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许伊雯 通讯员 睿华 邓玥
近日,由睿华创新管理研究院主办的“2025睿华夏季论坛”在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顺利举行。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民营汽车集团,吉利控股集团自1997年进入整车制造领域以来,已成长为覆盖汽车、新能源、智能出行、卫星通信等多个前沿领域的全球化科技企业,连续多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旗下拥有吉利、沃尔沃、极氪、莲花等多个国际品牌。吉利不仅是中国制造“走出去”的先行者,也逐步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生态的深度参与者与协同构建者。
本届论坛以“走进吉利——变革中的全球化”为主题,聚焦当前中国企业在全球格局重塑、贸易壁垒加剧、技术体系分化等背景下面临的现实挑战与战略抉择。浙江省特级专家、睿华创新管理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吴晓波教授及本次受邀出席的论坛嘉宾们实地参访了吉利控股集团展厅。通过数字沙盘、品牌矩阵、新能源技术模块等沉浸式呈现,大家系统了解了吉利从“雷神动力”“浩瀚架构”等技术成果的自主创新到沃尔沃、莲花、宝腾等品牌共建的全球生态、协同的发展图景,让与会嘉宾对吉利多元的全球战略实践有了形象的认知。
论坛嘉宾与企业家一行参观吉利集团展厅
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郑鑫先生以“从区域化视角看吉利的国际化战略”为主题,同与会企业家分享了吉利在全球复杂环境中如何构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逻辑和领先实践: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已从“走出去”进入“走进去、走上去”的深水区,而真正的竞争力来自“协同本地化”,强调构建海外中国企业本地化运营能力的重要性。
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郑鑫发表主题演讲
吉利国际化战略的核心理念是“全球协同、美美与共” 。吉利通过“控股旗下品牌双向赋能”和“外部合作伙伴优势互补”两条路径,实现国际化进程中的全面领先。吉利强调将自身在新能源技术、智能制造和高效供应链的“硬实力”与全球合作伙伴的品牌影响力、市场渠道等“软实力”高效结合,构建互利共赢的区域性产业生态,以应对潜在的贸易壁垒 。例如,吉利与雷诺、沙特阿美成立“HORSE Powertrain”动力总成技术公司,是这一战略的成功实践。吉利已在81个国家布局891个销售及服务网点,海外销售超过122万辆。
郑鑫先生在分享中强调,未来汽车产业的竞争,将从“企业对企业”转向“生态对生态”的系统性博弈,吉利愿构建面向未来的全球价值网络,与全球伙伴共同塑造开放、可持续的产业新格局。
睿华创新管理研究院方刚博士主持论坛
闭门研讨环节,参会嘉宾与企业家们就吉利优秀实践的启示、新全球化时代的企业竞争力重构和穿越周期的路径选择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郑鑫先生指出,当下大家都在回归理性,认识到燃油车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吉利将与欧洲保持既竞争又合作的状态,在品牌和用户服务上进行竞争。
郑鑫先生(左)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杜健教授(右)研讨对话现场
随着研讨深入,大家进一步围绕“如何避免内卷外化”、“中国企业出海首站选择”、“全球化时代企业的竞争力”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吴晓波教授、郑鑫先生和杜健教授等发表了各自对“变革中的全球化”的理解。
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郑鑫表示:“国家层面已开始重视‘反内卷’问题,让市场回归理性,吉利避免内卷外化的核心在于回归‘为用户创造价值’。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杜健教授认为:“对东盟区域长期关注和研究,该区域经济增速快、人口基数大,既是消费市场又是转口枢纽,高端需求正快速激活,但必须警惕‘内卷外化’倾向。”
英特帕普传动总经理寿炳炎、中能坤域科技集团董事长白惠源女士以及来自新企联的新生代企业家们发表了精彩观点。
英特帕普传动总经理寿炳炎分享道:“全球化是动态循环过程,企业应通过品质提升与差异化策略避免价格战,实现动态协同本地化与高质量服务的全面领先。”
中能坤域科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白惠源表示:“新时代核心竞争力源于智能化生态组合——技术整合力、场景适配力与生态协同力构成‘黄金三角’。未来30年具身智能将重塑产业格局,AI需从技术概念走向产业深度融合。”
吴晓波教授高度评价了吉利在全球化迷雾中探索新路的强大韧性。吉利以非控股形式与海外伙伴协同共建生态,正是“组织柔性化”与“文化包容性”的中国式全球化实践典范。同时,吴晓波教授也分享中了他对新全球化的理解。
吴晓波教授现场分享
区别于以往以“低成本劳动力”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浪潮,中国国家相对优势已经发生根本性变迁——全面转向了技术、市场、数字生态和人才的综合优势。吴晓波教授以“四新特征”与“五大重视”构建了当代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新图谱:
新制高点:中国企业不再满足于在全球价值链的下游从事代工制造,而是开始积极抢占新的战略制高点,尤其是在全球行业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的制定上。中国企业正从规则的接受者,转变为规则的制定者之一。
新商业模式:新一轮出海的驱动力,不再是简单地低成本复制西方的成熟模式,而是基于中国自身在新时代形成的独特优势——尤其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向全球输出全新的商业模式。
新组织形态:中国企业在全球合作中,展现出一种区别于西方零和博弈思维的新型组织形态。它更加强调弹性、柔性和韧性,追求合作共赢。以吉利与宝腾的合作为例,吉利在非绝对控股的情况下,通过赋能实现共赢,这种模式背后,根植于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包容性和“美美与共”的思想。
新人才:新全球化的主力军,正在变为具备国际视野、掌握新技能、拥有新价值观的年轻一代。他们成长于全球化环境,对跨文化合作有更深刻的理解,他们不仅追求工作的成就,也重视生活的品质。这种“新人才”的崛起,将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注入更强的人文关怀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
在面对“四新”变化时,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五个核心关系”:
重视全球运营,摆正全球化与本地化的关系:企业既要利用全球资源进行高效运营,又必须深度融入本地市场,尊重本地文化,用好本地人才,实现真正的本地化。
重视合作,摆正向内和向外的关系:企业不仅要在海外实现全球化,也要善于利用中国本土的庞大市场和完整供应链,在中国实现“全球化”的资源整合与创新。
重视人才,摆正引进和培养的关系重:企业既需要从外部引进高端人才带来新思维,更要建立自身的内部培养体系,尤其是核心干部的培养,必须经历长期的实践考验和文化认同。
重视业务升级,摆正公司生态和主航道的关系:在追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浪潮时,企业必须明确自身的“主航道”是什么,确保所有对智能生态的投入,最终都是为了服务和加强主航道业务,而非偏离核心,导致业务空心化。
重视健康的发展,摆正在位与破局的关系:企业既要不断寻求创新和“破局”,寻找新的增长曲线,但同时必须稳固好能提供稳定现金流的“在位业务”。在位业务是破局创新的基础,必须掌握好两者之间的节奏与平衡。
论坛最后,吴晓波教授指出,只要回归常识、警惕扭曲“内卷”;对接上游,拥抱源头创新;敢于发声,贡献集体智慧,中国企业一定能在这场充满不确定性的新全球化“持久战”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睿华也将继续聚焦基于C理论的系统性方法与落地工具的研发,助力更多企业在新全球化格局中突破路径依赖,重构核心能力,穿越周期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图据受访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