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订单暴增,车企电池商抢赛道,量产前夜疑云密布

最近资本市场热闹得很,固态电池概念股疯涨。9月9号那天,天际股份直接四个涨停板,上海洗霸股价冲到新高,连宁德时代的设备供应商先导智能都涨了六成。这可不是偶然,背后有政策和订单撑腰。

工信部刚发文件说要重点支持固态电池研发,还放出风声说2025年9月要验收60亿的专项项目。钱袋子往哪儿走,企业就往哪儿冲。设备厂子最受益,比如先导智能上半年订单破百亿,海目星订单翻倍,连手里的订单都够干几年。为啥?因为电池厂要升级设备做新技术,固态电池设备尤其吃香。

但热闹背后有隐忧。电池厂们都在抢赛道,路线却乱得很。宁德时代啥都试试,比亚迪押注硫化物路线,说2030年全系用固态;国轩高科两条腿走路,连中试线都建好了。车企更急,东风汽车已经装半固态电池,上汽名爵把半固态车价压到十万块内,广汽说2026年车上装自己研发的电池。可问题来了,半固态是过渡,全固态还没搞定。

固态电池订单暴增,车企电池商抢赛道,量产前夜疑云密布-有驾
相关图片1

技术路线分歧大得离谱。有搞硫化物的,有搞氧化物的,清陶能源还搞复合路线。专家郑磊直接点出问题:现在没人找到完美的固态电解质材料,大家急着做半固态,可能把全固态的核心技术给耽误了。更头疼的是,政策没明确支持哪条路,企业各自为战,材料设备都配套不上。

订单多不等于能量产。国轩高科中试线良品率达到90%,听起来不错,但全固态电池量产还需要等。电池厂说2025年底小批量试装,2026到2027年扩大试验。可材料和设备跟不上咋办?比如固态电解质材料还没突破,现在用的还是改良版液态电解质。

有意思的是,设备厂先吃上肉。先导智能、利元亨这些公司订单猛增,设备卖得好,因为他们早做准备,能造出适应固态电池的新机器。但上游材料厂压力山大,研发投入少,技术卡脖子问题还没解决。

消费者倒是先尝到甜头。名爵把半固态电池车降到十万块档,广汽说2026年新车用更高密度的电池。但价格能不能再降,得看全固态电池啥时候能大规模量产。现在看,2027年可能是个坎,到时候技术路线该分出胜负了吧?

政策卡点就在明年初,60亿研发专项要中期验收,没通过的项目拿不到后续钱。这下企业更慌了,有的加速投钱,有的着急找合作。但大家心里都清楚,现在拼的是谁能熬过技术难关,谁又会在路线选择上翻车。

听说日本丰田计划2027年量产全固态电池,咱们这边还在搞半固态。国际上韩国三星也憋着大招,这竞争真是没完没了。不过国内车企和电池厂动作快,订单数据摆在那儿,就看能不能把技术短板补上。

现在说到底,固态电池是真香,但量产前得过三关:材料要靠谱,设备得跟上,技术路线要统一。现在大家挤在半固态这条船上,全固态还在迷雾里。2025年这波订单潮是机会,也可能是隐患——抢得太急,反而错过真正的技术突破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