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车圈的大新闻,已经不是技术或者价格了,而是物种入侵。
对,你没听错,一个做吸尘器的,追觅,现在不仅要造车,还一上来就甩出7项专利,号称“重构无序对开车门”,大有“不装了,我摊牌了,我是来掀桌子的”架势。
这操作本身就非常后现代。一个家电企业,突然觉醒了机械之心,要跨界来给汽车行业“上上强度”,这本身就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就像一个修仙小说里扫地的伙夫,突然有一天掏出了一本失传的上古功法,对着名门正派的大弟子们说,你们这套剑法,都是垃圾。
就问你怕不怕?
然后,更艺术的事情发生了。有个叫“专利挖掘机”的公众号,直接一铲子下去,把追觅老师的“上古功法”给刨了。说你这个所谓的“全球首创”,人家福特2006年就玩过了,隔壁吉利的极氪MIX也正在玩,而且人家也叫“全球首创”。
这就很尴尬了。属于是两个雷电法王当街对波,结果发现用的都是同一个充电宝。
这事儿的魔幻之处在于,它完美地诠释了当下车圈的核心法则:技术不重要,参数不重要,甚至是不是你首创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敢不敢说你是首创,你的故事讲得够不够响亮,你的PPT做得够不够炫。
这已经不是造车了,这是在修仙,比的是谁的境界高,谁更能唬住凡人。
我们来解构一下追觅这套操作,你就能闻到那股熟悉的,内卷到发疯的味道。
首先,为什么是“无B柱对开门”?
因为这个东西帅,看起来高级,有未来感,像宇宙飞船的舱门。劳斯莱斯就这么干的,一个动作就直接把品牌调性拉满了。至于这玩意儿到底实不实用,风噪大不大,碰撞安不安全?
朋友,你太认真了。认真你就输了。
对于一个新品牌,尤其是跨界来的新品牌,它的第一要务不是造一辆完美的车,而是造一个完美的“故事”。这个故事必须有一个极其抓人眼球的引爆点。无B柱对开门,就是这个引爆点。它就像一个压缩毛巾,看着不大,但只要浇上资本和媒体的口水,就能瞬间膨胀成一个关于“颠覆”和“创新”的宏大叙事。
其次,为什么敢号称“全球首创”?
这就是掀桌子式竞争法则的精髓了。现在的市场是什么?不是大家排排坐吃果果,而是黑暗森林。你跟别人讲体面,别人直接三体人附体,给你来一发水滴。你还在研究怎么把蛋糕做得更好吃,人家小米是直接把你的蛋糕端走,而追觅这种选手,是准备连桌子带餐厅一起给你爆了。
“全球首创”这句话,在今天的语境下,它不是一个事实陈述,它是一个战斗檄文。它的潜台词是:“我不管你们以前谁搞过,从今天我发布开始,这个概念就姓追觅了。不服?不服你也开发布会啊!”
这是一种姿态,一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极限施压。在所有人都杀红了眼的时候,谁先眨眼谁就输了。
我作为一个经历过各种品牌神话的中年人,对此感触颇深。当年很多人买特斯拉,真的是因为它自动驾驶最好用,或者内饰最高级吗?不,就是因为马斯克这个人,这个品牌,它代表了一种“未来感”的信仰。买它,就是买一张通往未来的门票。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追觅现在要做的,就是强行给自己也P一个“信仰光环”。这个光环从哪来?就从这种“耍流氓”式的首创宣言里来。它在用行动告诉所有人,我,追觅,虽然是个新来的,但我不好惹,我上来就敢抢定义权。这简直就是把所有人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更有意思的是什么?是那150亿的订单和54家经销商,尤其是中东土豪们的热烈反馈。
这又回归到一个更本质的问题:车,到底是什么?
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车是交通工具,是家庭资产。但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车是一个金融产品,一个社交玩具,一个可以快速变现的故事。
那些中东的经销商,他们真的在乎你这7项专利是不是“全球首创”吗?他们可能连B柱是什么都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你这个故事够不够新,够不够炫,能不能在他们那里转化成订单和美金。
一个吸尘器公司,跨界造出劳斯莱斯同款的对开门电动车。这个故事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和传播价值。这比什么“热泵效率提升5%”性感多了。
所以你看,追觅的专利是不是首创,这根本就不是问题的核心。甚至追觅的车最后能不能量产,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这场“碰瓷式”的发布会,成功地让“追觅汽车”这个四个字,进入了所有人的视野。它用一种近乎自爆的方式,完成了品牌的冷启动。就像在新手村里直接扔了个核弹,不管炸死多少怪,反正所有人都知道你来了。
这套打法,坏了菜了,但真的有用。它把所有高大上的技术名词都解构了。什么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在“我能给你带来多少订单”这个终极问题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专利比作修仙功法,好像有点侮辱修仙了,人家好歹是真的要渡劫飞升的。现在这帮车企,根本不想飞升,他们只想在人间多搞点钱。
讲真,我每次看到这种对开门,都想起我小时候家里那个双开门的老冰箱,关门总得用脚踹一下。
所以,别再嘲笑追觅了。人家可能压根就没想跟你玩技术,人家是在第五层,玩的是资本和人性。当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一场技术研讨会的时候,追觅已经把它变成了一场招商引资大会。
最终,谁对谁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场荒诞的行为艺术里,追觅成功地让自己成为了主角。至于这个主角是英雄还是小丑,得看下一轮的资本怎么投票。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搬好小板凳,看着这帮大神继续“修仙”。毕竟,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中间状态是没有的。这场戏,才刚刚开始。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