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一个人开车水平高低,看他有没有这3个行为就知道了,太准了
大家好,我是老李,一个在方向盘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老司机。说到开车这事儿,它可真不是个简单的“会”与“不会”的问题。驾校里教的是基本功,但上了路,尤其是在车水马龙的高速上,那考验的可就是真本事了。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结伴自驾,跑了几个小时,累得眼皮直打架,可一想到把方向盘交给同行的伙伴,心里就直打鼓。不是不信任朋友,而是真的不了解对方的驾驶水平啊! 把命交出去的感觉,谁懂?但长途驾驶,总得轮换,总不能一个人累到趴下吧?所以,怎么在短时间内,准确地判断出一个人的开车水平,就成了一个关乎安全的大问题。今天,我就想和大家聊聊,我这些年在路上观察到的“驾驶水平鉴定术”。这可不是什么玄学,而是基于大量观察和亲身经历总结出来的,尤其是那三个关键行为,一看一个准!
第一看:坐姿与方向盘握法,安全驾驶的“基本功”
咱们先说说上车后的第一印象。一个真正的老司机,或者说一个有安全意识的驾驶员,上车后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没错,就是调整座椅和后视镜。这看似简单,却是安全驾驶的基石。我见过太多人,上车屁股一坐,安全带一扣,油门一踩就走,完全不管自己的坐姿是否合适。你想想,每个人的身高、腿长都不一样,如果座椅不调整,要么就是够不着踏板,要么就是离方向盘太近,这能开好车吗?一个连基本坐姿都不调整的人,开车能靠谱吗? 这就像一个战士上战场,连盔甲都不穿,你说他能打胜仗吗?
更关键的是方向盘的握法。我观察到的最典型的“新手”标志,就是双手紧紧地“捧”在方向盘的12点钟位置。 乍一看,好像很专注,很紧张,但其实大错特错。这种握法,双手挡在胸口,一旦发生碰撞,安全气囊瞬间弹出,巨大的冲击力直接打在手臂上,轻则淤青,重则骨折!而且,这种姿势打方向极不灵活,需要一点一点“搓”方向盘,反应速度慢,尤其是在紧急变道或避让时,根本来不及。而真正安全的握法,是双手放在方向盘的3点和9点方向,就像环抱一个大圆球。这样,手臂自然下垂,气囊弹出时能把你“接住”,同时双手有充分的活动空间,推拉方向盘流畅自如,操控感和安全性都大大提升。看到有人这样握方向盘,我心里就先打了个“及格分”。
第二看:油门与刹车的“节奏感”,预判能力的“试金石”
如果说坐姿和握法是“形”,那么油门和刹车的使用就是“神”了。一个驾驶水平高的人,开车是“有呼吸”的,油门和刹车的过渡非常平顺,车速变化像流水一样自然。 而水平一般的人,开车则像“打嗝”,一顿一顿的,让人坐得非常不舒服。
我有个朋友就是典型的例子。那次我们自驾,我睡得迷迷糊糊,突然被一脚急刹车给惊醒了。睁开眼,发现他脸色发白,手还在抖,说前面那辆车莫名其妙就刹了,他差点追尾。听起来好像是前车的错,但结合他全程的表现,问题显然出在他自己身上。他对前车的预判严重不足,总是等到前车明显减速了,他才反应过来,结果只能猛踩刹车。 这就像打乒乓球,高手能预判球的落点,提前移动脚步,而新手只能等球过来了才慌忙挥拍,结果不是打空就是出界。
还有超车。我的车动力其实不错,正常超车,大脚油门下去,速度很快就能提起来。但轮到他开,超车时速度慢吞吞的,变道后油门踩得小心翼翼,整个超车过程拖拖拉拉,看得人提心吊胆。为什么不敢踩油门?因为他对超车所需的时间、距离和安全性没有把握,缺乏自信,所以只能“磨”过去。 这种缺乏“节奏感”和“预判力”的驾驶,不仅效率低,而且非常危险。高速上,超车本就是高风险操作,拖得越久,风险越大。一个连超车都畏手畏脚的司机,他的驾驶水平能高到哪去?
第三看:面对陌生车辆的“适应力”,经验与自信的“综合体现”
最后一点,也是最能体现一个人驾驶经验的,就是他开陌生车辆时的状态。真正的老司机,哪怕第一次开一辆新车,也能很快适应,找到合适的坐姿,熟悉各个按键,然后平稳上路。 他们相信自己的驾驶技术,不会因为车辆陌生而过度紧张。
但水平不够的人呢?他们开陌生车时,会有一种“学车时”的紧张感。他们会把座椅调得特别靠前,恨不得整个人都趴在方向盘上,生怕看不清前方路况。我那位朋友就是这样,整个人几乎贴在方向盘上,手肘都快碰到胸口了,打个方向都施展不开。这种“过度补偿”的坐姿,恰恰暴露了他内心的不自信和对车辆控制的生疏。 他不是在开车,更像是在“驾驭”一个他并不了解的“猛兽”,生怕出一点差错。
综合这三点来看,判断一个人的开车水平,真的不需要看他飙多快,或者能完成多复杂的动作。 就看这最基础的三点:坐姿是否规范,方向盘握法是否安全,油门刹车是否平顺,面对陌生车辆是否从容。这些细节,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个驾驶员真正的驾驶素养和安全意识。 下次你和朋友一起出门,不妨也观察一下,这“三看”是不是真的很准?毕竟,安全无小事,选对“接班司机”,才能让我们的旅途真正安心又愉快。那么,你觉得还有哪些小动作,能一眼看穿一个人的驾驶水平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