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7号中午,朋友圈被一条爆炸性消息刷屏:
丰田终于拿到了全固态电池生产许可证!
要知道,这可是丰田憋了整整10年的"大招",当初马斯克还在嘲笑固态电池是"骗子技术",如今宁德时代、比亚迪的股价应声下跌,连华尔街日报:"丰田这次要硬刚整个电动车行业?"
丰田的"复活甲"到底啥时候掏出来的?
说起丰田这次的固态电池,那真是憋了一肚子气终于吐出来了。
你要知道,在2015年的时候,丰田社长丰田章男信誓旦旦地在东京车展上宣布,2020年就要量产固态电池,结果呢?2020年来了又走,固态电池的影子都没见着。当时网上骂声一片,说丰田就是个"跳票王",连隔壁的韩国现代都在笑话他们。
但谁能想到,这家伙居然在富士山脚下偷偷摸摸地搞起了秘密基地。据日本经济新闻透露,丰田从2018年开始就把最精锐的研发团队调到了静冈县的裾野市,那里原本是丰田的试车场,结果被改造成了一个占地708万平方米的超级实验室。
他们还拉上了松下电池,两家合资成立了Prime Planet Energy & Solutions公司,专门攻关固态电池技术。
时间来到2025年9月7号,日本经济产业省发了一份红头文件,批准了丰田的全固态电池生产许可。整个汽车圈都炸了锅。按照丰田公布的时间表,2027年首批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就能量产,续航干到1200公里。啥概念?
从北京开到上海,一口气不用充电就能跑个来回。夸张的是充电速度,10分钟充电能跑800公里,现在的电动车充电半小时也就跑个300公里,这差距大得让人咋舌。
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刚发布没多久,号称能做到10分钟充电,续航1000公里,结果丰田这一出手,把技术指标拉高了一个档次。德国《明镜》周刊的评论特别有意思:"丰田用10年时间,把当年吹过的牛变成了真家伙,这比马斯克的火箭回收还要震撼。"连一向看不起日本车的美国媒体都坐不住了,《纽约时报》用了个大标题:"丰田的固态电池会终结特斯拉时代吗?"
固态电池凭啥能让丰田"起死回生"?
要说固态电池到底牛在哪,咱得先说说现在电动车的痛点。
你看新闻,隔三差五就有电动车自燃的消息,地下车库着火、充电桩爆炸,这些事故背后的元凶就是液态电解液。现在的锂电池里面装的是易燃易爆的有机溶剂,温度一高就容易热失控,就像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
丰田的全固态电池把这个液态电解液换成了固体材料,用他们技术负责人的话说,就像把"汽油换成了石头"。根据丰田公布的测试数据,固态电池在针刺、挤压、高温等极端条件下都不会起火爆炸,安全性比现有锂电池提升了以上。宁德时代去年也搞了个半固态电池,说安全性提升,但跟丰田一比还是差了一截。
让人眼红的是能量密度。
现在市面上最好的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也就250Wh/kg左右,特斯拉的4680电池号称能做到300Wh/kg,但实际量产的也就280Wh/kg。丰田这次飙到了500Wh/kg,整整翻了一倍!意味着啥?
同样100度电的电池包,丰田的重量只有现在的一半,车身轻了,能耗自然就低了,续航也就更长了。
充电速度是碾压级别的优势。现在快充技术最牛的是小鹏的800V平台,号称能做到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但实际使用中,受充电桩功率限制,很难达到理论值。丰田的固态电池因为没有液态电解液的限制,离子传输速度快得多,10分钟充电量不是吹牛,是实打实的技术指标。
难怪奔驰、宝马连夜派团队去日本谈合作。据路透社报道,奔驰已经跟丰田签了初步合作意向,计划在2028年的S级轿车上搭载丰田的固态电池技术。大众集团CEO赫伯特·迪斯在内部邮件里直言不讳:"我们在4680电池上投入的50亿欧元可能打了水漂,必须马上调整战略方向。"连一向高傲的德国人都服软了,你说这技术有多厉害?
丰田为啥现在才"放大招"?
