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塔车主买新车遇雷达乱报,签退车协议后厂家变卦,有说法

三十好几的胡先生,攒了点银子,寻思着换辆电车,赶赶时髦,也图个清净。

谁料想,这新入手的阿维塔11,竟成了烫手山芋。

雷达像个得了癔症的病人,胡乱报警,甚至还在智驾模式下差点上演“亡命时速”。

阿维塔车主买新车遇雷达乱报,签退车协议后厂家变卦,有说法-有驾

更糟心的是,当初签字画押的退车协定,如今成了空头支票,厂家和门店互相推诿,一地鸡毛。

这唱的是哪出戏?

咱们得把这桩糟心事儿捋个门儿清。

胡先生去年秋天成了阿维塔的车主,没承想,欢喜劲儿还没过,烦心事就接踵而至。

雷达时不时犯病,冷不丁给你来个急刹车,搁谁身上都得吓出一身冷汗。

最叫人脊背发凉的是那次,高速上,智驾系统直接“失明”,险些跟隔壁车道的车来了个亲密接触。

这哪是什么智能驾驶,简直是“瞎指挥”啊!

面对这等窘况,厂家最初的药方是“OTA升级”。

这玩意儿,听着玄乎,实则就是远程更新软件,跟手机刷机差不多。

可问题是,胡先生的车反反复复“刷机”了好几回,雷达误报的毛病依旧顽固不化。

这就像你电脑死机,重启一百遍还是蓝屏一样,压根儿没找对病根。

到了春暖花开的三月,事情总算露出了一丝曙光。

在调解委员会的斡旋下,胡先生和阿维塔门店签了个君子协定,说好如果在谷雨之前搞不定雷达故障,门店就得启动退车流程,厂家也得鼎力相助。

可结果呢?

过了谷雨,问题依旧,门店立马翻脸不认人,振振有词地说“雷达误报是系统底层逻辑的痼疾,没辙”,只能给点补偿,退车免谈。

这波操作,堪称“卸磨杀驴”的典范。

这事儿里头,有几个疑点颇耐人寻味。

首先,这个所谓的“系统底层逻辑问题”,究竟是何方神圣?

说白了,是不是车子本身就存在先天不足?

果真如此,那厂家是不是应该坦诚认错,主动召回,而不是用这种含糊其辞的托词来搪塞消费者?

阿维塔车主买新车遇雷达乱报,签退车协议后厂家变卦,有说法-有驾

其次,这份退车协定,到底有没有法律效力?

门店拍胸脯保证,厂家却矢口否认,说是“门店的自作主张,与品牌无关”。

这话说得,好像门店和厂家之间是两家互不相干的公司似的。

可事实上,门店是替厂家卖车和服务,门店的承诺,厂家怎能置若罔闻呢?

这不就是赤裸裸的店大欺客吗?

再来说说这个被吹上天的“智驾模式”。

如今,不少车企都喜欢拿自动驾驶说事儿,但实际上,绝大多数都只是辅助驾驶而已。

胡先生的遭遇,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在使用这些高科技玩意儿的时候,万万不可掉以轻心,还是要时刻绷紧神经,随时准备接管车辆。

毕竟,机器再聪明,也比不上人脑灵光啊。

这件事也暴露出,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一路狂奔的同时,售后服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还存在着诸多滞后之处。

一方面,某些厂家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惜虚张声势,过度包装自己的产品,拔高消费者的预期,一旦出现纰漏,就容易引发纠纷。

另一方面,一些销售门店为了蝇头小利,不惜牺牲消费者的权益,甚至与厂家沆瀣一气,推卸责任,让消费者的维权之路步履维艰。

单从阿维塔官方的表态来看,试图把锅甩给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这种说法实在令人难以苟同。

消费者掏钱买车是为了省心,而不是为了钻研“底层逻辑”。

当我们一味地指责消费者对产品不够了解时,是否忽视了厂家在产品品控和售后保障上的缺失?

言归正传,胡先生的遭遇,恐怕并非孤例。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风生水起的当下,类似的问题很可能会层出不穷。

消费者在选购新能源汽车的时候,务必擦亮眼睛,多方了解产品的性能和售后口碑,签订合同时也要字斟句酌,避免日后徒增烦恼。

而对于厂家而言,更应该将重心放在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上,真正把消费者当成衣食父母,而不是待宰羔羊。

当初,胡先生选择阿维塔,想必是对这个品牌寄予厚望,希望它能为自己带来更便捷、更智能的出行体验。

可如今,这份憧憬却化为了失望与愤懑。

但愿阿维塔能够尽快妥善解决胡先生的问题,也但愿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能够引以为戒,真正为消费者提供物有所值的产品和服务。

毕竟,只有赢得消费者的口碑,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