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汽车行业,近两年来,新能源汽车领域可谓风起云涌。就在近日,赛力斯海外(重庆)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官宣成立,注册高达3亿人民币。这条消息一经公布,便迅速引发了不少关注。这波操作,有人看到了赛力斯的雄心勃勃,想借之力抢占海外市场,也有人感慨这家企业正在下国际象棋,目标直指全球市场。
有人评价赛力斯此举是“以小搏大”的典范。毕竟,以一家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为基础,想要成功布局海外市场,这难度小不了。从法定代表人到实打实的3亿元注册,都在暗示着赛力斯的“开疆拓土计划”并非一句空谈。要知道,许多车企把做国外市场当作吃力不讨好的事,国内市场膨胀得明明就够快,为何还要去海外“单挑”复杂的竞争环境?赛力斯的出招背后,其实有一颗清晰的算盘——新能源汽车的红利期不仅限于国内,海外的蛋糕也香得让人挪不动步。
不过,这波国际贸易布局并非光鲜亮丽的事,尤其局内人更明白,竞争环境注定是“针锋相对”。赛力斯不是第一个走这条路的。早前,我们已经看过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大佬纷纷号称要做全球市场,可你知道吗?他们的扩展步伐也不是一路平坦。拿比亚迪举例,它早在欧洲市场上做了声势,虽然产品引起关注,但市场调研、后期规划、与当地技术标准磨合,这些在“深水区”游过的痛,想必赛力斯也绕不开。
转头再看赛力斯(601127)本次全资持股的操作,这背后还包含不少策略思考。全资持股的意义,可以理解为赛力斯“亲力亲为”式地开展海外贸易,控制权必须死死握在自己手里,不容旁人染指。这种模式看起来稳妥,可与此同时也意味着赛力斯将承担更大的运营风险——海外贸易环境中,一不小心就踩到法律、文化、市场壁垒这些暗坑,稍有差错,3亿人民币的投入那可是说没就没。
回头琢磨这个新闻,其实背后藏着两个重要问题第一,当下真的适合进军国际市场吗?第二,赛力斯的实力到底够不够雄厚?当全球经济受疫情、通胀等因素影响时,海外市场确实是一片动态的风景,但同时也是暗流涌动的深海。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竞争白热化,赛力斯能否站稳脚跟,是所有吃瓜群众最关心的。毕竟,钱能解决工厂生产,能买专家技术,但本土化经营难题,文化差异和当地政策束缚,可不是钱就能砸开的。
顺便聊个有趣的点,汽车装饰用品销售和零配件零售是赛力斯公司经营范围之一。这块地图倒是聪明布局,毕竟零配件的全球销售可以先找个跳板,再慢慢深入,但有没有可能将整车销售本身变成宣传载体?比方说,某些地方的土豪就好这牌子,那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车企进军国际市场不仅靠拼杀,聪明人都知道,给当地消费者发起“兴趣信号”,才是销量破天的终极秘诀。
说到底,这是一个难得的观察点,赛力斯的每一步棋都牵动着市场的心。无论如何,大家可以扪心自问你买车时的第一印象,是品牌名气,炫目配置,还是实实在在的价格优惠?赛力斯想赢海外市场,不就是要先赢下这颗消费者的心吗?想要真正打开这片未知的海洋,他们到底准备了多少,能走多远?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