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款丰田大汉兰达官图发布,提供8座布局,更适合大家庭

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挺热闹的话题,就是丰田那位家喻户晓的“老将”汉兰达,要推出一个加长加大的版本,名字也挺直接,就叫“大汉兰达”,英文名是Grand Highlander。

官方的图片一放出来,确实挺唬人的,方方正正的造型,看起来就比现在的汉兰达大了一圈,还提供了8个座位的版本,再加上那个号称有362马力的混合动力系统,这不就是冲着咱们国内现在越来越多的二胎、三胎家庭来的吗?

很多人第一眼看到,可能觉得这车不错,丰田的品牌,加上大空间,应该是下一款“神车”没跑了。

但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坐下来仔细琢磨琢磨,就会发现这台在美国市场备受期待的车,要是真想在中国市场复制它前辈的辉煌,恐怕要面临的挑战还真不少,甚至可以说,它的一些设计理念,可能已经跟不上咱们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了。

2026款丰田大汉兰达官图发布,提供8座布局,更适合大家庭-有驾

咱们先从它最大的卖点——“大”说起。

丰田官方说,这台大汉兰达的轴距比普通汉兰达长了65毫米。

可能很多人对这个数字没啥概念,简单来说,就是车子前后轮之间的距离更长了,理论上车里面的空间,尤其是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间会更宽敞。

这多出来的空间,就是为了安放下那个所谓的“真三排”座椅,让车子能实实在在地坐下七八个人。

听起来很美好,对吧?

可问题就出在细节上。

根据北美市场已经公布的配置来看,它的入门版车型虽然给了你8个座位,但在一些舒适性配置上却显得特别“抠门”,比如连个驾驶座的电动腰部支撑都没有。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家人开着车长途自驾游,开几个小时下来,司机的腰都快累断了,这趟旅程的体验感还能好到哪里去?

更让人觉得别扭的是它的第二排。

如果第二排坐满了三个成年人,坐在中间的那位乘客会非常难受,膝盖基本上就是要顶着前排座椅的靠背了,整个身体缩成一团。

这就好比你花钱买了个大三居的房子,结果住进去才发现,其中一个卧室小得只能放下一张单人床,连转身都费劲,你说这心里能舒服吗?

丰田似乎还沉浸在自己“空间大师”的旧梦里,忘了咱们中国的消费者早就被理想、蔚来这些新势力品牌给“惯”出了一身“挑剔”的毛病。

我们现在买车,不光是要有这个功能,更要这个功能好用、舒服。

2026款丰田大汉兰达官图发布,提供8座布局,更适合大家庭-有驾

再举个例子,为了进出第三排方便,很多七座车都会在通道设计上下功夫。

可这台大汉兰达,对比本田的Pilot车型,它的第三排进出通道宽度反而还窄了10毫米。

这小小的1厘米,对于需要抱着孩子上下车,或者腿脚不太方便的老人来说,可能就是天壤之别。

所以说,宣传册上那些漂亮的参数,和真实生活中的使用体验,完全是两码事。

真到了全家出游的时候,那个“谁去坐第三排”的问题,很可能不再是个玩笑,而是会引发家庭内部矛盾的导火索。

说完了空间,咱们再聊聊它的动力系统,这可是很多人关心的大件。

大汉兰达主推一套2.4T涡轮增压发动机配上电机的混合动力系统,数据上看确实很亮眼,362匹的马力,开起来应该很有劲。

而且,它的最大扭矩来得比纯汽油版更早,这意味着你在市区里起步、加速,会感觉车子更轻快。

但凡事就怕有个“但是”。

根据一些国外媒体的实际测试,这套动力系统有个明显的短板:当车速超过每小时90公里之后,你再想深踩油门超车,会感觉电机的响应有点慢,有种使不上劲的迟滞感。

这就很尴尬了,混动系统的一大优势就是电机的瞬间响应能力,结果它在高速上反而拖了后腿。

更让人想不通的是,有测试数据显示,它在高速公路上巡航的油耗,竟然比纯燃油版的车型还要高出大约每百公里0.8升。

这就有点“反向优化”的意思了,我们买混动车,不就是图它省油、平顺吗?

