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盈利“冰火两重天”:比亚迪日赚8500万,广汽为何亏掉43亿?

财报季的幕布缓缓拉开,比亚迪每日净利润超8500万元的背后,广汽集团前三季度净亏损43.12亿元的数字显得格外刺眼。

2025年10月底,中国上市车企三季度财报全部披露。比亚迪以日均超8500万元净利润的规模稳坐“盈利王”,而广汽集团却创下累计亏损超43亿元的历史最差业绩。

同一片市场,为何会出现如此极端的冷暖分化?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46.1%,汽车行业的竞争已从燃油车与电动车之争,转变为转型速度与战略选择的比拼

车企盈利“冰火两重天”:比亚迪日赚8500万,广汽为何亏掉43亿?-有驾

01 数字背后的江湖,盈利榜与亏损榜的鲜明对比

2025年前三季度的车企财报呈现出一幅前所未有的分化图景。

在盈利阵营,比亚迪、赛力斯和长安汽车成为民营企业的代表。比亚迪前三季度净利润达233.3亿元,相当于每天赚取超过8500万元。

赛力斯净利润同比增长31.6%至53.12亿元,成为行业“减收增利”的典范。即便是面临挑战的长城汽车,前三季度也实现了86.35亿元的净利润。

在亏损阵营,广汽集团前三季度净亏损43.12亿元,扣非后净亏损更是高达47.75亿元。北汽蓝谷同期净亏损34.26亿元,自2020年一季度以来已连续23个季度亏损,累计亏损额超过295亿元。

更令人深思的是,曾经依靠合资品牌赚得盆满钵满的“汽车国家队”,如今却陷入困境。上汽集团虽然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7.28%至81亿元,但与比亚迪的差距已经拉开。

这种分化不仅体现在盈利数字上,更反映在企业的生存状态上。一些车企在为如何分配利润而谋划,而另一些车企则在为如何活下去而苦苦挣扎。

车企盈利“冰火两重天”:比亚迪日赚8500万,广汽为何亏掉43亿?-有驾

02 转型的速度,决定生存的厚度

在这场生死竞赛中,转型速度成为决定企业生存质量的关键因素

比亚迪前三季度研发费用高达437.5亿元,同比大增31%,持续加码技术创新。其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达326万辆,同比增长19%,海外市场表现尤为亮眼,前三季度销量同比暴涨132%。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汽集团前三季度销量同比下降11.34%,新能源车销量也同比下降4.99%。其研发投入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同比下降2.79%至10.05亿元,不足比亚迪的零头。

在转型路线上,企业也做出不同选择。长安汽车全力推进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打造阿维塔、深蓝汽车、长安启源三大新能源品牌,前三季度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59.7%。

而广汽集团则一度误判增程/插混技术的市场机遇,直到2025年8月才发布“星源增程”技术,错失市场先机。

“船大难掉头”在传统车企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体制约束、历史包袱和决策流程,让部分国有车企在应对市场变化时显得步履蹒跚。而民营企业凭借灵活的机制和快速的决策,在这场转型赛中占据了先机。

车企盈利“冰火两重天”:比亚迪日赚8500万,广汽为何亏掉43亿?-有驾

03 广汽的“战时状态”,一场自我救赎的征程

面对严峻形势,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宣布公司进入 “战时状态”,开启了名为“番禺行动”的自我救赎。

“每天都要进步,每天都要创新。”冯兴亚在央视《对话》栏目中表示,广汽已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性。公司将总部从广州CBD迁往番禺,让“听到炮火的人”做决策,这是一次深刻的自我革命。

在技术路线上,广汽正全力弥补过去的失误。除了发布“星源增程”技术外,公司计划2025年全年研发投入突破100亿元,专注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关键领域。

更为重要的是,广汽开始打破封闭,积极寻求外部合作。与华为联合打造“启境”品牌,首款产品将于2026年中上市;与京东、宁德时代联合推出“国民好车”,探索新的消费模式。

这些努力已初现成效。第三季度,广汽集团营收环比增长6.98%,汽车销量环比提升11.49%,实现营收与销量连续两个季度环比双增长

冯兴亚坦言:“有些改革效果立竿见影,有些改革需要稳固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这场自救征程远未结束,但至少已经迈出关键一步。

车企盈利“冰火两重天”:比亚迪日赚8500万,广汽为何亏掉43亿?-有驾

04 赛力斯的另类破局,与强者共舞的智慧

当大部分车企选择独自迎战行业变革时,赛力斯探索出一条 “与强者共舞”的差异化路径。

通过与华为深度合作,赛力斯打造的问界品牌大获成功。问界M9等高端车型均价约40万元仍热销,推动公司毛利率提升至28.93%,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这种合作模式让赛力斯实现了“减收增利”的奇迹。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仅增长3.67%,而净利润却大增31.56%。在行业普遍“增产不增收”的背景下,这一成绩难能可贵。

赛力斯的成功在于它精准定位自己在产业价值链中的角色。不追求大而全,而是聚焦制造优势,与华为的技术和品牌赋能形成互补

当然,这种模式也有隐忧。随着华为汽车朋友圈扩大,赛力斯需要思考如何保持自身独特性。公司计划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正是为下一步发展储备资金实力。

赛力斯的案例证明,在产业变革期,找准自身定位比盲目扩张更重要。

车企盈利“冰火两重天”:比亚迪日赚8500万,广汽为何亏掉43亿?-有驾

05 未来之战,希望藏在变革的缝隙中

尽管当前车企盈利分化严重,但希望正从变革的缝隙中悄然萌发。

国家层面已出手整治汽车产业非理性竞争。2025年7月,多部门联合约谈国内部分头部车企,要求避免恶性内卷和竞争。随后发布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海外市场正成为稳定的增长点。比亚迪前三季度海外销量同比暴涨132%,产品已覆盖全球117个国家和地区。长城汽车9月海外销量首次突破5万辆大关,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销售33.42万辆。

更为积极的是,整个行业正在从价格战向价值战转变。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随着国家反内卷工作持续推进,对改善行业利润的促进效果也有所体现。”

对于亏损企业而言,能否抓住这轮调整周期至关重要。广汽集团若能借助与华为等伙伴的合作,补齐智能化短板,仍有机会在下一轮竞争中迎头赶上。

北汽蓝谷虽然连续亏损,但通过打造享界、极狐和BEIJING三大品牌,正在寻求差异化突破。

行业的火光并未熄灭,只是换了燃烧的方式。比亚迪日赚8500万元的背后,是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提升;广汽亏损43亿元的阵痛中,蕴含着转型重生的希望。

正如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所说:“每天都要进步,每天都要创新。”在这场没有退路的转型中,暂时的盈利数字不如持续的进化能力重要

财报季终将过去,但车企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战斗还将继续。毕竟,江湖从未消失,只是高手在不断更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