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迪拉克XT5对比沃尔沃XC60安全实测,最新避坑指南解析

凯迪拉克XT5和沃尔沃XC60安全结构深聊:美式硬抗还是北欧侧滑?

前阵子跟邻居老赵喝茶,他突然冒出一句:“听说有些车碰撞时轮胎直接飞了,这算不算救命设计?”我愣了一下,想起之前微信群里也有人提过类似的事,说是“丢轮保命”。其实这个话题在圈子里早就吵过几回,尤其最近凯迪拉克XT5和沃尔沃XC60又被拿出来对比——谁才是真正的公路坦克?一时间众说纷纭。

凯迪拉克XT5对比沃尔沃XC60安全实测,最新避坑指南解析-有驾

先说那“丢轮”这事儿。原理上讲,碰撞后让车辆继续滑行一段距离,是为了分摊能量。可真遇上狭窄乡道,两边沟渠或者双向单车道,这种设计未必讨喜。你想啊,如果两台车撞完还往前冲,那二次事故风险一下就大了。我家老舅以前在农村开皮卡,他总念叨,“别看视频里花活多,在咱这小路上一旦失控,可不是闹着玩的。”

实际上,“丢轮保命”并不是哪个品牌独门秘籍。丰田混动因为电池重,也玩过这一招,上汽通用的君越据说IIHS测的时候也掉过。不过有意思的是,同样面对碰撞,有厂家更喜欢实打实地硬抗,比如凯迪拉克XT5;而像沃尔沃XC60,则更偏向于让车辆发生一定程度的侧移。

凯迪拉克XT5对比沃尔沃XC60安全实测,最新避坑指南解析-有驾

去年去4S店做保养时,我顺口问技师小马:“XT5底盘为啥感觉那么结实?”他笑着摆手,说美国人造SUV就是奔着‘扛揍’去的。他还给我指了指底盘,说他们家是横置平台、纵置底盘结构。这套布局,其实多少借鉴了宝马X5那种思路——两根粗壮纵梁,从头包到尾,把油箱护得死死地。据他说,这是专门应对北美追尾标准来的,所以油箱都往前挪了一截。我趴地下一看,还真是这么回事。

再看XC60,它那个四驱系统(瀚德)导致中央通道隆起挺高,有点影响后排中间乘客脚感,但空间倒没太压缩。有群友买了之后吐槽:“坐五个人,中间那位腿得劈叉。”不过这种布置也是无奈之举,为的是兼顾动力传递效率。而且据销售私下讲,他们内部都知道:横梁被油箱切断,强度确实比不上全贯穿式。但胜在调校软一点,一般家庭用足够安全,就是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轻微错位或弹开现象。

凯迪拉克XT5对比沃尔沃XC60安全实测,最新避坑指南解析-有驾

还有个冷知识,当年GL8 PHEV刚上市时,我一个修理厂朋友特意拆解研究过。他念叨什么“五纵十横”,但核心其实就是两根主纵梁撑到底。这思路后来不少美系车型都有借鉴,包括现在市面上的新款SUV,只不过各家细节处理不同罢了。

至于材料方面,据销售顺嘴一提,现在XT5 A柱到B柱区域用了三层复合钢板,高强度、超高强度,还有低碳钢混搭。这么干主要还是怕正面来狠货的时候,A柱塌陷或者后门变形。当初试驾会上技术员还现场演示敲击效果,让人摸摸敲敲,比日常见惯那些薄铁皮厚道多了。但话又说回来,你要是天天堵城里,这种配置是不是浪费?反正有人觉得心安,有人嫌沉重费油,各取所需吧。

凯迪拉克XT5对比沃尔沃XC60安全实测,最新避坑指南解析-有驾

关于实际体验,我表哥去年冬天开他的2019款XC60走高速,被追尾一次。当场虽然屁股略微变形,人没啥事,就是副驾驶气囊弹出来把他媳妇吓坏。从维修角度那次保险公司定损下来费用不低,好处是修起来件齐全,不像某些品牌等零件等半个月。不过维修师傅吐槽一句:“瑞典货配件贵,还不好找副厂。”

再补充个行业八卦,小区楼下搞二手车的小李透露,美系SUV到了五六年以后底盘锈蚀率相对较低,而部分北欧品牌虽然新时候漆水漂亮,但用久容易局部生锈。“你们这些买进口豪华的人啊,都以为自己买保险,其实最后省心的不一定是谁。”他说完哈哈大笑,把钥匙往桌上一拍,那劲儿特别自信。不知真假,不过听听图个乐呵呗。

凯迪拉克XT5对比沃尔沃XC60安全实测,最新避坑指南解析-有驾

至于网上流传的视频,两台车同样遭遇偏置碰撞,看得出XT5整体稳如牛,大部分能量吃进去了;而XC60则有明显跳跃动作。如果非要抠细节,美国人的集成化水平和轻量化工艺确实走在前头,但每个人需求不同嘛。有时候配置堆砌太猛,也难免带来别的问题,比如维修成本、养护难度这些琐碎事儿,用久才知道滋味在哪儿呢……

隔壁老王换完第三辆SUV,总结经验只留一句话:公路坦克谁都想当,可真遇上糟糕天气和烂路面,再好的钢板也挡不住运气不好。所以选什么,多看看身边人的真实经历,比盯着参数表靠谱多啦!

凯迪拉克XT5对比沃尔沃XC60安全实测,最新避坑指南解析-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