甲车身”采用1920mm一体成型纵梁,83.2%高强度钢占比。
06 营销边界:安全演示的伦理困境
车企利用重卡测试彰显安全性已成行业“潜规则”。重卡是公路高危因素,此类演示直击家庭用户对“生存空间”的核心焦虑。
但当演示演变为贬低竞品的工具,就触碰了伦理红线。东风柳汽在声明中痛斥:将复杂安全体系简化为“胜负对比”,既忽略卡车真实运营中的耐久性与主动安全配置,更破坏行业生态。
法律层面同样存疑。未经授权使用竞品形象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理想虽事后打码,但负面效应已扩散——乘龙抖音评论区涌入数千条质量质疑。
道路上疾驰的重卡驾驶室内,仪表盘指示灯在龙骨框架的环抱中规律闪烁。而在某试验场,工程师正调试新一代驾驶室溃缩系统——碰撞吸能距离又增加了15厘米。
安全信任的基石,本应是可验证的数据链条:当吉利银河E8经受20吨夹击后自动接通救援电话,当猛士M817的翻滚测试车门始终紧闭8,这些细节比戏剧性对决更具说服力。
“安全不是空口无凭的理想。”正如乘龙在声明中所强调的——在关乎人命的技术领域,敬畏之心永远比热搜更重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