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新车,减配又降价,屏幕都砍了,股价竟暴跌!

这特斯拉,最近的操作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官网上一口气儿冒出两款“标准版”车型,Model Y Standard起价39990美元,Model 3 Standard更是直接杀到36990美元,成了自家最便宜的。

这明显是要用低价来抢占市场份额,给主营业务“输血”。

可谁能想到,资本市场压根儿不买账,股价反倒应声下跌,这剧情反转得,比川剧变脸还快!

特斯拉新车,减配又降价,屏幕都砍了,股价竟暴跌!-有驾

你以为这低价是天上掉馅饼?

错了,全是“抠”出来的。

外观上,那曾经能提升辨识度的LED灯带没了,后尾灯也变得朴实无华,前保险杠更是简简单单,少了些本该有的精致感。

轮毂?

18英寸是标配,颜色也只剩黑白灰这“三基色”,想选个更显眼的?

嘿,还得加钱。

就连那曾经让车内倍感通透的全景玻璃顶,也悄悄换成了普通天窗。

这感觉,就像是把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硬生生给磨平了棱角,只剩下最基本的功能。

特斯拉新车,减配又降价,屏幕都砍了,股价竟暴跌!-有驾

车厢内部的变化,更是直接触及灵魂。

第二排那个曾经颇受欢迎的8英寸娱乐屏,被“优化”掉了。

扬声器数量直接腰斩,连那能营造氛围感的灯光也消失了。

更绝的是,方向盘调节从电动变成了手动!

每次调的时候,都得自己动手,使出浑身力气去拧。

这不是买车,这是在体验“DIY的乐趣”啊!

特斯拉新车,减配又降价,屏幕都砍了,股价竟暴跌!-有驾

续航里程也跟着“缩水”了。

Model Y后驱版,按照EPA标准,跑个321英里(约516公里),比同配置的中配车型,少了那么一截。

本以为这番“以简换价”的策略,能吸引大批消费者蜂拥而至。

可现实是,精明的消费者们并不买账。

少了这些曾经被视为“附加值”的配置,驾驶体验上的落差感,远比价格上的优惠来得更明显,吸引力自然大打折扣。

这番“减配降价”的策略,本是特斯拉试图稳住阵脚的“救火”之举。

可资本市场的冷淡回应,无疑是给了它一记响亮的耳光。

过去一个月,特斯拉股价一路飙升,从330美元左右冲到了470美元的上方。

然而,就在新车型上市当天,股价开盘虽然小幅上涨,但随后便一路下滑,收盘时竟跌了1.8%。

当天,机构们纷纷选择离场,净卖出高达8.5亿美元的股票,其中对冲基金的操作最为激进。

特斯拉新车,减配又降价,屏幕都砍了,股价竟暴跌!-有驾

资本为何如此冷漠?

细究之下,原因并不难寻。

你想想,在之前的补贴政策下,不少地区的消费者拿到手的价格,与现在差别不大。

如今补贴退坡,官价虽有下调,但那点儿“优惠”的吸引力,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

更关键的是,特斯拉虽然可能在销量上暂时稳住了,但利润率却面临严峻考验。

减配省下的那点成本,是否足以弥补利润的下滑,还是个未知数。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低价车型,会不会反过来蚕食自家中高配车型的市场份额,形成“窝里斗”的局面?

主业承压,市场份额悄然滑落

除了资本市场的“不给面子”,特斯拉在核心业务上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在美国纯电动汽车市场,它曾经的统治地位已不复从前。