结果它在高速上既不怎么省油,急加速还肉,这笔账怎么算都觉得不太划算。

2026款丰田大汉兰达官图发布,提供8座布局,更适合大家庭-有驾

尤其是在咱们国内,高速公路限速基本是120公里,这恰恰是它暴露缺点的工作区间。

再加上之前丰田的赛那混动车型出现过的“机油乳化”问题,这套全新的动力总成,它的可靠性到底怎么样,恐怕还需要时间来检验,谁也不想花几十万买台车回来当“试验品”。

如果说空间和动力上的问题还可以忍受,那它在安全配置上的一些做法,就真的让人有点看不懂了。

新车在美国全系标配了丰田最新的TSS 3.0驾驶辅助系统,这套系统里有个自动切换远近光灯的功能,在美国那种地广人稀、晚上没什么路灯的郊区小路上特别实用。

但是,按照丰田以往引进车型到国内的惯例,这种“锦上添花”的配置,很有可能会在中低配车型上被减掉,以此来控制成本。

如果真是这样,那对于经常需要晚上开车走国道的车主来说,安全风险无疑会增加。

更让人觉得迷惑的是,在顶配车型上,丰田做了一个“取舍”:它用一个安装在前排座椅中间的中央安全气囊,换掉了驾驶员位置的膝部安全气囊。

丰田的想法可能是,保护一个驾驶员的膝盖,不如增加一个能同时保护前排两个乘客侧面碰撞的气囊划算。

这个逻辑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但在实际的碰撞事故中,尤其是在那种车头小角度偏置碰撞的场景下,驾驶员的膝盖和腿部是非常容易受伤的部位。

取消了膝部气囊,就等于把这个最脆弱的部位暴露在了风险之下。

这种在安全配置上做“加减法”的策略,到底是不是真的能提升整体安全性,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我们不能忘了,丰田的荣放就曾经因为在侧气帘这些看不见的地方“动了手脚”,而被国外的安全评测机构降低了评级。

这种事情有先例,消费者自然会多一份担心。

2026款丰田大汉兰达官图发布,提供8座布局,更适合大家庭-有驾

最后,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价格。

这道算术题,可能是最难解的。

现在国内卖的普通汉兰达,2.5升混动版的起步价是26.88万元。

如果这台大汉兰达真的像外界传闻的那样,未来国产后定价在40万元左右,那中间这十几万的差价,消费者凭什么要为你买单?

要知道,在美国市场,大汉兰达也就比普通版贵了不到20%。

如果到了中国,这个溢价幅度要高得多,那消费者肯定会觉得不公平。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不是十年前了。

手握40万的预算,消费者的选择太多了。

我为什么不去看看理想L9?

人家车里有冰箱,能让孩子在路上喝到冰镇饮料;有大彩电,能让家人在长途旅行中看电影解闷;还有像飞机头等舱一样舒服的座椅。

这些国产新势力品牌,它们是真的在用心研究中国家庭到底需要一辆什么样的车,它们把出行的“体验感”和“幸福感”放在了第一位。

反观丰田,似乎还停留在比谁的杯架多、谁的后备箱能多放一个箱子的传统思维里。

不是说实用性不重要,但当你的竞争对手已经把家里的客厅都搬进了车里,你还在强调自己是个“能装的工具”,那就显得有点落伍了。

当一个家庭为了“谁去坐那个又挤又难受的第三排”而闹别扭时,你多出来的两个座位,反而成了累赘。

所以说,大汉兰达要想在中国成功,光靠一个“大”字和丰田的旧招牌,恐怕是远远不够了。

它需要真正低下头来,看看现在的中国消费者,到底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