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铁龙C6卖64万,造型独特,技术领先,却难敌主流品牌

有时候我真怀疑,“汽车到底该长成啥样?”在大街上,放眼望去,满都是那一套标准脸:奔驰尖鼻子、宝马肾格栅、奥迪灯带,大家都一副西装革履、加班到秃头的模样。这时候,突然冲出来一台,既不是奔驰也不是宝马,前脸标志一看还认不出来,车顶后窗线条诡异、屁股仿佛塞不下行李,你会不会楞神一下?这,偏偏就是2005年那台雪铁龙C6。

问题来了,这么个法式怪物,还敢卖64万?那年头64万可是个了不得的数字,人家隔壁奔驰E级、宝马五系、奥迪A6让你选,哪款都归你面子里挂着纹章。当时买车的人图什么?面子是第一位,谁会考虑雪铁龙?不是大家不懂车,是你真不敢。这种长相奇怪得让你怀疑人生,雪铁龙到底在想啥?

不过,人家法系品牌向来“不走寻常路”。你看雪铁龙,从DS19开始就爱开脑洞。早在80年代搞出了液压气动悬挂,全世界都还在和弹簧较劲呢,雪铁龙已经让车在路上跟船一样飘。到了C6,技术继续添砖加瓦,主动悬挂、行人保护系统,就怕你车祸时候“干不死”人家,比现在好多品牌标榜“安全”可强多了。

那咱们就要问了:懂技术的为啥还不买?道理很简单,车不只是技术和配置,还是一整个社会符号。德国三巨头已经把高级、成功、气派全都跟车挂在一块儿,谁还会拆自己台?在05年买车,要么你真有文化,要么你真有钱,不图面子,只想玩独特,要么你就是雪铁龙铁粉。可惜,这类人太少。

再琢磨C6的整个设计,谁看得懂?溜背造型、无框门、内凹后挡风玻璃,都不是随大流的做法。雪铁龙这群设计师,仿佛每次开会都是在喝葡萄酒。你琢磨一下,车窗还内凹?怕不是哪天魔术师变出来的。这种设计真的管用吗?说是能改善空气流动、让雨水自己甩掉——听起来像杯子撒水,作用多大我持保留意见。可你不得不承认,人家不是为了省料,是为浪漫。

你想想,那时候如果你有钱,是不是更麻烦?身边人都劝你买“正经”品牌,你偏偏去买一个长相怪里怪气的雪铁龙C6,你说你会上被丈母娘怀疑审美,下会被朋友嘲笑不务正业。这年头想做“异端分子”真难,尤其是花钱的时候。

更离谱的是,64万,居然跟奔驰E级同价。那种脆皮法式豪华在国内能卖出去吗?细数下来,C6卖得比我家窗帘还稀少。雪铁龙原本打算一代旗舰能卖2万台一年,现实给了他们耳光:7年才卖了2万多。你哪个高管敢站出来拍桌子说我成功了?可是从技术和设计角度,C6确实让人服气。

等你开了这台车,才发现是个行走的“宇宙飞船”。你不再跟马路上的其他德系行政级轿车一块提速、飚马力,而是跟自己的审美过不去。市场上多少设计师都死守“三大件”,雪铁龙偏偏用艺术家思维来做车壳。这种偏执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他们有勇气让一辆车从里到外都充满个性。

雪铁龙C6卖64万,造型独特,技术领先,却难敌主流品牌-有驾

可是,你又得想,个性值多少钱?如果你捏着钱袋子去买,发现自己只是买到了孤独。C6就像小众高级香水,闻懂了是天才,不懂觉得洗衣粉还更亲切。大部分人其实不想当独特的人,尤其花大价钱的时候,大家都更喜欢踏实稳妥。毕竟在马路上让人认出你,最方便的还是挂着大标、银色格栅、屁股写着E300。

有人会说,“那雪铁龙是不是吃饱了撑的?”其实这话也说对了,也说错了。企业有自己的理想,也得考虑现实。技术上的牛逼,很容易被市场上的无情打击。雪铁龙想让大家看到汽车不是只有一种模样,可最终大家还是买了熟悉的“脸谱化”设计,这不光是中国的事情,全世界都这样。

