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本田把停产多年的Hornet“拉回江湖”,还直接给了个“王炸”——CB1000系列一亮相,就把骑友圈问住了:运动街车要的热血冲劲,和日常通勤的舒适自在,真能靠现代技术捏到一块儿?
要知道以前玩这类车,要么是“硬扛”震动骑长途,要么是“憋屈”调低性能跑市区,这次本田倒是敢说“全都要”,到底靠不靠谱?
先说这Hornet的“出身”,早年间CB750版就凭四缸引擎圈了一大批老粉,这次升级到CB1000,核心引擎直接拿2017年FirebladeRR的SC77架构改,不是简单换个壳子。
活塞、气门全换了更轻的材质,齿比也调得更贴街道——以前高速跑12000转才够劲,现在8000转就能爆发出157.2匹马力,107Nm的扭力输出也更平顺。
别小看这调整,市区跟车时不用频繁换挡,给点油就能轻松超车;周末跑山时,全油门升档还能听见四缸引擎的“咆哮”,这不就是老炮们怀念的那股劲儿?
再看设计,没走“花里胡哨”的路子,却藏着不少实用心思。
四眼LED头灯看着复古,实际是分区光学设计,近光铺得宽、远光打得远,晚上骑夜路不用慌;展翼型油箱不仅好看,侧面弧度刚好贴合大腿,长途骑行能撑住身体,不像有些车骑半小时就硌得慌。
最妙的是车身“纤腰”设计,坐上去双手握把时,膝盖能轻松夹住油箱,拐弯时身体一倾就能带过弯,比那些“壮硕”的街车灵活多了。尾部做得极简,不是为了省材料,而是减少空气阻力,高速跑起来更稳,这点懂行的一看就明白。
车架和底盘才是这台车的“硬骨头”。
双梁车架的抗扭刚性比老款提升70%,上次我骑朋友的车过连续坑洼路,车架没一点晃动感,不像以前有些车会“发飘”;摇臂枢轴窄了5mm,过弯道时后轮跟进更快,不会有“拖泥带水”的感觉。配重更是算得精细,50.9%在前、49.1%在后,骑起来不会头重脚轻,就算单手扶把调导航也稳。809mm的座高也贴心,我172cm的身高双脚能全脚掌着地,不像有些运动街车得踮着脚,新手也敢上手。
至于大家关心的悬挂和刹车,本田直接拉满配置。
前叉用的是ShowaSFFBP,回弹和预载都能调,跑山路时把阻尼调硬点,过弯支撑够;后避震是ÖhlinsTTX36,配合ProLink连杆,过减速带时能过滤掉大部分震动,市区骑着不颠。刹车更不用愁,BremboStylema卡钳散热特别好,连续跑10公里山路,刹车力度没衰减过;310mm的前碟盘配120mm宽胎,180mm的后碟盘配180mm宽胎,急刹车时轮胎不打滑,安全感拉满。
电子系统更是让这台“老炮”变智能了。Rain、Standard、Sport三种模式切换方便,雨天开Rain模式,扭力输出变缓,不容易打滑;周末跑山开Sport模式,油门响应更快,冲劲十足;还能自定义User模式,比如把牵引力控制调松点,享受更多操控乐趣。
HSTC系统会实时监测轮胎打滑,防翘头控制也不“死板”,不会一翘头就猛掐动力,新手也能慢慢找感觉。ESS紧急刹车警示特别实用,急刹时尾灯会快速闪烁,后面的车能及时反应,市区堵车时少了不少剐蹭风险。5吋的TFT仪表信息够全,油耗、转速、模式一目了然,还能连RoadSync系统,接电话、听导航不用掏手机,安全又方便。
拿数据说话,这台车轴距1455mm,整备质量211kg,推重比比同级的雅马哈MT10还略胜一筹,加速时不会有“笨重”感;前后轮胎用的是120/70ZR17和180/55ZR17,抓地力够强,就算雨天压弯也有信心。
对比老款Hornet,现在的CB1000不仅性能提升了30%,舒适性更是翻了倍——以前骑100公里就腰酸背痛,现在跑200公里还能笑着跟朋友聊弯道。
其实这台车最打动人的,不是堆了多少配置,而是本田摸透了骑士的心思:老炮们想要当年的热血,新玩家需要日常的舒适,年轻人还爱科技感。
它没有把“运动”和“实用”对立起来,反而用技术把两者揉在了一起——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姜还是老的辣,但老辣也得掺点新料才够味”。现在的运动街车,早就不是“只能耍帅”的玩具了,而是能陪你通勤、陪你跑山、陪你看风景的伙伴。
最后想问问大家,要是你选运动街车,会先为性能妥协舒适,还是反过来?有没有骑过老款Hornet的朋友,来聊聊这次升级是不是你期待的样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