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号,一条新规把电动车行业搅得鸡飞狗跳。最新电动车国标正式落地,限速25公里每小时,彻底板上钉钉,看谁还敢“狂飙”。央视还专门跟进报道,直问跑不快的原因。奇怪的是,限速禁得了电动车,网友却开始追着摩托车说事,什么“强制13年报废”,什么“解禁摩”。一直被压在脑袋上的这两块石头,这回又被摆上了桌面。
新国标来了,电动车只许慢不许快。25公里每小时,对很多骑车的人来说,简直像是“小马拉大车”,出门还不如走路快。有网友调侃:这不是“造车的人不骑车,骑车的人想快一点”,最后标准谁也不服,大家只剩下改电池、解限速。央视调查也点名了:车主动手改车,那也是为了续航和速度,毕竟出门赶时间,不只是为了兜风。
原本以为安全重要,限速本应“谁都理解”,可现实结果啪啪打脸。执行5年下来,限速25公里每小时成了摆设,真正骑车的人全是铁骑战士,轮子下面跑得飞快。改限速、换大电池,不少电动车直接干到80码。标准一天天摆在那,车上的信号线,就像小学生作业,谁都忍不住偷偷改两笔。
有人支持“慢慢骑”,也有人希望放宽标准。电动车限速35公里每小时,听起来不算离谱,但目前国标说什么都难松口。大家都在问,限制的到底是谁?骑车的人要的是距离和速度,安全不能只靠“慢”,更要靠合理的限速线。而且,这25公里每小时,不只是慢,还是不合实际的慢。
这就引来第二拨人:既然电动车限制太死,不如直接让摩托车重出江湖。摩托车有驾照,买保险,规范管理,更灵活,不用天天琢磨怎么改电池、怎么解代码。现在全国超过200个城市禁限摩,大家一个劲呼吁:快点解禁摩托车,取消13年强制报废也别拖了。
说到摩托,江湖上最大的梗,就是“宝马F650GS葬礼”。一辆陪主人走过13年,骑了46000公里的宝马摩托,原本还能继续上路,却因为13年强制报废规定,只能烧掉“送走”。这个规定,像紧箍咒一样扣在所有摩托车主头上。无论车况如何,不论里程多少,只要满13年,就要报废。车主只能无奈地把爱车送上“葬礼”,不少网友看了都说:这不是送别,是被卡死,摩托车心疼得慌。
摩托车解禁、取消13年强制报废,这两个话题一直在网络上反复刷屏。摩托圈的很多知名人士也出来喊话,说这规定早就应该翻篇了。其实,去年9月,商务部已经正式回应过“网友建议取消强制报废”,说接下来会“研究确定科学合理标准”。官方表态虽然漂亮,现实里却还没有实质性动作。政策雷声大,雨点小,大家翘首以待,不知道要等到哪一天。
摩托车13年强制报废制度历史悠久,起于计划经济时代。那时技术落后,摩托“老化危险”成了大帽子。但现在不一样了,摩托的质量和管理可比过去强多了。路上很多车子每年跑得并不多,车况也新新亮亮,但只要到点就得报废,既浪费又让人憋屈。大家心里憋着一口气,怎么看这13年都不合理——一辆车用里程和车况评标准才有道理,只盯着年限这不是“死读书”。
一边是电动车限速摆不上用场,骑车的全是“地下飞毛腿”;另一边摩托车“禁限+强制报废”,直接剥夺了大家灵活出行的选择。连摩托车制造行业也在吐槽:“本来我们产量世界数一数二,结果200多个城市一刀切禁限摩,自己把自己绕进死胡同。”摩托便宜灵活、易于管理,又有证、有保险,这么好的交通工具,为啥不能多点自由选择?
盖房子得有地基,画政策要有民意。骑车的人都想出去快跑,限速搞成慢慢悠悠,出行体验就像踩棉花。摩托车主对自己爱车有感情,买来不是只用13年,多骑几年坏不了。政策死卡年限就成了“一刀切”,谁能不心疼?现在巴望的是快点解禁摩托车,把13年强制报废改得明明白白。其实,这不光是业内的声音,也是网友的呼声。
城市里限摩,乡下也限摩。摩托车摇身一变,从通勤神器变成“传说中的绝版品”。有些地方干脆给摩托车贴上“危险品”的标签,限行又限用,最终是车主为难,行业憋屈。实际上,摩托的安全问题更多靠管理和措施,不是纯靠报废年限说了算。过去玩乐属性多,现在生活实用也不少。摩托车主不是故意和电动车抢饭碗,他们要的是选择权,是合理的政策。
再说一遍,电动车25码限速,表面安全,根子上却难管。有技术的车主轻松破解限速,实际车速和政策差几条街。政策明明是为了安全,结果直接成了“鸡肋”,谁都不想啃。行业里的人也在呼吁,限速标准应该向35公里每小时看齐,更符合现实。
摩托车的解禁,就像把“封印”解开。不只是让车主多了点自由,城市道路也能多点弹性。汽车塞车,电车慢吞吞,摩托一介灵活能手,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何乐而不为?驾照制度早就完善了,保险也有,监管一点不差。取消强制13年报废,把车况和里程摆在前面,能用的多用,不能用才放弃,才叫“物尽其用”,少点浪费,大家都乐意。
有网友提了个比喻,摩托车就像老友,陪你走过风风雨雨,却被硬生生拉开距离。政策太死板,车主只好给爱车“办葬礼”,感情变成一场插曲。如果解禁摩托车、取消13年强制报废,多点选择、少点浪费,这才是给出行生活添柴加火。说到底,中国是摩托车生产和消费大国,摩托车不能只是“车圈谈资”,更该成为交通体系中的活力一环。
另外,不止是主城区,不禁摩的城市也是“少而又少”。有些地方本来道路适合摩托通行,却因为一刀切政策沦为“死角”。不少摩托车主买了大排量,想体验速度和激情,结果每年只骑几千公里,车子还新得很,到点就得扔,谁心里都不服气。政策如果能改一改,不光让车主宽心,行业也能焕发新气象。
政策说到底要为人服务。大家都愿意为安全买单,但安全不等于慢,也不等于必须报废。电动车限速太死,实际执行差;摩托车禁限和13年报废,既让车主心堵,也影响了交通活力。政府部门如果真能听到群众心声,把标准放宽一点、灵活一点,会让大家都满意。
最后再问一句,骑车出门,到底是为了安全还是速度?摩托车不能上路,电动车又慢到抓狂,真的让人左右为难。其实,合理的政策才是大家需要的出行方案。别折腾电动车的限速了,早点用上摩托车,才是真的“行走江湖”。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