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新能源车企销量集中发布,小米破4万台持续发力,零跑领先保持第一位置,岚图借华为技术销量提升明显

这几天翻销量数据,真是越看越复杂。九月份新能源车企那阵仗,热闹非凡。小米汽车破4万台了,零跑66657台,岚图1.5万多台,还有小鹏4.1万,智已破1万……这数字背后有啥实际含义?又能说明些什么?

先说零跑的66657台,听我一位圈内朋友说,这是他们主打的C级SUV大单量释放后带动的,不止是产品热,供应链协同和渠道配合上也见了功夫。毕竟,零跑的研发团队这几年扎实打基础,跟主流传统车企学了不少,尤其是在供应链这一块,虽然我没拿到确切数据,感觉他们的零部件供应格局不像以往那样零散,有点像乐高积木,模块化设计+供应标准化,方便抢工期又能压成本。

九月份新能源车企销量集中发布,小米破4万台持续发力,零跑领先保持第一位置,岚图借华为技术销量提升明显-有驾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去年这时候零跑月销才三四万,现在直接翻倍。这跳跃挺大,得承认影响了我的预测,之前我以为他们还在小步试水阶段,没想到下半年开始猛加速,尤其九月,反差明显。猜测这是零跑对供应链管控能力增强的直接体现,虽然没真掌握他们的库存细节,有点猜的成分,但从供需情况看,应该靠谱。

至于小米,这事儿我得补个前言。我原本以为小米只是利用品牌流量快速出货,但和几位小米渠道经理交流后才发现,他们背后的研发团队远比我预想的成熟,尤其在电池采购和软件集成这块,做了不少功课。小米这次破4万台,虽然看上去离零跑还有点距离,但在新势力中,渠道铺开速度和顾客反馈都已经领先。

说起渠道,我问了一位小米4S店店长,你们店访客转化率咋样?店长说:大概有15%吧,线下体验依然是关键,尤其年轻买家对智能配置很挑剔。这说明,很多消费者不是单纯跟风,而是真正拿性能和体验做衡量。

岚图那边,数字虽没零跑、小米那么抢眼,但有点意思。15224台,是他们拥抱华为技术后的阶段性收获。华为在智能座舱和芯片部分出力很大,岚图的产品智感明显提升。市场反馈不错,销量相对稳健。只是,有点槽点,小区充电桩还是挺紧张的,买家跟我吐槽体验没完全跟上车内智能系统升级的步调。这是供应链和基础设施还不匹配的细节,真实而尴尬。

九月份新能源车企销量集中发布,小米破4万台持续发力,零跑领先保持第一位置,岚图借华为技术销量提升明显-有驾

来点小跑题,你觉不觉得新能源车企的智能化比汽车硬件本身更难做?这事我私下跟一位研发老铁聊过,他说软件的bug就是软伤,修复成本高得吓人,还得保证车机稳定。与传统发动机故障机械性比,这软硬结合真是难搞。

回到销量,小鹏41581台。今年小鹏一直保持稳定增长,这在我看来,与他们供应链的柔性调配有关。毕竟,今年芯片短缺对行业影响仍未完全消退。有意思的是,小鹏在某些核心零部件采购上对供应商实行了双保险策略,也就是说备两到三家供应商同时供货,耗费成本不小,但保障了交付稳定。刚才做了个心算,百公里制造成本这笔账里,这样的冗余配备估计增加了8%-10%左右的开支,但总好过突然停产。

聊到智已汽车,九月破万多台的LS6功不可没。LS6对标理想L7等车型,在智能驾驶辅助上更进一步。但我要自我纠正,之前我说过智已的智能化水平还处于跟跑状态,看了他们这一新产品,确实有亮点,尤其是在交互体验上改进明显。加之销量数字的增长,也证明了消费者认可度在提升。

九月份新能源车企销量集中发布,小米破4万台持续发力,零跑领先保持第一位置,岚图借华为技术销量提升明显-有驾

理想这边,33951台,比上月微增,但不再是爆发时期。朋友问我:理想接下来还能爆发么?我说,短期估计难,毕竟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曾经的差异化优势正在被蚕食。另一层面,理想的供应链环节复杂度高,尤其电池系统和智能模块之间的深度协同,这在其他品牌还没能完全突破。

方程豹突然突破2万台,让我觉得挺意外。这个数字虽然不算顶尖,但凭一个新势力做到这个量级,算是步入中坚了。我昨天刚跟方程豹研发负责人聊过,他们在底盘调校上做了不少功夫,尤其是针对城市道路的噪音控制,那口碑在圈里小有传闻。

蔚来、领克这些传统和新势力交汇的品牌相对稳健,九月分别拿下3.4万和3.3万台,这跟他们多年的渠道和售后底盘分不开。蔚来这边,喜忧参半,虽然交付保持,但最近的智能硬件升级和系统推送出现小范围客户投诉,说明快速迭代的软件也带来维护成本和用户体验风险。

九月份新能源车企销量集中发布,小米破4万台持续发力,零跑领先保持第一位置,岚图借华为技术销量提升明显-有驾

传统车企那块,丰田9月份71220台,这数字很实际,也提醒着我们新能源市场归根到底还是依附于中国的车市整体容量和消费者惯。别看新能源热门,但绝大多数车主还是在等待更成熟、更便捷的产品。在这点上,丰田的混动策略依然有置身事外的淡定感。

话说回来,供应链这玩意,真没那么简单。它更像一场烹饪——食材新鲜与否、火候掌控,还有佐料比例。任何一环出点小差错,整个菜就毁了。新能源车高科技元素多,供应链耐心和弹性被放大检验。换句俗话,研发再牛,末端出不了货,也不过是纸上谈兵。

这九月份的销量数据看完,我忍不住要问:未来半年,新能源车企的竞赛会更多聚焦哪里?是继续拼智能,还是更看重造车供应链的稳定性?或者,是消费者的真实使用体验,哪一环才是王炸?(这段先按下不表)

顺便一提,市场上的保值率数字我也没完全听清楚,但估摸着,目前零跑的保值率比我之前想象中要高5%-7%左右,甚至有个别车型持平理想,着实挺意外。你们身边的新能源车,交了钱开了多久,真值那个价?我倒是觉得,真实的保值还挺考验车主们的用车经济观。

九月份新能源车企销量集中发布,小米破4万台持续发力,零跑领先保持第一位置,岚图借华为技术销量提升明显-有驾

这次数据潮里,哪个品牌让你感觉最靠谱又最让你头疼?我这边还在权衡中,话说回去,小米跟零跑的提升速度,真带劲,不知道你怎么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