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迎来一场静默却深刻的变革!近日,一项关乎亿万车主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完成起草并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这份文件不仅将替代现行国标GB/T 39901-2021,更意味着从2025年6月30日截止期后,所有乘用车和轻型载货汽车必须标配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中国汽车安全技术正式迈入“主动防御”时代。
这项新规的威力有多猛?从推荐性标准跃升为强制性标准,适用范围从轿车、SUV等乘用车(M1类)直接扩展至轻型货车(N1类),覆盖车型几乎囊括所有家用和商用轻型车辆。更狠的是,新标准对AEBS系统的考核近乎苛刻:不仅要识别传统障碍物,还必须通过行人、自行车、踏板式摩托车等弱势交通参与者的识别测试,并新增仿真场景挑战。这意味着车企再也不能“纸上谈兵”,必须让系统在复杂路况中真正“看得清、刹得住”。
AEBS为何突然被推上强制安装的风口?答案藏在触目惊心的数据里: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指出,超过90%的严重车祸源于驾驶员失误。而Euro NCAP研究显示,装有AEBS的车辆能减少38%追尾事故,致命事故降低20%-25%,受伤风险下降近三成。这一技术不仅能挽救生命,更是智能驾驶的基石——它像一双永不疲倦的“电子眼”,在驾驶员走神、疲劳甚至误操作时,自动介入刹车,将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然而,这场安全革命并非风平浪静。2023年,华为与小鹏汽车曾因AEBS技术路线爆发“隔空论战”,双方围绕“系统该怎样刹停”各执一词,暴露出行业对技术标准的混沌认知。争议背后,是全球汽车产业对AEBS的疯狂追逐:欧盟自2022年起强制标配,美国要求2029年新车全覆盖,日本早在2021年就将AEBS列为新规。中国此时按下加速键,既是追赶国际步伐,更是对本土交通事故痛点的精准打击。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中国AEBS装配率尚不足60%,尤其是8万元以下的入门车型,装配率仅2.6%。新规落地后,数千万辆经济型汽车将面临技术升级压力,而这对产业链企业却是重大利好:从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到线控制动系统,从感知层到执行层,万安科技、豪恩汽电、亚太股份等企业已手握技术储备,蓄势待发。
当然,争议仍在继续。有车企抱怨“成本飙升”,有消费者质疑“技术是否真靠谱”,更有舆论担忧部分系统在暴雨、夜间等极端场景可能“失明”。但不可否认的是,强制安装AEBS已是大势所趋——它或许不是万能钥匙,却是减少悲剧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当中国汽车产业在智能化赛道狂奔时,安全底线的筑牢,才是对“以人为本”理念最硬核的诠释。
这场由AEBS引发的技术风暴,终将重塑中国车市的格局。而站在风暴中心的,不只是车企和供应商,更是每一个渴望平安出行的普通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