市场份额从高峰期的55%,一路下滑至45%,这趋势,无疑敲响了警钟。

放眼全球市场,竞争更是白热化。

2024年,全球电动车销量预估将突破1700万辆,而比亚迪、现代、通用等品牌,都在3万至3.5万美元这个价格区间内展开激烈厮杀,市场空间被挤压得越来越窄。

特斯拉新车,减配又降价,屏幕都砍了,股价竟暴跌!-有驾

尽管特斯拉在第三季度交付了近50万辆汽车,创下新高。

但不少分析师指出,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受补贴政策到期前抢购潮的推动。

真正考验其市场韧性的,是第四季度的订单表现。

数据显示,10月份,特斯拉的第四季度订单量环比下滑了25%。

虽然随后推出的“限时免费试用FSD三个月”活动,将降幅收窄至15%,但能否就此稳住订单势头,仍是未知数。

产品线的更新迭代也显得滞后。

自2023年底Cybertruck交付以来,特斯拉似乎就再未推出能够成为销量增长新引擎的重磅车型。

Cybertruck虽然话题度十足,但其高昂的起售价限制了其普及。

半年交付量仅3.2万辆,且因电子稳定程序问题召回了2.1万辆,这离成为“第二增长曲线”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Model S和Model X这两款旗舰车型,更是长达四年未进行重大更新,消费者的新鲜感早已消退。

特斯拉新车,减配又降价,屏幕都砍了,股价竟暴跌!-有驾

主业面临多重挑战,特斯拉要想重新赢得市场和资本的青睐,必须找到新的突破口。

马斯克若想继续吸引投资者,单靠卖车的故事已不足以支撑其估值,必须讲好新的“资本故事”。

新业务蓄势待发,或成未来增长极

眼下,第四季度美国市场的订单能否企稳回升,是特斯拉短期内的重中之重。

在补贴退坡的背景下,消费者是否依然愿意为之买单,值得密切关注。

海外市场方面,倒是传来一些好消息:在中国市场,Model Y标准版凭借关税优化,定价调整至31.99万元,10月份订单量达到1.2万辆,为整体销量增添了一抹亮色。

利润率方面,第三季度整车毛利率下滑至18.2%。

若第四季度电池成本能进一步压低至105美元/kWh以下,并叠加FSD(全自动驾驶)订阅收入的增长,利润率或有回升空间。

FSD业务的潜力不容小觑,在美国已有超过150万订阅用户,每月贡献近30亿美元的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达到5%。

若到2025年订阅率能提升至50%,其收入有望翻倍。

特斯拉新车,减配又降价,屏幕都砍了,股价竟暴跌!-有驾

中期来看,储能业务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第三季度,特斯拉储能部署量达到4.2GWh,同比增长35%,其中不乏澳大利亚Hornsdale2号这样的大型项目。

按照规划,到2025年,其储能产能将扩充至100GWh,目标营收150亿美元。

若能实现,储能业务将成为特斯拉继汽车业务之后的第二大收入来源,无疑将比单纯依赖汽车销售更为稳健。

特斯拉新车,减配又降价,屏幕都砍了,股价竟暴跌!-有驾

长期而言,Optimus机器人和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项目,才是特斯拉描绘的未来蓝图。

Optimus机器人目前已在加州工厂进行测试,协助物料搬运和零部件组装。

公司计划在2025年实现小批量生产1000台,并力争在2027年将成本降至2万美元以下,届时有望走进工厂和家庭。

Robotaxi则更为务实,已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开始试运营,其收费标准(2.5美元/英里)低于传统网约车,服务范围已覆盖100平方公里。

未来,该业务计划扩展至洛杉矶、纽约等一线城市。

特斯拉新车,减配又降价,屏幕都砍了,股价竟暴跌!-有驾

如果这些创新业务能够成功落地并形成规模,特斯拉才算真正找到了摆脱单一增长模式的“新方向”。

告别“卖车”故事,拥抱多元化未来

总而言之,特斯拉此次的“减配降价”策略,更像是一场“防守反击”,并未触及问题的根本。

主营业务的增长瓶颈显而易见,若想重新赢得资本市场的信任,必须依靠FSD、储能、机器人等新兴业务的突破。

在我看来,仅仅依靠汽车销售,特斯拉的故事已略显陈旧。

马斯克需要精心打磨并讲好这些新故事,才能真正带领特斯拉从一家“电动车制造商”蜕变为一家“多元化科技巨头”。

否则,其股价很可能在现有区间内波动,难以迎来新一轮的爆发式增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