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车裁员超 3300 人 + 两座电池厂停产,波及多州工厂

通用汽车裁员超 3300 人 + 两座电池厂停产,波及多州工厂

通用汽车裁员超 3300 人 + 两座电池厂停产,波及多州工厂-有驾

当地时间 10 月 29 日,通用汽车(GM)正式宣布针对电动汽车(EV)及电池业务的大规模收缩计划,具体调整涉及人员与产能两大核心层面:

人员裁剪:两类裁员覆盖超 3300 岗位

无限期裁员 1700 人:底特律 “零工厂”(主要生产 GMC 悍马电动版、雪佛兰索罗德电动版等车型)裁减 1200 人,俄亥俄州 Ultium Cells 电池工厂(通用与 LG 新能源合资)裁减 550 人;

临时裁员 1600 余人:俄亥俄州和田纳西州两座电池工厂各有 850 人、710 人将暂时下岗,停产期间(约 6 个月)待岗,预计 2026 年年中恢复运营后重新评估岗位需求;

叠加此前调整:上周已宣布裁减 200 余名受薪员工(以工程师为主),佐治亚州信息技术中心 900 人面临关闭影响,供应链配套工厂(如密歇根冲压厂)也有约 120 人临时失业。

产能收缩:核心工厂停产 + 产能腰斩

电池厂全面停产:俄亥俄州、田纳西州两座 Ultium Cells 电池工厂将于 2026 年 1 月起暂停生产,为期 6 个月,期间将进行设施升级;

电动车厂降产:底特律 “零工厂” 10 月 27 日起停产近 1 个月,11 月恢复双班生产后,2026 年 1 月起正式改为单班制,产能直接腰斩。

调整背后:政策退坡 + 需求疲软,电动车业务巨亏承压

通用汽车在声明中明确,此次调整是 “应对美国短期内电动汽车普及速度放缓及监管环境变化” 的必要举措,深层原因可归结为三大核心压力:

政策红利消退,需求提前透支

美国联邦政府 7500 美元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于 2025 年 9 月 30 日正式到期,政策到期前引发消费者集中抢购,导致第三季度电动车销量 “虚高”(通用 Q3 电动车销量同比翻倍至 6.65 万辆),但行业普遍预判后续需求将大幅下滑,甚至可能腰斩。

电动车业务持续巨亏,财务压力陡增

2025 年第三季度,通用汽车因电动车战略推进不及预期,计提 16 亿美元资产减值损失,CEO 玛丽・巴拉坦言 “短期内电动车普及率远低于原计划”,并警告第四季度可能产生更多相关亏损。尽管公司上调全年利润预期至 130 亿美元,但核心依赖燃油车业务(全尺寸 SUV 和皮卡市场份额领跑)支撑,电动车仅 40% 车型实现边际盈利。

监管与成本双重挤压

美国汽车行业监管框架变动(如排放标准放松)、关税成本上升导致北美市场利润率从 9.7% 降至 6.2%,叠加电动车制造成本居高不下,通用不得不通过收缩产能控制亏损,此前计划的 350 亿美元电动车投资已大幅缩减。

战略急转弯:从 “2035 全电动” 到收缩退坡,氢燃料业务同步放弃

此次调整标志着通用汽车电动化战略的重大转向,与此前雄心壮志形成鲜明反差:

电动化目标大幅缩水

2021 年,通用曾高调宣布 “2035 年停售燃油车、全面电动化”,计划 2025 年前全球推出 30 款电动车,但如今不仅产能削减,投资规模持续收缩,甚至同步暂停了 HYDROTEC 氢燃料电池下一代技术研发,取消 5500 万美元建厂计划,承认 “氢燃料轻型车应用前景不明”。

业务重心回归盈利核心

财报显示,燃油车业务仍是通用的盈利支柱,2025 年 Q3 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升至 17.4%,为公司提供稳定现金流。通用 CFO 保罗・雅各布森明确表示:“仍相信电动车的长期潜力,但必须通过结构性调整降低生产成本”,未来将优先保障盈利业务资源投入。

多方影响:工人抗议、产业链震动,行业掀起调整潮

通用的大规模收缩已引发连锁反应,波及员工、合作伙伴及整个美国汽车行业:

工会强烈反对,工人权益受冲击

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主席肖恩・法因严厉抨击:“通用本月将年度利润预期上调至 130 亿美元,却是以工人失业为代价”,并表示将持续争取企业加大对生产环节的投资。受影响员工虽可依据合同获得补偿,但无限期裁员员工面临长期失业风险。

供应链与合作伙伴承压

与通用合资电池业务的 LG 新能源,因两座工厂停产将直接影响产能规划;为 “零工厂” 供应部件的冲压厂、零部件企业也被迫同步裁员,产业链上下游陷入被动调整。

行业跟风调整,电动化降温

通用的举动并非个例:日产、Stellantis 等车企已取消美国市场新电动车推出计划,研究机构 AutoForecast Solutions 预测 “美国电动汽车岗位将进一步减少,产量低于近年水平,价格或上涨”,行业对电动化的狂热预期显著降温。

未来走向:聚焦成本优化,押注中国市场与软件服务

面对电动化转型阵痛,通用汽车已明确后续战略方向,试图在收缩中寻找新增长点:

短期:产能优化 + 成本管控

利用电池厂停产期进行设施升级,提升生产灵活性;通过裁员、降产减少亏损,目标 2026 年缓解电动车业务亏损状况。

长期:多元化布局对冲风险

中国市场发力:连续四个季度盈利,新能源车型销量十季度同比增长,依托本土化车型与智能驾驶合作巩固份额;

软件服务破局:Super Cruise 智能驾驶系统已贡献 20 亿美元收入,递延收入达 50 亿美元,计划年底活跃用户突破 60 万,打造新盈利引擎。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