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下,你开着车带全家去露营,后备厢塞满了帐篷、烧烤架和孩子的玩具,结果路上遇到暴雨,导航显示前方山路塌方需要绕行,这时候你的车突然“自己”规划了一条新路线,座椅自动开启加热,车载冰箱里冰镇饮料刚好递到孩子手里,副驾的老婆正用吸顶屏追剧,而你只需要扶着方向盘,听着帝瓦雷音响传来的音乐,淡定地穿过积水路段——这听起来像科幻片里的场景?但腾势N9告诉你,这些“未来科技”现在花38.98万就能开回家。
当“路虎揽胜”遇上深圳速度
第一次看到腾势N9实车的人,十有八九会脱口而出:“这不就是国产揽胜?”五米二的车长配上平直的线条,黑化的车柱让车身像被刀削过一样凌厉,站在车头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压迫感。设计师甚至在D柱上玩了个小心机——刻意放大的腾势LOGO,像是给那些总爱盯着车标看的人递了张名片:“看清楚了,咱是深圳湾出品。”
但走近了才会发现玄机:前脸封闭格栅里藏着一颗激光雷达,车顶凸起的“小背包”其实是天神之眼智驾系统的感知设备。最绝的是电子后视镜,刚开始你可能觉得像给车耳朵贴了俩iPad,但在深圳晚高峰的暴雨天试过就知道,传统后视镜被雨水糊成毛玻璃时,这块8英寸屏幕里的画面依然清晰得能数清后车司机的胡茬。
移动的五星级酒店
拉开车门的那一刻,我同事老张说了句大实话:“这车要是早出两年,我媳妇绝对不让我买那套学区房。”前排三块大屏像科幻电影里的控制台,中控屏比我家电视遥控器还大(17.3英寸),副驾妹子刚上车就惊呼:“这不就是个行走的KTV吗?”不过最狠的还是第二排——两张带腿托的航空座椅,中间扶手里藏着带压缩机的冰箱,夏天能冰镇啤酒,冬天能热牛奶,实测零下6度冻冰块只要15分钟。
有回接客户去机场,路上堵了俩小时,后排老板愣是把座椅调成135度躺姿,用吸顶屏看完了一整集《狂飙》。更夸张的是第三排,身高1米85的摄像小哥蜷着腿坐进去,发现坐垫居然能电动升高5厘米,他当场来了句:“比我上个月坐的高铁二等座还宽敞!”
千匹马力遇上买菜车
别看这车长得像移动城堡,油门踩下去的瞬间绝对能让你肾上腺素飙升。前200kW+后双240kW的三电机,配上2.0T发动机,官方说3.9秒破百,我们实测更刺激——在深圳滨海大道一脚地板油,推背感强到副驾的奶茶直接泼在了前挡风玻璃上。同事老王不信邪,非要拿它和自家Model Y比加速,结果被甩得连尾灯都看不见,下车时还嘴硬:“肯定是你们偷偷装火箭推进器了!”
但最让人服气的还是“易三方”黑科技。有次在城中村窄路掉头,打开圆规模式,后轮居然能反向转10度,五米二的车身像玩具车一样原地画圈,围观大爷看得直拍大腿:“这车会跳街舞啊!”更绝的是蟹行模式,侧方停车时车轮斜着平移进车位,旁边开宝马X5的小年轻摇下车窗问:“哥们你这车带遥控功能吧?”
把鱼钩测试当家常便饭
安全这事儿,腾势N9玩得比过山车还刺激。去年某豪华品牌SUV在鱼钩测试翻车的新闻还历历在目,这车直接跑到160km/h去做同款测试——现场工程师掏出手机拍视频时手都在抖,结果车身愣是稳得跟吸在地面上似的。后来才知道,这要归功于四个轮子能独立控制扭矩的黑科技,据说爆胎时系统能在0.02秒内重新分配动力,比人眨眼睛还快20倍。
上个月有车主在内蒙古自驾时遇到暴雪,在结冰路面以77km/h爆胎,本来都准备打电话叫拖车了,结果车子自己稳住了方向,车主后来在车友群感慨:“当时感觉像被十多个隐形保镖扶着车走。”
40万买的不只是车
有人算过一笔账:买台iPhone的钱够给这车装套车载无人机。按下中控屏的“一键起飞”,车顶舱门自动打开,无人机升空跟拍车队,回传的画面直接显示在吸顶屏上。上次车友会组织海边露营,十几台腾势N9的无人机集体升空,场面壮观得连景区保安都跑来围观。
更现实的是用车成本。200km纯电续航够深圳上班族开一周,实测百公里油耗6.3L,加满油充满电能从广州一路干到武汉。上周遇到个专车司机,他算了笔账:“接机场单每天跑300公里,油电混着用,比纯油车每月省2000块,省出来的钱够给孩子报俩兴趣班。”
结语:在深圳科技园,每天有上百台腾势N9穿梭在写字楼之间。它们可能是接送客户的商务车,也可能是奶爸送娃上学的代步工具,又或者是年轻人周末冲浪的装备运输车。当38.98万的价格能买到百万级豪车的空间、超跑级的加速、保姆车般的舒适,还要啥自行车?毕竟在这个连无人机都能自动返航的时代,选车这件事,真的可以既要、又要、还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