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晨的东京,车流在城市的道路上缓慢挪动。
红灯亮起,一个小学生背着书包走上斑马线。
前排的司机立刻踩下刹车,双手紧握方向盘,甚至下意识往前探头,确认孩子安全走过。
可就在斑马线另一头,一辆外国人驾驶的轿车猛地打方向,险些擦肩。
行人一阵惊呼,空气里瞬间凝住。
于是,越来越多的声音出现:
外国司机,真能融入日本的交通秩序吗?
终于,日本政府宣布:号称史上最严的外国人驾照换发新规正式落地。
2
新规的内容,可以说是“多重封锁”。
非居民?再见,不准换。
住酒店写地址?不行,必须提交住民票。
过去只要答对七道题就能过关的笔试,如今扩展到50题,答对率必须达到90%。
语言版本依旧有20种,但题库大幅增加,已经不是“随便蒙两下”的难度。
考场上也加了新动作:铁路口必须停车确认,行人突然过街必须让行,
这些细节,或许说成是日本交通文化最在意的地方。
3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数据足够刺眼。
去年,7286起交通事故,外国司机被判主要责任的比例最高,占到全部的2.7%。
与此同时,外国人换驾照的人数十年间翻倍,去年高达68,623人。
其中越南人最多(16,681人),其次是中国人和韩国人。
这意味着什么?
一边是越来越多的外国司机涌上道路,另一边是事故比例逐年上升。
国会议员批评说:“考试太简单,几乎谁都能过。”
在社会情绪的推波助澜下,警察厅只好用一纸更严的规定来回应。
4
新规不仅难度上去了,还在暗暗释放一个信号:
身份关:必须是真正的日本居民,游客彻底出局。
知识关:50题、90%正确率,这是职业资格考试的标准。
技能关:模拟场景更细,孩子过马路、铁路口停车,都成了重点考察对象。
日本籍人士如果在海外考到外国驾照,回国只需提交户籍誊本,就能换。
可对外国人来说,一旦没有住民票,连更新都别想。
所以,你要在这里开车,就必须真正在这里生活。
5
可问题也随之而来。
对许多长期居住的外国人而言,这道门槛确实更高了。
不少中国人习惯一来日本就先把驾照转了,以解决出行问题。
如今,住民票、严格笔试和更难的技能测试,让不少人心里发怵。
有人甚至担心,这会不会成为另一道“隐形壁垒”?
于是另一种声音出现了:是不是把少数事故的责任,过度甩给了“外国人”?
6
我倒觉得,换个角度看更清楚。
这不仅是交通管理,更是社会逻辑。
日本正在逐渐把“便利”与“责任”绑定,把“资格”与“身份”挂钩。
想享受制度,就要承担义务。
想获得便利,就要证明你真正在这里扎根。
如果只是“过客心态”,哪怕拿到驾照,也走不远。
如果真想融入,把规则当作日常的一部分,难度再大,也只是多花点时间。
所以,与其抱怨,不如把它看作一场入门考试。
答对题、过路口、看见孩子停下来,这些动作,本就该是自然反应。
史上最严的新规,既是约束,也是提醒。
事故是理由,规则是手段,真正的问题是:日本想留下的,到底是哪一类人?
你怎么看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