说起来,丰田憋这个大招真不容易。
2014年的时候,特斯拉Model S在全球大卖,中国的比亚迪、蔚来也开始崭露头角,全世界都在搞电动车。丰田呢?还在死磕氢燃料电池,推出了Mirai氢能源车,结果销量惨淡,全球累计才卖了2万多辆。当时丰田章男还嘴硬,说电动车是过渡技术,氢能源才是终极方案。
但丰田科研部有个"疯子团队"不信邪。团队的负责人叫出川昌宏,原本是研究燃料电池的,2015年被调去研究固态电池。据《日经亚洲评论》报道,出川带着30多个工程师,在静冈县的地下实验室一待就是8年。最难的是找到合适的固态电解质材料,他们试了上千种配方,从氧化物到硫化物,从聚合物到复合材料,失败了无数次。
2022年3月,日本福岛发生7.4级地震,丰田的实验室也受到波及,一条价值5亿日元的生产线差点报废。
当时团队用无人机从东京运送关键原料,硬是保住了三年的实验数据。执着换来了技术突破,他们最终研发出了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技术,材料的离子电导率比液态电解液还要高,而且化学稳定性极好。
为啥选择现在量产?时机太重要了。
一方面,中国车企已经把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压到了每度电500元人民币,价格战打得昏天黑地。丰田的固态电池虽然成本高达每度电1200元,但对于豪华车市场来说,续航翻倍、充电时间缩短、还能做到零自燃,优势足够让高端用户买单。毕竟买得起百万豪车的人,不会在乎多花个十几万买更好的电池。
另一方面,环境也到位了。美国刚通过的《通胀削减》明确规定,搭载固态电池的新能源车每辆可以获得7500美元的补贴。欧盟的《绿色协议》也把固态电池列为重点支持技术,补贴金额高达每辆车8000欧元。日本大手笔,拨款2万亿日元支持固态电池产业化。有了支持,丰田的商业化道路就顺畅多了。
是,丰田看准了电动车市场的分化趋势。
现在电动车市场两极分化严重,要么是10万以下的代步车,要么是50万以上的豪华车,中间地带越来越窄。固态电池正好切入高端市场,跟特斯拉Model S、保时捷Taycan车型正面竞争。按照丰田的规划,2027年先在雷克萨斯LS上搭载,2028年推广到凯美瑞、汉兰达等主力车型,2030年实现全系电动化。
技术真能"终结燃油车"?
丰田固态电池的消息一出,各大论坛、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就没停过。
知乎上有个问题"如何看待丰田全固态电池获批量产",24小时内就有3000多个回答,浏览量突破500万。网友们的观点那是相当精彩,有看好的,有质疑的,还有不少人开始担心自己刚买的电动车会不会成为"电子垃圾"。
有个ID叫"电动车老炮儿"的网友问得很:"现在买电动车是不是成了冤种?要不要等固态电池?"
问题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说实话,2027年前买的电动车确实可能面临"技术代差"的尴尬。就像当年买了3G手机,结果4G很快就来了一样。但也别太悲观,比亚迪已经在海豚车型上用钠离子电池做过渡技术,成本低,安全性也不错。等固态电池真正普及,估计要到2030年以后了,那时候二手车市场肯定会重新洗牌。
但仔细看看,宁德时代也不是吃素的。
他们去年就申请了200多项固态电池专利,还搞出了"凝聚态电池",号称能量密度比丰田还高。宁德时代的首席科学家吴凯在内部会议上说:"丰田确实领先一步,但电池技术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就像手机界的苹果和三星,你出折叠屏,我也出,最后拼的还是综合实力。
特斯拉的粉丝们也坐不住了。
有人在推特上@马斯克:"固态电池这么牛,特斯拉为啥不搞?"马斯克的回复很有意思:"我们的4680电池配合结构化电池包,一样能实现1000公里续航。而且别忘了,特斯拉的超充网络已经有5万个充电站了。"确实,充电基础设施是个大问题。
丰田的固态电池再牛,如果没有配套的充电网络,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特斯拉在全球布局了这么多年,光超充站就投了上百亿美元,丰田要追上差距,没个三五年是不可能的。
中国车企的反应倒是很淡定。比亚迪的王传福在一次内部讲话中说:"固态电池确实是未来方向,但成本降不下来就没有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我们的刀片电池虽然能量密度低一些,但成本只有固态电池的三分之一,对于大众市场来说,性价比才是王道。"蔚来汽车的李斌,他在财报会议上表示:"我们已经跟卫蓝新能源合作开发半固态电池,2026年就能装车,不会比丰田晚多少。"
欧洲车企的态度最有意思。
大众集团已经明确表示要跟丰田合作,但同时也在跟美国的QuantumScape合作开发固态电池。宝马则选择了跟Solid Power合作,计划2028年推出固态电池车型。奔驰最鸡贼,一边跟丰田谈合作,一边自己也在研发,还投资了中国的清陶能源。"多头下注"的策略,说明大家都不想在这场技术中掉队。
结语
从当年被笑"混动才是出路",到现在用固态电池"一剑封喉",丰田这次反击堪称教科书级别。但这场电池大战才刚刚开始——中国车企手里攥着钠电池、凝聚态电池,欧洲人押注固态锂硫电池,到底谁能笑到最后?只能说:2027年,咱们蹲守发布会就完事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