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车身‘骨架’?选车用车吃大亏,看完这篇变内行!

您说,这车身结构件,到底是个啥?

是不是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离我们普通老百姓有点远?

其实不然。

就拿我上次那点小刮蹭来说,前保险杠那道印子,看似不起眼,却让我窥见了汽车“骨架”的秘密。

这玩意儿,可不只是个摆设,它关乎着安全,影响着油耗,甚至决定着我们开车的便利程度。

今天,咱们就来一次“解剖”,看看这汽车的“筋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不懂车身‘骨架’?选车用车吃大亏,看完这篇变内行!-有驾

一问:我的保险杠,到底有多重要?

还记得我那次停车的“事故”吗?

右前角一蹭,保险杠就留下了道印记。

去修理厂,师傅一边打磨,一边跟我科普:“这保险杠看着像塑料,其实是前车身的关键‘结构件’,不光能挡灰,还能缓冲,不然车头里的零件早受影响了。”

这话让我猛然惊醒:我们平时关注的发动机、变速箱,那些看得见的零件,固然重要,可支撑起这一切的“骨架”,才是更基础的存在。

不懂车身‘骨架’?选车用车吃大亏,看完这篇变内行!-有驾

想想看,一场不大不小的磕碰,如果车身结构件不堪一击,那损失可就大了去了!

不光是维修费用,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影响到车内人员的安全。

这就像人体,没有强健的骨骼支撑,肌肉再发达也无济于事。

所以,下次再看到车辆的“骨架”,不妨多留心几分。

二问:车身结构件,究竟藏在哪儿?

别以为车身就是个铁盒子。

笔者深入了解后发现,它其实被巧妙地划分成了几个区域:前车身、中车身、后车身。

每个区域的“骨骼”各司其职,共同构建起整车的防护体系。

不懂车身‘骨架’?选车用车吃大亏,看完这篇变内行!-有驾

前车身:车头的“缓冲垫”与“防线”

车头这块儿,最显眼的就是前保险杠。

它不再是过去那种硬邦邦的铁皮,而是多采用工程塑料,带有一定的形变能力,能吸收不少低速碰撞的能量。

但别小看它,里面往往还藏着一根“防撞梁”,这才是真正的“硬汉”,多是铝合金或高强度钢制成,是低速碰撞时的关键防护。

笔者曾听闻,一场追尾事故中,正是这根防撞梁挺住了冲击,保护了车头内部的脆弱组件。

不懂车身‘骨架’?选车用车吃大亏,看完这篇变内行!-有驾

再往里看,前翼子板,也就是前轮上方的面板,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既能阻挡泥沙飞溅,又能为车头侧面的线路提供保护。

朋友的车门被旁车打开时撞了个小坑,更换翼子板的费用,远比修复车身骨架要低。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检查二手车时,翼子板的缝隙、螺丝痕迹如此重要,它们可能暗示着更深层的结构损伤。

不懂车身‘骨架’?选车用车吃大亏,看完这篇变内行!-有驾

还有那“看不见但很重要”的前围板,它分隔了发动机舱和驾驶舱。

笔者自己就经历过,隔音棉老化导致噪音增大,更换后效果显著。

而前围板的密封性,更是直接关系到车内是否会漏水,一个小小的密封胶老化,就可能引发车身内部的锈蚀。

说到“硬骨头”,就不得不提前纵梁。

藏在发动机舱两侧,它们大多是高强度钢打造。

笔者邻居的车追尾后,前纵梁的轻微变形,就是它吸收了大部分冲击力,才保住了驾驶室的完整。

验二手车时,打开引擎盖,仔细观察前纵梁是否笔直,有无焊接、喷漆痕迹,这可是判断车辆是否受过大伤的重要依据。

不懂车身‘骨架’?选车用车吃大亏,看完这篇变内行!-有驾

中车身:驾乘者的“安全城堡”

