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的一场“口水仗”可以说是赚足了眼球,让很多准备买新能源车的朋友们都犯了迷糊。
事情的起因是长城汽车的总裁穆峰在公开场合撂下一句狠话:“长城汽车打死也不做增程!”这话音刚落,另一边,深蓝汽车的CEO邓承浩就立马隔空回应:“讲这话的人不懂技术!”这一下子,就像是往平静的湖面扔了块大石头,激起了千层浪。
一边是坚持技术派路线的传统车企巨头,一边是市场上的新晋热门,双方你来我往,让增程和插电混动这两种技术路线的争论,彻底摆在了台面上。
那么,这两种技术到底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车企大佬们会为此争得面红耳赤?
我们作为普通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又该怎么看,怎么选呢?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个事儿里里外外给说清楚。
首先,咱们得搞明白,这增程和插混到底是什么。
虽然听起来都挺高科技,但原理其实不复杂。
我们先说被长城“看不上”的增程,全名叫增程式电动汽车。
您可以把它想象成一辆纯粹的电动车,但它比纯电车多带了一个“后勤保障单位”——一台汽油发动机。
这台发动机的任务非常专一,它不负责直接开车,它的唯一工作就是烧油发电,像个随车携带的充电宝。
发出来的电,要么存到电池里备用,要么直接输送给电动机,由电动机来驱动车轮转动。
从头到尾,驱动车辆的都是电动机。
这样做的好处非常明显,因为一直是用电在开,所以驾驶感受就和纯电动车一模一样,起步快、加速顺滑、车里还特别安静。
理想、问界这些品牌就是增程路线的忠实拥护者,它们之所以能卖得这么火,就是抓住了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在城市里,我有充电条件,就当纯电车开,一公里花费不到一毛钱,经济又舒适;到了节假日想出远门,也不用担心续航问题,没电了就去加油站加油,发动机这个“充电宝”就能持续供电,彻底告别了高速服务区排队抢充电桩的烦恼。
再来看长城汽车力推的插电混动,简称插混。
如果说增程车是个“专才”,那插混车就是个“全能选手”。
它的结构要复杂得多,车里既有一套电动机和电池组成的电力系统,也有一套完整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组成的燃油动力系统。
这就意味着它有两种工作模式。
在市区里低速行驶,它可以像增程车一样用纯电模式,安安静静地跑。
但它的电池通常比增程车小一些,纯电续航里程相对短一点。
它的真正优势体现在高速公路或者需要强劲动力的时候。
这时候,发动机就不再是“幕后英雄”了,它会通过变速箱直接参与驱动车轮,这种模式叫做“发动机直驱”。
从能量效率的角度看,高速上让发动机直接驱动,是最高效、最省油的方式。
相比增程车需要“烧油-发电-再驱动”这个转换过程,插混的直驱模式减少了能量损失,所以长城的技术人员会说,他们的Hi4混联技术在高速上能比增程省油百分之十以上。
在他们看来,这才是更先进、更合理的技术方案。
了解了这两种技术的区别,我们就能明白这场争论的焦点在哪里了。
长城这样的技术派,看重的是“能量利用效率”。
他们认为,增程车在高速上让发动机绕个大圈子去发电,是一种“脱裤子放屁”的设计,是技术的倒退,是对能量的浪费。
德国大众汽车的高管也曾公开批评过增程技术,认为这种多次能量转换是效率的灾难。
所以,长城宁愿去啃硬骨头,研发更复杂的混联技术,追求在任何工况下都能实现最优的效率。
然而,市场和用户的反应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数据不会说谎,2024年增程汽车的市场表现异常抢眼,销量预计将突破120万辆,市场占有率从几年前的百分之三点几飙升到了百分之九以上。
理想L系列车型月销量稳定在三万台以上,问界M7更是在中大型SUV市场掀起了一场风暴。
这些用真金白银投出来的票,说明了在很多用户眼里,“体验”比“效率”更重要。
他们要的很简单:日常通勤的成本要足够低,驾驶感受要足够好,长途出行要足够方便,不能有任何焦虑。
增程技术恰好用一个相对简单的结构,完美地满足了这些看似矛盾的需求。
至于高速上那一点点的油耗差异,对于一年可能只跑几次长途的家庭用户来说,完全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他们更愿意用这个小小的代价,换来百分之九十以上用车时间里的纯电驾驶质感和便利性。
所以说,这场争论的本质,其实是技术理想主义和用户实用主义之间的一场碰撞。
长城坚守在自己擅长的技术领域,希望用更精密的工程设计来打造完美的混动系统,这是传统工业巨头的执着与骄傲。
而理想、问界这样的新势力,则更像是产品经理,他们从用户的痛点出发,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用体验来赢得市场。
这两种思路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只是选择的道路不同。
那么,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到底该怎么选呢?
其实,抛开这些技术名词和企业间的争论,回到我们自己的用车生活里,答案就清晰了。
选车就像选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
你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第一,你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方便充电吗?
如果家里有固定车位能安装充电桩,或者单位有充电设施,每天都能保证车辆满电出发,那么增程车的优势就能被最大化发挥。
你几乎可以把它当成一辆没有里程焦虑的纯电动车来使用,享受极低的用车成本和静谧的驾驶环境。
第二,你的主要用车场景是什么?
如果你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城市里上下班、接送孩子、周末逛个商场,一年也就逢年过节跑一两次长途,那么增死无疑是更“香”的选择。
它能给你带来最好的日常体验。
反过来,如果你因为工作原因,需要频繁地在高速公路上长途奔波,或者你根本没有方便的充电条件,那么插电混动车,特别是那些发动机技术过硬的车型,可能会更适合你。
它在亏电状态下,尤其是在高速巡航时的燃油经济性会更好,能帮你实实在在地省下油钱。
第三,你对车辆的性能有什么特殊要求吗?
比如你是个越野爱好者,喜欢去野外挑战复杂路况,或者需要经常拉重物,那么插电混动车型,特别是那些具备强大四驱系统和发动机直驱能力的车型,能提供更稳定、更可靠的动力输出,会让你更有信心。
说到底,技术路线的争论会一直存在,这也是行业进步的动力。
但对于我们每一个掏钱买车的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认清自己的真实需求。
任何技术,只有服务于人、解决了人的问题,才有其存在的价值。
与其在网络上看各路大神争论不休,不如花点时间,亲自去试驾一下。
去感受一下增程车那种纯电驱动的丝滑与安静,也去体验一下优秀的插电混动车在不同模式下切换的平顺性和发动机介入时的动力响应。
方向盘握在自己手里,车子跑在自己常走的路线上,那种最直观的感受,远比任何技术参数和宣传口号都来得真实。
最终让你做出决定的,不是哪个老板说的话,而是哪辆车能更好地融入你的生活,让你的出行变得更美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