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一件事闹得挺大,主角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一个品牌——比亚迪,具体来说,是它旗下卖得特别火的车型,宋PLUS。
按理说,车卖得好,应该是件皆大欢喜的事,可现在,不少提车一年多的宋PLUS老车主,心里却堵得慌,感觉自己像是被厂家给“遗忘”了。
这事儿在网上讨论得热火朝天,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捋一捋,看看这销量冠军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最早支持它的那批用户感到如此寒心。
事情的起因,听起来有点让人哭笑不得。
我们知道,现在的智能汽车有个很时髦的功能,叫“哨兵模式”。
说白了,就是车子停好锁上后,车上的摄像头会自动变成一个监控,要是有人在车周围鬼鬼祟祟,或者不小心剐蹭了你的车,它都能录下来,给你留个证据。
这个功能对于保障车辆安全,可以说是非常实用了。
很多新款的比亚迪车上都配备了这个功能,但一些老款的宋PLUS车主左等右等,就是等不来官方的OTA升级推送。
OTA升级,简单理解就是像我们手机系统更新一样,厂家通过网络给车子发送一个数据包,车子下载安装后,就能增加新功能或者优化体验。
对于官方迟迟不推送的原因,给出的解释通常是“老款车型的硬件不支持”。
有些动手能力强的车主听了这话,心里就不服气了。
心想,官方不给升,我自己想办法装一个总行吧?
于是,就有车主自己从网上买了配件,给自己的爱车加装了可以实现类似哨兵功能的摄像头。
刚装上的那几天,效果还真不错,随时能通过手机看看车子周围的情况,心里踏实多了。
可谁能想到,仅仅过了一个星期,这个自己加装的摄像头就罢工了,拆下来一看,里面居然进水了,整个报废。
这一下,车主们彻底炸了锅。
一个简单的摄像头,最基本的防水都做不好,这暴露出的问题可就大了。
大家开始怀疑,官方说的“硬件不支持”,难道指的就是连最基本的质量标准都达不到的硬件吗?
如果连一个露天工作的摄像头都如此脆弱,那整车其他看不见的地方,质量又如何保证呢?
这已经不是一个功能多与少的问题了,而是直接关系到产品最根本的可靠性。
如果说摄像头进水只是一个个例,那么OTA升级的全面停滞,则是压在众多老款宋PLUS车主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当初大家买车的时候,销售人员描绘的蓝图可是相当美好的:“我们的车支持OTA升级,常用常新,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功能。”这句话让很多人觉得,自己买的不仅仅是一辆交通工具,更是一个可以不断进化的智能伙伴。
可现实却狠狠地打了脸。
别说增加新功能了,就连最基本的车机系统流畅度,都成了奢望。
问题的根源,出在了车子的“大脑”上,也就是那块负责运算处理的车机芯片。
据了解,2021款以及部分早期2022款的宋PLUS,使用的是高通骁龙625芯片。
对数码产品稍微有些了解的朋友可能知道,这是一款在2016年发布的手机芯片。
用一个七八年前的手机芯片,去驱动一台2021年以后生产的智能汽车上那块越来越大的中控屏幕,还要处理导航、音乐、语音控制等各种复杂的任务,结果可想而知。
很多车主都抱怨,车机反应慢得像老人,打开导航要等半天,划一下屏幕,画面都像在放幻灯片一样,卡顿得让人抓狂。
更让老车主们感到不平衡的是,就在他们忍受着卡顿车机的同时,市面上其他品牌,甚至包括比亚迪自家的其他新车型,早都已经用上了性能更强的芯片,比如骁龙665,甚至是性能跨越式提升的骁龙8155芯片。
宋PLUS作为比亚迪绝对的销量担当,为企业贡献了巨额的利润和市场份额,根据公开的销售数据显示,仅2023年一年,比亚迪的总销量就历史性地突破了300万辆,其中宋家族的贡献就超过了64万辆。
可以说,是千千万万像宋PLUS这样的车主,用真金白银把比亚迪推上了全球新能源销冠的宝座。
然而,企业在享受这份荣耀和成果的时候,似乎忘记了回头看看这批最早的支持者。
他们被留在了原地,守着一台硬件早已过时、承诺的软件更新却遥遥无期的“智能”汽车,这种被区别对待的感觉,无疑是最伤人心的。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正当比亚迪老车主们因为一个远程查看车辆影像的“千里眼”功能而苦苦维权时,另一家国产新势力车企零跑汽车,却做出了一个让行业内外都为之震动的决定。
他们宣布,为旗下一款老车型C11的车主,提供免费的硬件升级服务,直接将车机芯片从原来的旧款,更换为当前主流的高性能高通骁龙8155芯片,并且还附赠了相关的智能驾驶功能和质保。
这种“自掏腰包”为老用户进行硬件层面的彻底升级,虽然成本巨大,但却一下子赢得了用户的心,展现了一家企业对消费者的诚意和责任感。
零跑的案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不同企业在对待老用户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和格局。
一边是新车发布会一场接一场,新技术名词层出不穷,不断吸引着新客户;另一边,却是对老用户的诉求以“硬件不支持”为由一再拖延和拒绝。
卖车时,“终身OTA”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可当用户真正需要这项服务时,才发现这更像是一个写在宣传单上的美好愿望。
目前,国内的法规对于汽车OTA升级的具体标准、硬件预留的年限等,还没有非常明确和强制性的规定,这就给了一些车企留下了解释和操作的空间。
但商业行为不能仅仅依靠法规的底线,更要依靠品牌的信誉和口碑。
说到底,这背后其实是一笔经济账。
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老车主进行硬件更换或者大规模软件适配,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是一笔实实在在的成本。
相比之下,将资源和精力全部投入到研发和销售新款车型上,显然能更快地带来利润增长。
但企业在做这种选择的时候,也应该意识到,用户的信任是最宝贵的无形资产。
每一位车主在掏出十几万甚至几十万购车款的时候,他们购买的不仅仅是当下的产品,还有对品牌未来的信任和期待。
如果一个品牌在取得市场成功后,就迅速地将早期用户视为“包袱”,那么这种成功又能持续多久呢?
我们为比亚迪作为中国品牌的代表,在世界舞台上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希望它能成为一个不仅在销量上领先,更在服务和责任感上成为表率的企业。
智能汽车不是一次性消费的快消品,它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安全和出行体验,它的智能化体验也不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大打折扣。
如何平衡好开拓新市场和维护老用户之间的关系,如何兑现当初的承诺,让每一位车主都能感受到“常用常新”的喜悦,而不是“常用常旧”的失落,这是所有正在向智能化转型的车企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