车身的核心,无疑是咱们乘坐的空间。

车门,不仅仅是进出的通道,其内部的“加强筋”更是承载着玻璃升降器等部件,让车门更加坚固。

笔者在维修时就发现,一体成型的车门,其结构稳定性通常优于焊接门。

不懂车身‘骨架’?选车用车吃大亏,看完这篇变内行!-有驾

而A柱、B柱、C柱,则是侧面碰撞时的“守护神”。

特别是B柱,通常采用热成型钢,硬度极高,能有效防止车身侧面被挤压。

当然,A柱的粗细也影响着驾驶员的视野,太粗的A柱会形成“盲区”,需要格外留意。

不懂车身‘骨架’?选车用车吃大亏,看完这篇变内行!-有驾

车门下方的门槛板,虽然常被我们忽视,但它同样是加强车身侧面刚性的重要部件。

它能分担侧面碰撞的力,保护车内空间。

同时,也要注意保持其干燥,避免内部生锈,影响结构强度。

不懂车身‘骨架’?选车用车吃大亏,看完这篇变内行!-有驾

至于车顶和地板,它们也并非简单的覆盖物。

车顶的横梁,即使是轻盈的铝合金材质,也能在天窗破碎时提供足够的支撑。

地板下的加强筋,则能有效抑制车身在颠簸路面上的晃动。

笔者曾亲历朋友旧车地板异响,竟是加强筋焊点松动所致,可见其重要性。

不懂车身‘骨架’?选车用车吃大亏,看完这篇变内行!-有驾

后车身:尾部的“缓冲带”与“承载者”

车尾部分,行李厢盖和后保险杠是焦点。

行李厢盖的铰链,虽小,却是确保开关顺畅的关键结构件。

而后保险杠,与前保险杠类似,也能在追尾时起到缓冲作用,并且其材质决定了维修的难易和成本。

不懂车身‘骨架’?选车用车吃大亏,看完这篇变内行!-有驾

三问:不同的“骨架”,开起来有何不同?

大家有没有发现,同样是车,有的开起来轻巧灵活,有的则沉稳扎实?

这背后,是车身结构类型的差异在起作用。

承载式车身:灵活的都市精灵

我自己的1.5L轿车就是典型的承载式车身。

没有独立的大梁,车身结构件直接承重。

这种设计让车身更轻盈,操控起来自然灵活,油耗也相对较低。

即使是跑高速,车身也足够稳定。

如今,许多家用车的承载式车身,都采用了高强度钢,安全性能早已不是问题。

不懂车身‘骨架’?选车用车吃大亏,看完这篇变内行!-有驾

非承载式车身:越野的“硬汉”本色

我表哥那台硬派越野车,就采用了非承载式车身。

它拥有一个独立的、坚固的车架,车身结构件固定在车架上。

这种设计赋予了它强大的越野能力,即使在崎岖路面上,也能从容应对。

不过,这也带来了更高的车重和油耗,以及略显笨拙的操控感。

不懂车身‘骨架’?选车用车吃大亏,看完这篇变内行!-有驾

半承载式车身:折中的实用之选

而半承载式车身,则是一种折中的方案。

它介于两者之间,车身与车架刚性连接,既有不错的承载能力,又比非承载式更灵活。

我家邻居开的中型客车就是这种类型,这种结构更适合需要兼顾载客量和操控性的车型。

四问:如何成为选车、用车、修车的“明白人”?

了解了这些,咱们再把知识转化为实用的“看家本领”。

选新车?

关注“内功”!

别光看花哨的配置,多问问销售:“前纵梁用的是什么钢?”

“车门有没有防撞梁?”

高强度钢的比例,是衡量车身强度的重要指标。

淘二手车?

火眼金睛看“伤痕”!

重点检查前纵梁、门槛板、B柱。

这些地方的变形、焊接痕迹、生锈,都可能是车辆“受过重伤”的信号。

日常保养?

别忘了“细节”!

车门铰链定期润滑,门槛板保持清洁干燥,这些小细节,都能延长结构件的寿命。

小剐蹭?

别轻信“换换换”!

保险杠刮花,补漆就好,没必要盲目更换副厂件。

原厂件的强度和缓冲效果,往往更胜一筹。

结语:懂“骨架”,才懂车

车身结构件,就好比汽车的“筋骨”。

它们默默承受着各种压力,守护着我们的安全。

下次再看车,不妨多关注一下这些“幕后英雄”,你会发现,你离一个真正懂车的“明白人”,又近了一步。

毕竟,懂了它的“骨架”,才能更懂它的“灵魂”。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