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一过,车圈鄙视链算是让增程车给整明白了。
在高速上,它就是那个压着100码匀速蠕动,让后面油车大哥们血压飙升想掏出加特林但又无可奈何的公路幽灵;一进服务区,它又化身充电桩战神,电车车主们排着队,眼睁睁看着它不紧不慢地“续命”,那种眼神,跟看插队的人没什么两样。
油车嫌它慢,电车嫌它占。
可以说,增程车凭借一己之力,成功得罪了两个世界,属于是典中典的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但魔幻的是,就这么个玩意儿,现在居然要“进化”了。
或者说,不装了,摊牌了。
以前的增程,讲究一个“小电池+大发动机”的黄金组合,突出一个用油发电的“高级感”。听起来像是永动机,实际上就是把家里的柴油发电机搬到了车上,主打一个精神胜利。
现在呢?车企们突然悟了,或者说是被逼疯了。它们搞出了一套全新的修仙法门:“大电池+小增起搏器”。
什么意思?
就是我直接给你塞一块巨大巨大的电池,动不动就三百、四百公里纯电续航,基本上你日常开,一年到头也用不着油。那个小小的增程器,从过去的主力输出,变成了现在藏在角落里吃灰的压缩饼干,只有在你真的弹尽粮绝、跑到荒郊野岭、连狗都看不见一只的时候,才哆哆嗦嗦启动,给你提供一点“别死就行”的能量。
这已经不是增程了,这是在给纯电车上坟的时候,顺便烧了个移动充电宝。
智己那个什么“恒星”技术,就是这套打法的急先锋。说白了,就是把过去那套弯弯绕绕的理论全扔了,直接掀桌子。什么能源效率,什么技术路线,去他的。用户要什么?用户就是要一个“感觉上的万无一失”。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特别能理解这种心态。这就好比我明明知道我这辈子可能都用不上消防斧,但我车里必须得备一把。不是为了用,是为了那个“万一”。我可能永远不会在高速上开到只剩1%的电,但我必须拥有在1%的电量时还能启动发动机的能力。
这是一种安全感,一种非常廉价,但又极其刚需的安全感。
所以你看,现在车企的竞争已经不是在技术层面了,那都是虚的。真正的战场,在人性的幽暗之处。最好的营销,不是告诉你我的车有多牛逼,而是告诉你,隔壁老王的车随时可能把你扔在路上,而我的车,哪怕是爬,也能把你爬回家。
这套逻辑,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如果说之前小米入场是把别人的蛋糕给端走了。那现在这帮搞大电池增程的,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给剩下,走的时候还把桌布给卷包会了。
因为它直接攻击了纯电车主内心最脆弱的一环——补能焦虑。
你纯电续航再长,六百公里、七百公里,有用吗?你敢把车开到只剩5%再去找充电桩吗?你不敢。你永远活在那个“电量低于30%就开始慌”的魔咒里。而大电池增程车主呢?他敢。他甚至敢开到0%,然后慢悠悠发动那个“小起搏器”,用一种看穿一切的眼神,从你旁边开过去。
就问你气不气?
这种感觉,就像两个人在玩俄罗斯轮盘赌,你拿的是一把真枪,而他拿的是一把滋水枪。这游戏从一开始就不公平。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车比作修仙好像有点中二,但你别说,还真特么有点那个意思。过去的增程车是“筑基期”,想靠着烧油发电这种奇技淫巧来“飞升”,结果发现灵力不够,走火入魔。现在的大电池增程,是直接“渡劫失败转修散仙”,虽然上限不高了,但命长啊,巨长无比。
而那些纯电车,就是天资卓越但必须硬抗天劫的“天才流”,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所以,那个问题又来了,多花几千块,买个“散仙”身份,值不值?
智己LS6的数据很有趣,纯电版比增程版便宜五千块左右。
五千块!就为了你那点破焦虑?买!必须买!不买不是人!
对于真正的纯电信仰者来说,这五千块是智商税。但对于广大被续航PUA了无数次的普通人来说,这五千块是救赎,是保险,是你在面对未知旅途时,给自己买的一颗定心丸,是一张写着“爷还能活”的底牌。
这已经不是性价比的问题了,这是玄学。是一种信仰充值。
所以,想买增程车的朋友,确实可以等等。因为很快,所有的车企都会被逼着走上这条“散仙”之路。到时候,市面上的增程车会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配置加大加大再加大,价格打骨折打骨折再骨折。
整个市场最终会变成一个巨大的养蛊皿。车企们不再比谁的技术更先进,而是比谁更疯,谁更敢给自己捅刀子,谁更懂那种“我虽然用不上,但我必须有”的病态心理。
最终的赢家,不是消费者,也不是任何一家车企。
是混沌本身。
这才是这个时代,最迷人也最操蛋的地方。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