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明显的是 “内冷外热” 的反差。国内终端卖了 13.8 万辆,同比降了 3.7%;但出口一下子冲到 15.8 万辆,同比涨 41%,占比首次超过一半。这意味着每两辆皮卡里,就有一辆是卖到国外的。与此新能源皮卡异军突起,累计销售 4.1 万辆,同比暴涨 890%,渗透率从去年的 4.3% 直接跳到 13.4%,差不多每 8 辆皮卡里就有 1 辆是新能源。
国内市场的区域特点越来越清晰。西南和西北地区加起来占了超 45% 的份额,新疆卖了 12128 辆,云南 9894 辆,四川 8944 辆,稳稳占据前三。为啥这些地方爱买皮卡?说到底还是实用,拉货、越野都离不开。
新能源皮卡的 “高地” 则换了地方。广东卖了 7415 辆,同比涨 32.3%;海南更厉害,新能源渗透率高达 23.7%,差不多每 4 辆皮卡里就有 1 辆是新能源。这背后离不开地方政策的支持,比如补贴和通行便利。
再看具体城市,需求差异更明显。乌鲁木齐、重庆、成都这些地方,柴油车还很吃香,占比高达 69.5%,毕竟拉重货还是柴油车给力。而深圳、广州的混动皮卡卖得火,政策补贴让不少人愿意尝鲜。
品牌竞争这块,梯队划分越来越清楚。长城汽车还是老大,全球卖了 96228 辆,同比涨 4.7%,在国内的市占率接近 47%,30 个省份都是销量第一。出口也不含糊,30083 辆,同比涨 24.3%,旗下的山海炮在澳大利亚、非洲、南美这些高端市场也站稳了脚跟。
比亚迪则像一匹黑马,海外销量 26988 辆,同比暴涨 1795%。它的 BYD SHARK 在墨西哥卖 34.8 万到 37.5 万,在澳洲还拿了年度车型,靠的就是 DMO 混动平台和 5.7 秒破百的实力,重新定义了插混皮卡的标准。
新势力里,吉利雷达表现抢眼,销量 7907 辆,同比涨 203.6%,雷神 EMP 系统能做到 6.3 秒加速,续航还能到 1068 公里,解决了不少人担心的续航问题。郑州日产也很厉害,是国内唯一逆势增长的品牌,销量涨了 19.1%,Z9 系列把高端市场搅活了。
传统品牌则有点分化。江淮和上汽大通靠出口稳居前五,分别涨了 15% 和 6.9%。但长安、江铃、福特在国内的销量降了超 20%,看来海外布局慢了,确实会吃亏。
产品和技术方面,新能源彻底改变了竞争逻辑。92% 的消费者更倾向混动,毕竟没续航焦虑,油耗还低。比亚迪的 DMO、雷达的雷神 EMP、江淮的悍途 PHEV,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产品矩阵也越来越细化。商用工具车方面,长城的风骏、金刚炮,柴油车占比 70%,还是主打实用。乘用高端化方面,山海炮 Hi4T 瞄准高端市场,福特 Ranger 则吸引了不少越野爱好者。
全球化布局已经从单纯出口,转向了本地化生产。长城在俄罗斯有工厂,比亚迪在巴西的基地规划年产能 10 万辆。技术输出也没落下,吉利雷达在东南亚搞换电网络,长城拿到了欧盟的 WVTA 认证,这些都为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
出口市场的分层也很明显。长城在澳洲、俄罗斯,江淮在拉美、中东,上汽大通在欧洲,都有各自的优势区域。高端市场也有突破,比亚迪在墨西哥的市占率 15%,长城的山海炮 HEV 在泰国预售情况也不错。
这个万亿赛道有三个决胜点。技术路线上,未来 35 年混动占比可能超 60%,纯电则要看充电基建能不能跟上,往西部拓展。氢能皮卡也有动静,长城已经在西北矿区做路测了。
政策红利也很关键。国内 97% 的城市已经解禁皮卡进城,县乡市场会成为新的增长点。国际上,RCEP 的关税减免,会加速往东南亚渗透。
有人预测,到 2030 年,皮卡出口目标 80 万辆,我国皮卡可能占到全球份额的 25%。竞争格局或许会形成双巨头,长城全场景覆盖,比亚迪则主打新能源技术输出。
说一千道一万,皮卡市场的变化,其实就是消费需求和制造业实力提升的一个缩影。从工具到家用,从燃油到新能源,从国内到全球,每一步都透着活力。你觉得下一个增长点会出现在哪里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