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的展厅灯光泛白,玻璃橱窗外反射着七月难得的凉意。有几个年轻人围着一台B01,没说几句话,便刷卡定了下来。销售小哥看着他们笑了一下,表情疲惫又满足:一天卖出这么多,手都快握麻了。没人讨论这车是不是“情怀之选”,也没人多问动力,续航,大家更关心的是:加多少钱能现提?选装要等多久?
说实话,这样的场景以前更可能出现在比亚迪的门店里。如今,零跑的logo和订车的合同,成了许多购车人新的人生节点。有点像城市里忽然多起来的冒牌手抓饼摊:味道没啥花头,却因为实惠、扛饿,分分钟排队。今年7月,零跑总销量4.5万台,B01单月涨到8576台,5倍增速——用“闷声发大财”来形容,多少有些幽默。毕竟,真正能“爆款”的产品,多数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把同价位的对手逼出赛道,然后让掌声留给隔壁更会营销的同行。
再理性一些看。新能源车江湖十万级以下,纯电紧凑型家轿市场一直尴尬。燃油车没完全退出江湖,插混却杀成一锅粥。比亚迪万年不倒的秦PLUS像是坐头把交椅的老大哥,几家新势力插队,却又鲜有超车之勇。这个区间,刚好在消费者“便宜又不寒碜”的槛上、又能买到主流品牌最核心技术的底线里。新能源大牌不愿厮杀,小品牌又怂,谁都在观望。
这就是零跑B01的机会。
乍一看,零跑B01没啥“高光”——没横空出世的黑科技、没吓跑同行的硬核配置。动力嘛,最入门136匹马力,9.4秒破百,相比之下市面上一些“小钢炮”已经能跑进6秒俱乐部了。但,这些是买菜车客户的刚需吗?你问十个买车人,有一半人觉得80马力就够:限速、早晚高峰,压根没机会拉满性能。
再说续航,B01拉满650km,功耗低至11.4kWh/百公里,风阻系数0.197。数据很好看,但有驾驶经验的都懂,工况续航等同于交朋友的口头承诺——别人说650,他说650,最后都得看谁不耍赖皮。不过呢,咱们至少看得见两点:一是标的电池大多出自国轩、宁德时代,二是快充支持基本到位,18分钟充满视乎足够应急。你很难说这是“顶配”,但它显然是货真价实的“够用”。
有人曾问过我:为啥零跑定价8.98万起步,顶配11.98万,姿态放得这么低?其实这不是“谁都能干成”的低价,不是单纯堆砌纸面配置。零跑这些年主业就是“性价比”,砍掉多余,精炼配置。看似平平无奇,实质上管住了自己的手,不给客户瞎添“令人心动但用不上”的高价附件。毕竟有太多人知道,一堆激光雷达、一身香氛、天花乱坠的数字座舱,最后能省10块打车钱就谢天谢地。
回头看整车工艺,B01偏向实用主义。外观“高仿”自家B10,但风阻数据漂亮——这不是花拳绣腿,更多考虑到纯电车子每一度电的去向。后驱+后多连杆(配合Stellantis调校),说是“同级企及”,不如说是“比大多数合资品牌同价位多给了几千块的底盘素质”。当然,这不过是满足了那些有点“驾驶幻想”的购车群体一丝情怀:大概率还是堵在二环上,底盘调校再好,遇上“海景房”一样的路况也发挥不出来。
更有趣的是内饰:双屏、8295智能芯片、460+l70升的双层后备厢空间。能叫得出名字的功能,基本都有。叫不出名字的,就没加。作为一枚整天泡在勘查一线的“老法医”,我倒是越来越佩服这种“缺点不隐藏、优点全摊牌”的实诚。
说到底,零跑B01算不上“神车”,但它切中了一部分客户心理——买得值、用得稳、不出花样的理性预期。新势力里,谁都在赌一把“智能、豪华、极致性能、全域领先”,但多数人没想拿“黑科技”吓唬丈母娘、也没打算每天在车里刷短视频。真正在前几年下沉市场拼单量的,最后留存下来的,不是会吆喝的,是不会(或者压根懒得)坑人。
当然,这一切,并不意味着“零跑帝国”的大厦已成。爆款的背后,是整个新能源行业如波涛暗涌的淘金热。标签变了,玩家也变了,但“性价比”这个词,却从未退出历史舞台。市场不会永远宽容“均衡”,年年讲性价比,终有天遇见下一个更狠的砍价手。
在我看来,零跑B01的走红,是一道“合理但单薄”的逻辑成立。它真的能长期立于不败,还是只是抓住了“秦Plus下沉区间尚余的尾巴”?又或者,只是新能源卷到极致前,消费者悄悄优化选项的又一次闪回?
买车其实和破案有些像。你知道证据链严丝合缝,可也要留着对“人性变数”保持一点敬畏。今天的B01,也许正被某个比亚迪工程师密密麻麻地拆解,像解剖一具“活得还算体面”的新型尸体——所有的答案,总归要等到下一次价格战后再揭晓。
如果你也是“理性派”,你怎么看待这种极致性价比的新车?真的只凭一波参数和价格,我们会心甘情愿换掉对老大哥的拥趸吗?还是说,性价比之下,谁都是可被替代的“透明人”?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