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上“大家伙”了!老司机告诉你这事儿到底值不值得激动

比亚迪上“大家伙”了!老司机告诉你这事儿到底值不值得激动

说实话,这些年我也算是见证了新能源汽车从无人问津到现在满大街跑的全过程。前两天比亚迪高管宣布要上9000吨压铸设备这个“大家伙”,朋友圈里炸了锅,有人说这是革命性突破,有人担心维修成本飞天。作为一个开了12年车、试驾过上百台车的老司机,我觉得有必要跟大家聊聊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

从4S店销售到现在,我见过太多“革命性技术”

话说回来,我刚入行那会儿在4S店做销售,那时候厂家最爱说的就是“革命性技术”、“颠覆性创新”。什么CVT变速箱要革掉AT的命,什么涡轮增压要干掉自然吸气,结果呢?该有问题还是有问题,该修车还是修车。

但是吧,这次比亚迪搞的这个9000吨压铸,我不得不承认,确实有点意思。

去年我试驾海豹的时候就注意到一个细节,这车的底盘整体性特别好。过减速带的时候,那种“咣当”感明显比其他车轻很多,车身的抗扭刚性也确实不错。当时我还纳闷,比亚迪在底盘调校上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后来才知道,人家早就在小规模试验一体化压铸技术了。

奶爸视角:这个“大家伙”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

不吹不黑地说,作为一个每天要带着老婆孩子出门的人,我最关心的就是三个问题:安全、实用、省钱。

先说安全。 传统的车身结构就像搭积木,几十块钢板焊在一起,焊点就是薄弱环节。我见过太多事故车,侧面碰撞的时候,焊缝开裂、车门变形卡死的情况不少见。比亚迪这个一体化压铸,说白了就是把原来需要焊接的74块钢板,直接压铸成一整块铝合金件。

这就延伸出一个问题:铝合金到底比钢板强不强?说句良心话,从材料强度上看,铝合金确实不如高强度钢。但是吧,一体化结构消除了焊点这个薄弱环节,整体的抗冲击性反而可能更好。就像一根完整的筷子和两根断筷子用胶水粘起来,哪个更结实?

再说实用性。 铝合金最大的优势就是轻。我算过一笔账,同样60度电的电池包,钢制底盘的车能跑450公里,换成铝制底盘减重20%,理论上能多跑50-80公里续航。这对我们这种经常跑长途的家庭来说,还是挺实用的。

最后说省钱。 这个必须得说说。比亚迪官方说这套工艺能降低制造成本50%以上,如果真能传导到售价上,像海鸥这种7万的车,说不定能降到6万5。你说巧不巧,我前两个月正准备给我老爹买台代步车,看到这消息我就劝他再等等。

但是,这里面有几个坑需要注意

话说回来,任何新技术都有两面性。我在这行干了这么多年,见过太多“看起来很美”的技术最后翻车的例子。

第一个坑:维修成本。 这是我最担心的。传统钢板车身剐蹭了,找个钣金师傅敲敲打打就能修好,成本也就几百块。但是一体化铝合金件呢?轻微剐蹭可能还好说,要是伤到结构,恐怕就得整块更换了。

我专门咨询过几个修理厂的师傅,他们普遍担心这种一体化结构的维修难度。铝合金不像钢板,焊接工艺要求更高,而且容易产生气孔和裂纹。说好听点是技术进步,说难听点就是把维修门槛提高了。

第二个坑:技术成熟度。 比亚迪虽然说设备和模具都实现了国产化,但是大规模量产的良品率怎么样?压铸过程中的气孔、缩松、热裂等缺陷能控制到什么程度?这些都需要时间验证。

我记得特斯拉刚开始搞一体化压铸的时候,也是各种问题。Model Y早期车型的后地板就出现过开裂的情况,虽然后来通过工艺改进解决了,但这个过程确实让不少车主当了小白鼠。

这波操作,比亚迪想干什么?

比亚迪上“大家伙”了!老司机告诉你这事儿到底值不值得激动-有驾

结果没想到,比亚迪这次真的是有备而来。我仔细研究了一下他们的布局,发现这背后的逻辑挺清晰的。

成本控制。现在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打得这么激烈,谁能把成本降下来,谁就能在市场上占据主动。比亚迪通过一体化压铸,不仅能降低制造成本,还能提升生产效率。原来需要十几台机器人协同作业的工序,现在一台压铸机10秒钟就搞定。

技术壁垒。虽说压铸技术本身不算什么黑科技,但是9000吨级别的超大型压铸设备,全球能做的厂家屈指可数。比亚迪通过自主掌握这套技术,算是给自己建了一道护城河。

产业链布局。比亚迪这些年一直在做垂直整合,从电池到芯片,从底盘到车身,能自己做的绝不假手于人。这次压铸设备国产化,又是一个典型例子。

给想买车的朋友几个建议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你现在正好要买车,我的建议是:

刚需用户可以入手。 比如我那个准备买代步车的老爹,7万买台海鸥已经很划算了。就算明年价格再降5000,也就相当于一年的油费(哦不对,电费)。与其等等等,不如早买早享受。

追求新技术的可以尝鲜。 特别是年轻用户,对新技术接受度高,而且用车年限长,可以长期享受技术红利。我身边好几个90后朋友都在关注搭载新工艺的车型。

保守用户建议观望。 特别是对维修成本敏感的,可以等一等,看看首批车型的维修案例和保险定损情况。

要换车的别急。 如果你现在开的车还能正常使用,不妨等到2025年。按照行业规律,新技术普及总是需要一个过程,到时候选择会更多,价格也会更透明。

最后说两句

这只是我个人观点。每个人的用车需求和消费能力都不一样,比亚迪这个“大家伙”到底是不是真的革命性突破,还得让市场和时间来检验。

不过我觉得,这种技术进步的方向是对的。制造业就是要通过技术创新来降本增效,最终让消费者受益。比亚迪能把这套工艺玩转,对整个行业都是好事。

至于具体要不要买,那就得看你自己的需求了。反正我是准备明年给老爹提台搭载新工艺的车,算是支持一下国产技术创新。

大家觉得呢?欢迎车友们留言聊聊你们的看法,特别是已经开过比亚迪车的朋友,可以分享一下使用体验。真正的好技术,还是得用户说了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