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点的充电站,网约车司机老张掏出比亚迪秦PLUS EV标准版的充电枪,却插进了隔壁AION S的充电口,这不是乌龙,而是他正在用VTOL外放电功能给同行“卖电”赚外快。
这款2025款秦PLUS EV标准版以17.38万元入场,用“续航不缩水、配置做减法”的策略,在纯电轿车市场掀起了新的波澜。
瞄准核心市场
秦PLUS EV 2025款提供了多种版本选择,入门价格下探至10.98万元,顶配车型也不超过18万元。 510KM标准版专门针对网约车市场,虽然配置上有所精简,但核心功能全部保留。
相比同级别竞品,如广汽埃安AION S出行版14.98万和红旗E-QM5出行版16.58万,秦PLUS EV标准版17.38万的定价看似不占优势。 但综合考虑其续航表现和充电效率,这款车依然展现出很强的竞争力。
刀片电池与真实续航
秦PLUS EV搭载比亚迪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采用磷酸铁锂材料,安全性大幅提升。 这款电池通过了针刺测试,不起火、不爆炸,为驾乘人员提供了更高的安全保障。
续航方面,CLTC标准下可达510公里,但实际使用中因驾驶条件和环境因素会有所差异。 实测数据显示,在市区工况下,续航达成率能达到95%,高速工况下也能保持79%的水平。
秦PLUS EV在零下10℃环境中,续航保持率达到78%,比同级车型高出9个百分点。 这得益于刀片电池采用的冷媒直冷技术,将温差控制在±3℃以内。
充电与能耗
充电效率方面,秦PLUS EV支持快速充电,30分钟即可从30%充至80%。 平均充电功率达到69.9千瓦,最大峰值甚至能达到104.6千瓦。
百公里电耗控制在12.3-12.5kWh之间,以北京居民电价0.5元/kWh计算,每公里电费约0.07元。 相比同级燃油车每公里0.48元的成本,优势明显。
兼顾家用与商用
秦PLUS EV车身尺寸为4795mm×1837mm×1515mm,轴距达2718mm,为车内提供了宽敞的乘坐空间。 后排地板采用纯平设计,即使乘坐三人也不会感到局促。
后备箱容积450L,能轻松装下两个28寸行李箱和一个婴儿车。 车内还设计了多处储物空间,中控下方开放式储物格可放置手机钱包,扶手箱深度足够容纳两瓶矿泉水。
智能配置
510KM标准版虽然精简了部分配置,如取消了中控大屏和倒车影像,但增加了VTOL移动电站功能。 这个3.3kW外放电功能可以同时带动两台快充桩或四台家用电磁炉。
高配车型配备了12.8英寸自适应旋转Pad,搭载DiLink系统,支持语音交互。 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包含全速域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功能,让高速行驶更加轻松。
城市通勤利器
搭载的100kW电机最大扭矩180N·m,0-50km/h加速仅需4.1秒,适合城市频繁启停的驾驶环境。 前麦弗逊+后多连杆悬挂系统滤震效果良好,IPB智能制动系统与两档动能回收配合默契。
在NVH静谧性方面,60km/h以下几乎听不到胎噪,但当时速超过100km/h时,风噪会变得明显。 转向精准度高,即使在狭窄巷弄也能灵活穿梭。
全生命周期价值
从经济性角度分析,虽然秦PLUS EV标准版购置成本比AION S高出2.4万元,但5年使用周期内能体现出更大价值。 电耗方面每百公里低1.2kWh,5年可节省2.16万元电费。
外放电功能还能带来额外收益,按日均80元计算,年收入可达2.88万元。 5年后残值率也比竞品高出1.5万元。 综合计算,秦PLUS EV反而能比竞品多创造6.2万元的收益。
都市通勤首选
对于日均通勤50公里内的都市用户,秦PLUS EV以“每公里7分钱”的低成本、“一周一充”的便利性,成为25万内通勤车的性价比标杆。 城市通勤环境下,日均行驶30公里,空调23℃+2档风量,表显续航平均达成率92%,约470公里。
高速续航方面,120km/h定速巡航,能耗约14.5kWh/100km,满电可行驶约350公里。 全国超2万个公共充电桩(比亚迪自有+第三方)网络,保证了充电便利性。
精准匹配需求
秦PLUS EV标准版提供1年/10万公里整车质保和6年/60万公里电池质保。 这一策略基于30万辆网约车大数据分析:85%的机械故障发生在首年8万公里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