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人联名起诉小米汽车:新势力狂奔下的信任危机

最近车圈出了个大瓜,242名准车主联名起诉小米汽车,说好的“雷军亲自把关”,怎么就成了“交付遥遥无期”?这事一出,网上炸了锅。有人心疼米粉,说“情怀被辜负”;也有人冷笑,说“新势力画饼,迟早要翻车”。但咱今天不站队,不煽情,就当一个准备买车的普通人,来聊聊这事儿背后,我们到底该不该信“新势力”这三个字。

你说小米造车,不让人上头吗?那必须的!发布会一开,雷军一句“为小米汽车而战”,多少人热血沸腾。外观设计简洁有未来感,内饰用料看着也挺讲究,关键是智能座舱,那可是小米的看家本事,语音控制、生态互联,想想就香。可问题是,心动归心动,车能不能按时提,提了能不能开得顺心,这才是真问题。现在这242人集体维权,说白了,不是不信任产品,是信任被“画饼”消耗光了。

242人联名起诉小米汽车:新势力狂奔下的信任危机-有驾

先说外观。小米SU7这车,长得确实够帅。低趴的车身、溜背造型、无框车门,再加上那套LED大灯组,晚上开出去,妥妥的“出片利器”。走在街上,回头率绝对顶呱呱。但你别光顾着拍照,细节上有没有坑?比如漆面厚度、接缝均匀度,这些可不是发布会PPT能体现的。隔壁的极氪007,也是走年轻运动路线,但人家已经交付一年多,品控口碑稳了不少。小米SU7想支棱起来,光靠颜值不够,品控和交付节奏才是第一道坎。

再看内饰。这可是小米的主场。车机系统丝滑流畅,和手机、家电无缝联动,这点确实让传统车企汗颜。你想啊,上车前用手机预约空调,下车后小爱同学提醒你车门没关,这种体验,谁用谁知道。但问题来了,软件再强,硬件跟不上也白搭。座椅舒不舒服?隔音好不好?夏天暴晒后中控屏会不会发烫卡顿?这些日常琐碎,才是决定你开不开心的关键。理想L7在这方面就做得挺到位,座椅像沙发,隔音材料堆得足,长途开下来不累。小米要是只顾着炫技,忽略了这些“基本功”,那可就真打脸了。

242人联名起诉小米汽车:新势力狂奔下的信任危机-有驾

动力和续航这块,小米SU7标称的百公里加速3秒级,CLTC续航700公里以上,纸面数据确实亮眼。但百公里加速快,不代表日常好开。电动车扭矩来得猛,开起来容易“窜”,对驾驶技术是个考验。而且,CLTC续航和实际续航总有差距,尤其冬天开暖风,打个七八折都不稀奇。你要是经常跑长途,光看官方数据可不行,得看看真实车主的反馈。像比亚迪汉EV,虽然加速没那么炸裂,但三电技术成熟,续航扎实,开起来心里有底。小米作为新玩家,三电系统的稳定性和耐用性,还得时间来检验。

智能化是小米的王牌,L2级辅助驾驶该有的功能基本都配齐了。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泊车,听着就很香。但你要知道,再先进的辅助驾驶,也不能完全放手。高速上突然窜出来一辆车,系统反应过不过来?雨天摄像头脏了,能不能正常工作?这些都得打个问号。小鹏G9的NGP功能在高速上表现就很稳,城市道路也在逐步开放,技术积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小米想靠智能化弯道超车,想法很好,但安全这根弦,一刻都不能松。

安全性这块,目前小米SU7还没出正式的碰撞测试报告。没有五星认证,你说它安全,消费者心里难免打鼓。反观广汽埃安的AION S,虽然没那么多花哨功能,但车身结构扎实,安全气囊给得足,中保研测试成绩也不错,属于低调务实的“买菜车”担当。小米要是真想赢市场,安全性不能靠嘴说,得用成绩说话。

242人联名起诉小米汽车:新势力狂奔下的信任危机-有驾

说到这儿,咱们也得看看对手。极氪007,交付快,性能强,操控像“驾驶玩具”,年轻人喜欢。但车机系统偶尔卡顿,被吐槽“硬件顶呱呱,软件拖后腿”。理想L7,空间大得能当“床车”,舒适性配置拉满,适合家庭用户。可油耗不低,纯电续航短,被戏称“增程大号买菜车”。比亚迪汉EV,三电技术成熟,销量“国民神车”,但设计偏稳重,不够“上头”。每款车都有软肋,小米SU7的问题,可能不在产品力,而在“信任交付”。

现在这242人起诉,表面看是交付延期,深层其实是新势力的通病——承诺太多,兑现太慢。当初说“半年内交付”,结果跳票;说“软件OTA持续升级”,结果bug一堆。消费者不是不能等,但得知道等什么、等到啥时候。信息不透明,沟通不到位,再强的产品力也会被消耗殆尽。

242人联名起诉小米汽车:新势力狂奔下的信任危机-有驾

所以回到开头,你会考虑买小米汽车吗?它有让人“上头”的颜值和智能,也有让人“劝退”的交付风险和未知隐患。它像一道刚端上桌的菜,闻着香,但到底咸淡如何,还得第一口尝了才知道。雷军说要“全力以赴造好车”,这话没错,但造车不是发布会,是长跑,是口碑的积累,是每一次交付、每一次服务的兑现。

242人联名起诉小米汽车:新势力狂奔下的信任危机-有驾

这样的小米汽车,你会考虑下订吗?如果是你,面对“情怀”和“现实”,你会怎么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