你再看看,回到七八十年代,法国车常常代表着创新和生活情调。XM、CX这些车,不止在技术上出新,还能把设计拉到新的高度。从液压悬挂到奇异车身线条,他们成就了汽车的另一种可能,可惜市场总是更喜欢安全感和认同感。在早期,技术可能帮你卖货,后期买车的人往往只认得标志,不认得底盘。

雪铁龙C6卖64万,造型独特,技术领先,却难敌主流品牌-有驾
雪铁龙C6卖64万,造型独特,技术领先,却难敌主流品牌-有驾

问题又来了,“技术到底能不能打败品牌?”显然很难,因为品牌所代表的不只是产品,还是整个社会的符号与归属。雪铁龙C6这种特立独行的东西,只适合那些愿意为异类买单的人。但话说回来,如果没有这些敢于挑战的车企,汽车世界是不是就彻底无趣了?天天都是一堆脸谱,马路变成流水线,不敢想象。

再谈C6那些细枝末节。后备厢空间小点又怎样?懂生活的人为了美感和造型,可以接受些不便。主动悬挂、行人保护系统这些东西比起浮夸的大标,往往更实际,却总被忽略。问题在于大家更想要强势符号和熟悉安全感,哪怕牺牲掉一些真正的创新体验。

有句话说的好,做异类很难,但没异类就没变化。如果所有车都长得一样、做工一样、体验一样,那创新也就死掉了。有人说C6是失败的产品,可谁又能否认它给汽车世界拉开了一道口子,让人看到汽车还可以“长得不一样”?

雪铁龙C6卖64万,造型独特,技术领先,却难敌主流品牌-有驾

现在回想一下,如果你05年真有64万,你敢买吗?敢买你就是异类,敢买你就是先锋,敢买你得承担孤独和不认同。也许你会后悔,也许你会被误会,有可能你则会收获真正的欣慰——你拥有了一台带有浪漫和底蕴的机器,而不是一款流水线上复制出来的商品。

咱们思考一下,这个世界是不是越来越不鼓励特立独行了?汽车工业大量生产、品牌高度认同,创新技术很难成为卖点。C6这台车,卖不出去,被市场抛弃,本身就是对当下消费文化的一种提醒:我们到底在买什么?买熟悉,买安全感,还是买一份理想和想象?这年头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前两者,这是现实。

雪铁龙C6卖64万,造型独特,技术领先,却难敌主流品牌-有驾
雪铁龙C6卖64万,造型独特,技术领先,却难敌主流品牌-有驾

但你不得不承认,雪铁龙愿意拿自己的旗舰去挑战主流,哪怕失败也比天天混日子强。技术创新是真心值得夸,设计上的怪异也为世界添了不少色彩。C6也算是那个年代的“假想敌”,它逼着奔驰奥迪去思考,“难道他们的路不能有别的方向?”

雪铁龙C6卖64万,造型独特,技术领先,却难敌主流品牌-有驾

现在咱们路上已经很少能看见C6了,偶尔赶上,简直像看到外星人下凡。也许正是这种稀有,才让懂行的人怀念起它。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异类,但有异类总比没异类强。假如世界只剩下奔驰、宝马这些“标准配方”,你是否感觉乏味?

归根到底,消费者买车,更看重品牌、面子和认同感,技术和美学往往只能是“加分项”,不能成为决定因素。雪铁龙C6就是一次勇敢的“逆行”,最后撞在现实那堵墙上。你能说雪铁龙错了吗?也许错的是世界。

想想吧,有多少东西因为“不合群”被市场淘汰,又有多少创新经不起现实考验?雪铁龙C6这台车,一点没妥协,它用法国人的浪漫和偏执,证明汽车不只是钢铁和轮胎,亦可以是姿态与美感。如果不是人人都喜欢同一个东西,我们的世界会不会更好玩些?

说到底,你愿不愿意为不同买单,愿不愿意为个性承担后果?如果在那个年代,我有64万,我宁愿让自己“疯狂”一回,去体验一把雪铁龙C6的奇妙。至于别人怎么看、怎么说,那都是他们的世界。毕竟,敢做不同的人,总比跟着大队伍混更有趣。世界不就是靠多一点勇敢、多一点创新才精彩的吗?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