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的车圈突出一个不讲武德,或者说,武德的定义被重塑了。以前大家开发布会,PPT做得比车好,创始人穿搭比技术有讲究,主打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商业互吹。现在不行了,现在流行的是不装了,摊牌了,直接快进到物理超度环节。
最新的例子是吉利,为了卖他那个2026款的银河E5,他们干了件让三体人都气活了的事儿:直接拉来一辆36吨的59D主战坦克,对着自家的神盾短刀电池,Duang Duang 就是两下子。碾过去之后,那个大号充电宝,不,那个电池,居然没事儿。无鼓包、无泄漏、不起火、不爆炸。
这是在干什么?这是在开发布会吗?不,这是在拍《哥斯拉大战机械哥斯拉》的前传。我作为一个天天在地下车库停车的中年人,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心态是有点崩的。因为我怕的从来不是高速失控,也不是智能驾驶发癫,我怕的是哪天在新闻上看到“某小区地下车库一辆电动车燃烧,殃及上百辆车”,然后发现那个小区就是我家。所以,当吉利把坦克这种超现实的玩意儿搬出来的时候,它传递的信息极其粗暴,但又极其有效:“老子的电池,就是硬。”
这玩意儿就该这么干!
你看,现在的15万级别纯电SUV市场,已经不是什么红海蓝海了,那是一个蛊场,所有人都被扔进去互相撕咬,最后只能活一个。在这个蛊场里,你跟消费者聊什么热效率,聊什么风阻系数,聊什么智能座舱的芯片算力,人家听不懂,也不想听。消费者能听懂的是什么?是简单粗暴的画面。是坦克压过去都没事儿的视觉冲击。
这是一种掀桌子式的竞争法则。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吉利这次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同行看了也得傻。比亚迪说,我刀片电池,安全。吉利开着坦克说,你再说一遍?广汽说,我弹匣电池,不怕穿刺。吉利开着坦克说,风太大我听不清。长安蔚来小鹏理想,有一个算一个,面对这种不讲道理的“坦克骑脸”,都得沉默。这不是技术问题,这是传播学的降维打击。最好的防御,就是直接把对手的发布会餐厅给爆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吉利比作修仙的,可能有点太抬举他们了,但这个比喻又真的TM很贴切。他们就是在给自己的电池包修炼“金钟罩铁布衫”,渡天劫的那种。这背后是一种深刻的无奈和清醒:在品牌玄学上,吉利玩不过特斯拉,在粉丝文化上,它也比不过蔚来。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就算证明马斯克是蜥蜴人,他们也会觉得这很酷。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所以吉利能怎么办?只能走最笨、最直接、最民粹的道路。
加大,加大,再加大。把安全这个单一属性,通过一个荒诞的场景演绎,无限放大,直到它变成一个神话。
所以,这车安不安全?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吉利的市场部是真的悟了。他们成功地把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转化成了一个能上社会新闻的公共事件。他们洞察到,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可能在横冲直撞的老头乐;而电池安全的关键,不在实验室参数,而在能不能经得起一辆坦克的羞辱。只要坦克压不坏,消费者的信心直接就拉满了。
至于新款银河E5其他升级,什么续航从530公里加到610公里,什么Flyme Auto系统加了十几个新功能,什么减震优化了20%。讲真,这些东西重要吗?重要。但它们都属于常规操作,就像手机系统更新,修复了一些你根本没发现的BUG,又增加了一堆你可能一辈子也用不上的功能。比如那个“自助洗车模式”,听起来机你太美,但我很好奇它到底能干啥。
这些升级,更像是给坦克压电池这个“暴论”找补的论据,证明我们不光会整活儿,我们产品本身也还行。但所有人都知道,那个坦克,才是这次发布会唯一的“道”。
说起来,前阵子我还跟我一个在车企做工程师的朋友聊天,他看到这个坦克测试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胡闹,完全不科学,营销部门又在逼我们做蠢事”。是是是,他说的都对,从科学上讲,这确实有点典中典。但是从市场上讲,这就是“真理”。因为市场不是实验室,人心也不是靠公式计算的。
在这个要么成仙,要么成盒的时代,体面已经是一种奢侈。吉利用坦克告诉所有人,它不想体面了,它只想活下去,顺便把别人都卷死。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