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新策略,产品调整,市场反应分析

说起北京现代,很多人可能脑海里还有点印象,毕竟当年曾经风光过一阵子。

可是现在呢?

要是随便问一个身边的朋友,估计十有八九都得皱眉,“啊?北京现代还在卖车呢?”确实,这些年北京现代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真是一天比一天低。

以前大街上随处能看见的伊兰特、索纳塔,现在感觉都快成老古董了,偶尔见到一辆,都想感叹一句“爷青回”。

再说说销量,现在看数据,北京现代一个月卖两万出头,这在现在的中国车市,真就是边边角角的位置。

北京现代新策略,产品调整,市场反应分析-有驾

你别说跟比亚迪、吉利、长安这些自主品牌比了,就是五菱宏光一个车型的月销量也能把北京现代甩在后头。

其实,这种局面早就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是啥偶然。

说白了,韩系车这两年整体在中国市场都不好过,北京现代只是最典型的代表。

说句不好听的,如果不是韩系还有点底子、还有点出口撑着,早就被市场淘汰出局了。

你要说北京现代自己不着急,那绝对不可能。

前不久新车发布会上,副总经理周斌那一番话,真的是火力全开,贴脸开大。

啥“大字吸睛,小字免费”,“饥饿营销,订单注水”,“不抢就没,周榜内卷”,说得直白点,就是直接点名了现在车圈那些花里胡哨的营销套路。

说实话,这口气说出来,确实挺解气的,说出了不少消费者的心声。

现在的新能源车企,搞宣传、做噱头,各种“限量”、“抢购”、“订单爆满”,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哪有那么大需求,就是炒一下热度罢了。

可问题是,北京现代虽然敢说真话,可你自己产品不给力,说再多也没用。

说到产品,这次北京现代搞出来的EO弈欧,官方定价11.98万,说实话这个价钱放在现在不高不低。

比同门兄弟起亚的EV5便宜了三万块,乍一听还挺厚道。

北京现代新策略,产品调整,市场反应分析-有驾

可你要是真拿这个价格去跟比亚迪、长安、吉利这些国产新能源比一比,还是差点意思。

为什么?

最关键的,还是本土化体验这一块没跟上。

比如说,现在十万级别的新能源小车,泊车辅助都快成标配了,比亚迪的小海鸥也有,甚至一些五六万的车也有。

可EO弈欧居然全系都不给,这让人咋选?

还有呢,辅助驾驶SR界面做得不顺手、不流畅,现在年轻人买新能源车,极其看重智能化体验。

你这方面不行,别说跟头部品牌比了,甚至连一些新势力的二线品牌都比不上。

用户体验不行,销量自然上不去。

市场是最直接的,不会因为你说了几句真话就买账。

再说说北京现代的目标,2030年要卖50万辆?

还分什么国内30万、海外20万。

这个flag其实早两年就喊过了,现在又往后推了五年,说实话,听着像是“年年画大饼,年年吃不着”。

北京现代新策略,产品调整,市场反应分析-有驾

这几年市场变化有多快,大家心里有数。

新能源、智能化这些风口,国内品牌一个个都玩得转得飞起。

你北京现代说要发力,消费者会等你慢慢追上来吗?

市场早过了靠合资光环就能卖车的年代了。

其实,北京现代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想法,而是行动跟不上市场节奏。

你看人家比亚迪,原来也是靠油车起家的,这两年新能源路线走得飞快,刀片电池、DM-i混动、海洋网、王朝网、腾势、仰望……产品矩阵全铺开。

再说吉利,也是一边做传统燃油,一边新能源、智能化两手抓,极氪、银河、领克弄得风生水起。

自主品牌已经很少有人再盯着合资车羡慕了,反而是合资车在看中国品牌怎么做创新。

那韩系车为啥会变成现在这样?

说白了,还是战略迟钝。

前些年赚得盆满钵满,没想到中国市场变得这么快。

一开始看不上自主品牌,觉得自己底子厚,结果现在产品力、颜值、智能化、价格,哪样都比不过。

北京现代新策略,产品调整,市场反应分析-有驾

等想追的时候,发现自己慢半拍。

再加上最近几年韩系车在全球的表现也一般,研发、供应链、服务都跟不上国内厂商的速度。

说白了,原来是“合资品牌优等生”,现在成了“落后生”,就这么现实。

当然,北京现代也不是没想法。

人家也知道新能源是大势所趋,也知道不能再靠以前那套吃老本。

计划2026-2027年,发力中型新能源市场,准备拿出5款新车,覆盖纯电、混动、增程。

EO弈欧只是前菜,后面大菜还在路上。

听起来挺有气势,可问题是现在市场变化太快,两三年的时间,说不定又有新技术、新产品冒出来。

你慢半拍,出来的产品就成“昨日黄花”,还没上市就已经过时了。

说到底,北京现代现在面对的最大问题,是信心和品牌影响力都在流失。

以前合资就是高端、就是好,现在年轻一代谁还觉得合资是高档?

互联网原住民一代,更在意智能化、自动驾驶、语音控制、车机交互这些。

北京现代新策略,产品调整,市场反应分析-有驾

你产品不带劲,宣传再努力也白搭。

这不是你嘴上说说正能量,市场就能回来的事。

另外,北京现代要想翻身,得解决几个硬伤。

第一,供应链和本地化研发能力要补上。

现在中国车市变化这么快,光靠国外的成熟技术不行,一定要有本地的创新和团队。

第二,价格策略要更灵活。

你说你比起亚便宜三万,消费者为啥不选国产的比亚迪、长安、吉利?

人家品牌认可度高,产品体验也好,售后服务也方便。

第三,智能化和网联化水平必须追上主流水平。

现在大家买车,不仅看外观、动力,更看车机和智能化,有没有自动驾驶、语音交互、智能泊车等等。

不跟上这个节奏,注定还是边缘。

还有一点,北京现代想要厚积薄发,出口市场固然重要,但中国市场才是根本。

北京现代新策略,产品调整,市场反应分析-有驾

你如果在中国市场都立不住脚,光靠出口也撑不起那50万辆的目标。

再说出口,也不是中国品牌做不到的事。

你看比亚迪、奇瑞、长安这些,现在海外市场拓展得都不错。

北京现代要是只盯着“出海”,国内市场再丢得一干二净,那离彻底边缘化也就不远了。

总的来看,北京现代现在的局面,说不难其实也难,说不行其实也未必全无希望。

最关键的,还是要真正看清中国市场的变化,敢于彻底转型。

别再想着靠过去的老本吃饭,别再指望“合资光环”就能打动人。

要敢于下狠心、下血本,在智能化、新能源、体验和性价比上下足功夫。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再翻身回到主流阵营。

否则,再怎么“贴脸开大”,再怎么喊目标,也只是口号,消费者听听就过去了,真金白银还得花到有吸引力、有说服力的产品上。

市场从来都是残酷的,谁能抓住机遇,谁就能走下去。

现在不是韩系车过不去的坎,是谁都得跑起来的赛道。

北京现代没别的选择,只有跟上,甚至跑到前头,才有可能。

否则,别说重回主桌了,连边都摸不着。

希望北京现代这次是真的下定决心,把话说到做到,别让消费者又等了个寂寞。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