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纯电车销量揭晓:星愿周销近万,BYD双车进前十,小鹏G7排名41

最近这车市可真有点意思,明明是七月大夏天,热得人都不想出门,按理说应该是买车的淡季,可你看这销量榜单,热闹得跟过年一样。

有些车卖得是风生水起,也有些我们眼里的“优等生”突然就好像考砸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很多人心里都在犯嘀咕,是不是现在买车的人都不怕热了?

7月纯电车销量揭晓:星愿周销近万,BYD双车进前十,小鹏G7排名41-有驾

其实啊,这背后的门道,跟天气关系不大,关键还是咱们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和车企们心里的小算盘。

咱们就拿最新出炉的纯电动车周销量榜单来说事,这张表简直就是一张市场情绪的“晴雨表”,谁家实在,谁家有点“飘”,看得是一清二楚。

你看这七月份一到,各大车企的卖车策略都悄悄变了。

有的车企特别懂咱们消费者的心思,知道天热大家买车欲望不高,干脆就来点实实在在的优惠,降价、送东西,想方设法让你觉得“现在买最划算”。

这么一来,车子自然就卖得动。

但也有的品牌,可能是觉得上半年价格战打得太累,想趁着淡季喘口气,就把之前的优惠给收回去了,车价一上去,那效果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咱们先看看这次的“黑马”,排在榜单第一名的五菱星光,一个星期就卖了快一万辆。

这个成绩在淡季里简直是亮瞎了眼。

为什么它能这么火?

道理很简单,就是抓住了咱们老百姓最看重的一点:划算。

你想想,花个十来万,就能买到一辆看着像二三十万级别的大车,空间宽敞,样子也大气。

而且它还有插电混动版,平时上下班用电,省钱,周末想出远门就用油,没有里程焦虑,这不正好解决了很多人想买新能源车又怕跑不远的顾虑吗?

在现在大家花钱都越来越精打细算的背景下,五菱星光这种把性价比做到极致的车,能卖得好一点也不奇怪。

它就好像超市里的大促销,东西好价格又便宜,大家自然抢着买。

再看排在第二的特斯拉Model Y,它就像咱们班里那个一直很稳定的学霸,虽然这次销量比上个星期少了两千多辆,有点小波动,但底子还在。

这说明特斯拉的牌子在很多人心里还是很有分量的,代表着一种科技感和新潮。

7月纯电车销量揭晓:星愿周销近万,BYD双车进前十,小鹏G7排名41-有驾

不过,销量的下滑也给它提了个醒,在中国这个市场上,竞争太激烈了,就算是特斯拉,稍微不留神也可能被后面的同学追上来。

小米SU7的表现也一直很稳,排在第四,一周卖了五千五百多辆。

小米的成功,不光是车造得怎么样,更重要的是它太会跟年轻人打交道了。

从雷军的发布会,到各种社交媒体上的互动,小米把卖车这件事玩成了一场全民关注的“大秀”。

很多年轻人买小米SU7,可能不完全是为了代步,更是为了拥有一件最酷的科技产品,这是一种身份的认同。

这也说明,现在的车企,光会埋头造车是不够的,还得会吆喝,会跟客户做朋友。

好了,看完这些表现不错的,咱们再来聊聊这次最让人意外的比亚迪。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老大哥”,比亚迪这次的表现确实让很多人看不懂。

在纯电车销量前十名里,就只剩下海鸥和海豚这两款小车了。

海鸥排在第五,但销量已经连续好几个星期在五千辆以下,有点卖不动的感觉。

海豚更是差点掉出前十名。

更让人吃惊的是那些以前的明星车型,比如宋PLUS EV,以前卖得多火啊,现在一周就卖了一千六百多辆,直接掉到二十名开外去了。

还有元PLUS和元UP,这两款车以前也是月月销量过万的“尖子生”,这次连前十的边都没摸到。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在开头咱们就提到了,就是价格。

比亚迪在七月份,悄悄地把很多车型的优惠政策给收紧了。

以前很多车直接便宜一两万,现在呢,可能不直接降价了,改成送你几次保养,或者送点脚垫、贴膜之类的小东西。

7月纯电车销量揭晓:星愿周销近万,BYD双车进前十,小鹏G7排名41-有驾

对于咱们买车的来说,这些“软福利”哪有真金白银的降价来得实在?

比亚迪可能是想在淡季稍微提高一点每辆车的利润,多赚点钱,结果没想到,消费者比谁都精明。

你这里贵了,那我就去看看别家,反正现在市面上的车多得是,选择的余地太大了。

这一来二去,想买比亚迪的人就开始观望,或者干脆就去买了别的牌子,销量自然就“唰”地一下掉下来了。

这件事给所有车企都上了一课:在中国这个市场上,尤其是在十几二十万这个价位,老百姓看重的就是实惠。

你的品牌再响,车子再好,价格一旦没有了优势,大家就会用脚投票。

当然,市场里也不全是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故事。

还有很多在努力追赶的品牌。

比如小鹏汽车,它新推出的MONA M03系列,主打的就是性价比,这次也成功挤进了前十,对于一个全新的产品线来说,这算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了。

这说明小鹏的策略很聪明,一边用G6、G9这些车稳住自己的高端形象和技术口碑,一边又用MONA这样的亲民车型去抢占更广大的市场。

还有像吉利银河E5、零跑C10这些车,一周也都能卖出两千多辆,它们和五菱星光一样,都在瞄准咱们普通家庭的用车需求。

它们的出现,让这个价位的竞争变得更加白热化。

你看,把这些事情串起来看,整个脉络就非常清晰了。

七月的车市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期中考试,考的就是各个车企对市场的理解和反应速度。

价格,就是这张考卷上最重要的一道题。

谁能给出最有诚意的答案,谁就能拿到高分。

而这次的榜单变化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汽车工业一个特别好的现象,那就是竞争真的能带来活力。

正是因为有这么多国产品牌在互相“内卷”,拼价格、拼技术、拼服务,才让我们消费者能用更少的钱,买到越来越好的车。

这对车企来说压力很大,但对我们整个国家的汽车产业发展和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