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fa5开启预售,零跑策略调整,市场反应受到关注

夜里十一点的车展现场和白天不太一样。

灯光像是给每辆新车镀了一层廉价的镍,空气里混着暖风机的干燥和参展人员的疲惫。

零跑Lafa5的预售发布会选了这个时刻,也许就是为了配合这种半夜三更“审案”的仪式感。

Lafa5开启预售,零跑策略调整,市场反应受到关注-有驾

你如果站在展台前,会看到一群人围着那台新车拍照、议论、用手指敲敲无边框车门。

有人嘀咕:“这回零跑不卷了啊?”,语气里夹着点不甘心和好奇,仿佛失去了什么,又好像在等着什么新的证据浮出水面。

如果我是当晚的其中一员,面对那个10.58万元的预售价,脑子里飘过的第一反应其实是:零跑终于不“自残”了?

过去两年,零跑几乎是用生命在卷价格,卷到让比亚迪都要挠头。

可这一次,Lafa5的定价反而比同级别比亚迪还贵了一点,这不就像是那个总爱搞事的孩子突然认真交作业了,让家长反而有点不习惯。

这种微妙感,像是轰轰烈烈的爱情突然步入了婚姻——没了尖叫和撕裂,剩下的只有琢磨不透的沉默。

说到底,这场“价格不卷”的发布,其实比以前的“卷到地板”更值得推敲。

不是所有的不卷,都是退步。

用证据说话,Lafa5这次拿出来的产品力,倒像是零跑有意把“卷”藏进了细节里。

一台起售价10万出头的国产车,给你无边框车门、纯平侧窗、隐藏B柱、19英寸轮圈、256色氛围灯——这些配置,放到对手的低配车上,基本属于遥远的传说。

低配用的是8155P芯片,高配直上8295P旗舰芯片,27个高精度感知硬件,融合激光雷达,支持车位到车位的辅助驾驶——这些词汇像是汽车行业的“密码本”,平时只在发布会上念给媒体听,实际用起来,大多数用户都只会用来给朋友吹牛。

但零跑这次,确实把这些“吹牛点”变成了标配。

Lafa5开启预售,零跑策略调整,市场反应受到关注-有驾

这里有个细节值得琢磨:所谓的“灵动贴”功能,其实是把传统车载系统的物理按键和定制功能做了个混合移植。

你可以把调风量、切歌、情景模式这些常用功能贴到最顺手的位置,最多能贴六个。

这种贴纸玩法,说起来像小米学来的,但落到车里,倒是让那些爱折腾的用户多了点“把自己的车玩成自己家”的空间。

这个功能,未来也许会像手机App一样,发展成车载系统的“生态”。

聊动力,零跑这回没玩花活。

后置后驱单电机,最大功率160kW,破百时间6.4秒,续航515到605公里,放到同级别头部阵营里,至少不算短腿。

底盘方面,Stellantis团队操刀,前麦弗逊、后多连杆悬架——理论上可以兼顾高速欧式精准和低速中式柔滤。

如果你信官方说法,这套底盘是“工况全能”;如果你是老司机,可能更愿意等零跑以后出点实测数据,不然这些术语听起来像是法庭上的“专家证人”,字字铿锵但缺乏血肉。

零跑还拎出来一个Ultra版本,加了一堆运动化套件:破风前铲、风翼侧裙、运动尾翼、扩散器。

动力一点没变,说白了就是“情绪价值”多卖几个点。

这个操作放在汽车行业,属于最常规的“加价卖个外壳”,但零跑这么直白地承认,倒是少了点掩饰,多了点诚实。

说到销量,不能不提零跑在今年的表现。

Lafa5开启预售,零跑策略调整,市场反应受到关注-有驾

1-10月累计销量47万辆,10月单月破7万台,新势力“蔚小理”都被搅了局。

合资那边,依靠Stellantis,出口4.4万辆,开卖35个国家和地区。

这些数据摆出来,看着挺唬人,但冷静分析,背后其实是零跑战略拐点的体现。

它在过去拼价格、拼销量,如今更愿意拿产品力和个性做文章。

这个转变,是市场成熟的必然结果,还是企业自信的表现?

或者简单点说,是“卷得起,收得住”的硬实力。

话说回来,价格战这东西,看起来热闹,实际上像是两伙人拔河,大家都知道再卷下去不是办法,最后得靠产品和品牌决定生死。

零跑这回没硬卷价格,反倒更像警局里那个老刑警——一身本事,不再动辄拍桌子,就在角落里安安静静地磨刀。

它用高配置和品牌个性做筹码,赌的是用户会为“体验”买单,而不是只盯着“便宜”二字。

但这里有个现实问题:中国用户真的会为配置和设计买单吗?

毕竟,“卷价格”这套逻辑在中国市场深种多年,谁敢第一个不卷,谁就可能被打成“异类”。

零跑这次像是自愿跳进了一个新实验,如果成功,大家会争着模仿;如果失败,这种“个性化”就会变成一场自嗨。

Lafa5开启预售,零跑策略调整,市场反应受到关注-有驾

也许零跑自己也清楚这点,所以才在预售价格上留了点空间,真正的指导价还要等月底发布会揭晓——这像是刑事审判里的“缓刑”,给自己也给市场一点回旋。

说到这里,不禁要做个职业自嘲。

作为长期和“证据链”打交道的人,看车企发布会总觉得像是在审现场证词。

每个参数,每条配置,每个价格点,都是待检的“物证”;那些营销文案,就是“辩护词”。

只是,零跑这次的辩护词没那么激进,像是终于愿意放慢语速,把证据都摊开让你自己去推敲。

不知道是成熟了,还是累了。

其实,汽车行业的故事和刑侦现场也没什么两样。

你以为真相很简单——比如便宜才是王道,比如高配置一定好用。

但每次案子翻到最后,总有一堆反转。

用户的选择不会只受价格左右,品牌、体验、甚至那点情绪价值,都能成为决定性证据。

零跑Lafa5这次更像是在做一次“复杂案件的重案组调查”,不直接下结论,只是把所有线索留给市场和用户自己去拼图。

最后,留个开放性问题给你:在中国车市这个“价格案发现场”,零跑是不是在悄悄试探用户到底愿意为什么买单?

你会为一辆配置拉满、设计用心的新车付出比竞品略高一点的价格,还是依然只认“最便宜”?

也许真正的答案,不在厂家的推演里,而在每个用户的选择背后。

案子还没结,证据还在补充,Lafa5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