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不迷路
比亚迪为什么死磕磷酸铁锂?李云飞说清楚了。
最近,比亚迪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在东京车展的一场沟通会上,再次明确表态:
比亚迪将继续坚持磷酸铁锂电池路线。这不是第一次他说这话,但放在2025年这个节点上,这句话的分量比以往更重。
为什么?因为眼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在一种微妙的拉扯之中:一边是消费者对续航里程、充电速度的极致追求,另一边是对安全性的高度敏感。
有些车企为了拼参数,开始重新考虑三元锂电池;而比亚迪却选择“逆行”,把安全作为不可动摇的底线。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逻辑?
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聊聊,比亚迪为什么对磷酸铁锂这么执着。
先说个事实:截至2025年9月,中国市场上装车的动力电池中,磷酸铁锂占比已经突破80%,装车量高达493.9GWh,同比增长42.5%。
这意味着,每卖出10辆电动车,至少有8辆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这不是偶然,而是市场和用户用脚投票的结果。
而在这股浪潮中,比亚迪既是推动者,也是受益者。它旗下的弗迪电池市场份额已达26.79%,稳居行业第二,仅次于宁德时代。
更重要的是,比亚迪所有在售车型,包括未来的全部新车,都将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没有例外。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更高、低温性能更好,为什么比亚迪还要“一条路走到黑”?
答案其实很简单:安全、成本、寿命,这三个普通人最关心的问题,磷酸铁锂都做得不错。
先说安全。
这是李云飞反复强调的核心。他举了一个特别有说服力的例子:中国电动公交已经运行了15年,全国成千上万辆电动大巴,几乎全部使用磷酸铁锂电池,至今没有发生过一起恶性燃烧事故。
要知道,一辆大巴上坐五六十人,一旦起火,后果不堪设想。
正因如此,当年行业在制定电动大巴电池标准时,经过多方博弈,最终一致选择了磷酸铁锂:
不是因为它跑得快,而是因为它“稳得住”。
磷酸铁锂的热失控温度在500℃以上,而三元锂大概200℃就开始分解,还可能释放氧气助燃。
简单理解就是:磷酸铁锂更“耐烧”,即使出问题,也不会瞬间爆燃。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甚至通过了严苛的针刺测试:钢针直接扎穿电池,也只是冒烟,不起火。
这种表现,在真实交通事故中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差别。
再说成本。
磷酸铁锂的原材料主要是铁和磷,国内储量丰富,不需要依赖进口的钴、镍等贵金属。
三元锂电池则不同,钴的价格波动大,全球供应集中在刚果(金)等少数国家,供应链风险高。
对车企来说,用磷酸铁锂意味着成本更低、定价更灵活,也更容易打价格战。对消费者来说,就是同样的预算能买到配置更高的车。
最后是寿命。
磷酸铁锂电池的循环次数普遍能达到5000次以上,按每天充一次电算,能用十几年。而三元锂电池一般在2000-3000次左右就会明显衰减。
这意味着,长期使用下来,磷酸铁锂的更换成本更低,残值也更稳定。尤其对运营车辆,比如出租车、网约车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
当然,有人会问:磷酸铁锂不是能量密度低吗?以前确实如此。
但技术是在进步的。比亚迪2020年推出的“刀片电池”,通过结构创新,把电芯做成细长的“刀片”,直接集成到电池包里,省去了传统模组,空间利用率提升50%以上。
这样一来,虽然单体能量密度没变,但整个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大幅提高。
以比亚迪汉EV为例,搭载刀片电池后,综合续航轻松突破600公里。
而据官方消息,第二代刀片电池将于2024年8月发布,能量密度将达到190Wh/kg,纯电车型续航有望突破1000公里。
也就是说,过去“磷酸铁锂跑不远”的短板,正在被一点点补上。
反观三元锂,虽然能量密度高,但在安全上的隐患始终难以彻底消除。
过去几年,多起电动车自燃事件的涉事车辆,大多搭载的是三元锂电池。
消费者可能分不清电池类型,但一看到“电动车起火”的新闻,心里就会打鼓。这种信任一旦崩塌,重建起来非常困难。
李云飞说得直白:“安全是最基本的产品设定目标,也是最大的豪华。”
这句话乍一听有点绕,但细想很有道理。
一辆车再快、再智能,如果连基本的安全都保障不了,那所有花哨的功能都是空中楼阁。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并不是不懂三元锂,也不是没能力做高能量密度电池。
事实上,作为全球少有的既造车又造电池的企业,比亚迪在各类电池技术上都有布局。
但它选择把磷酸铁锂作为主攻方向,是一种战略定力,也是一种对用户负责的态度。
这种选择也得到了市场的验证。
2025年10月,比亚迪海外销量达到83524辆,同比增长155.5%。
在欧洲、东南亚、南美等多个市场,搭载刀片电池的车型广受欢迎。
连丰田这样的老牌车企,也早在几年前就和比亚迪合作开发纯电车型,并采购其电池。
更关键的是,政策也在向安全倾斜。
2021年起实施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强制规定,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整个系统必须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留出逃生时间。
比亚迪甚至呼吁把这个时间延长到30分钟,这背后是对技术自信的体现。
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什么比亚迪坚持磷酸铁锂?
因为它看清了一个本质:
电动车的竞争,最终不是比谁跑得更快,而是比谁更可靠、更耐用、更让人放心。
在行业狂飙突进的年代,很多企业喜欢堆参数、讲故事,但比亚迪选择了一条看起来“笨”但更扎实的路。这条路或许不会立刻带来眼球效应,却能在时间的长河中积累口碑和信任。
如今,磷酸铁锂已经成为中国动力电池的主流,这不仅是技术路线的胜利,更是理性回归的体现。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安全不是附加项,而是必选项,他们自然会倾向于选择像比亚迪这样把安全刻进骨子里的品牌。
李云飞在东京车展上还说了一句话:“希望行业所有参与者做加法,不要为了短期数据牺牲安全底线。”这句话看似温和,实则掷地有声。在一个容易浮躁的市场里,能坚持做正确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本身就是一种稀缺的能力。
未来几年,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还会不断涌现,但无论技术如何演进,安全永远是汽车的第一属性。而比亚迪用十五年的实践证明:磷酸铁锂,是一条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路。
这条路,它走得踏实,也走得坚定。
(全文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