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2027量产?专家曝四大瓶颈,或成画饼!

各位车友,今天咱们来扒一扒汽车圈里被捧上天的“固态电池”!

这玩意儿,听着就带劲,仿佛能量密度更高、充电速度更快、安全性还更好,简直是新能源汽车的理想伴侣!

近来,不少车企巨头都放出风声,要在2026、2027年,甚至更早,将固态电池车型推向市场。

固态电池2027量产?专家曝四大瓶颈,或成画饼!-有驾

这消息听得我心旌摇曳,恨不得立刻拥有一辆固态电池驱动的“明日座驾”!

然而,现实并非总如人愿!

正当我憧憬未来之际,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科学家王芳,在一次行业峰会上,却给这股热潮浇了盆冷水,让我瞬间清醒!

王芳女士明确指出,固态电池目前尚存四大技术壁垒,且短期内难以攻克!

这四大壁垒分别是:离子传导机制尚不明晰、生产工艺极其复杂、安全控制体系不够健全、大规模量产面临挑战。

说白了,就是技术、材料、制造成本,全都遭遇了瓶颈!

此言一出,我顿感被“画饼”!2027年?留给固态电池的时间,着实不多了!

固态电池,真有那么出类拔萃?

固态电池2027量产?专家曝四大瓶颈,或成画饼!-有驾

平心而论,固态电池的优势,确实令人向往。

更高的能量密度,意味着更长的续航表现,告别“电量焦虑”;更快的充电速度,几分钟即可完成补能,告别漫长等待;更优异的安全性能,有望杜绝电动车自燃隐患。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隔着一道鸿沟。固态电池真能如我们所愿,尽善尽美吗?

王芳女士坦言,固态电池的安全阈值确实高于液态电池,但一旦超出安全范围,所引发的后果将远超后者!

这正如《庄子·逍遥游》中所言:“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固然壮阔,却也蕴含着极高的风险,稍有不慎,便会坠落深渊!

当下,电动车起火事故屡见不鲜,引发公众对安全的普遍担忧。

车企为证明自身电池的可靠性,纷纷祭出“超越标准”的严苛测试,诸如挤压、火烧、针刺等,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今年五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颁布了《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明确界定了“全固态电池”的定义,旨在防止部分车企以“半固态”、“准固态”之名,行概念炒作之实。

固态电池2027量产?专家曝四大瓶颈,或成画饼!-有驾

固态电池的安全优势,目前仅停留在厂商的宣传层面,能否真正兑现,尚待市场检验。

倘若消费者需以承担潜在的严重风险为代价,换取固态电池,又有多少人愿意为此买单?

我对此深表怀疑!

混动车型复兴,固态电池还受追捧吗?

前些年,固态电池备受瞩目,主要源于人们普遍认为,纯电动汽车才是未来,而液态锂电池存在诸多缺陷。

然而,时过境迁,市场风向似乎有所转变。

去年底,相关部门领导提出,要“同步推进内燃机技术进步”。

此语一出,混动车型瞬间迎来“第二春”!

固态电池2027量产?专家曝四大瓶颈,或成画饼!-有驾

比亚迪的DM-i、长城的DHT、吉利的雷神混动等,各类混动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今年上半年,插电混动与增程混动车型销量一路攀升,充分印证了混动车型已成为市场新宠。

不仅如此,液态锂电池技术也在持续进化。

比亚迪发布了“闪充电池”,充电五分钟,续航四百公里;极氪与华为亦推出了超大功率充电桩。

尽管这些技术尚不成熟,却为液态锂电池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

此外,蔚来的换电模式也在蓬勃发展,其换电站数量已突破三千座,甚至超越了部分车企的充电站规模。

换电模式,正逐步成为与充电并驾齐驱的补能方案。

在混动车型强势崛起、液态锂电池技术不断精进的背景下,固态电池似乎不再是“非有不可”的选择。

固态电池2027量产?专家曝四大瓶颈,或成画饼!-有驾

车企势必会将更多资源,倾斜于能更快带来收益的项目,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表,是否会被一再推迟?

我认为可能性极高!

固态电池,成本高企!

除却技术瓶颈,固态电池的成本问题,同样令人忧虑。

据电池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固态电池的单位成本高达1200元/kWh,是传统液态锂电池的三倍以上!

试想一下,车辆的电池成本本就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若更换为固态电池,整车价格岂不扶摇直上?

届时,又有多少消费者能够负担得起固态电池车型?

再者,固态电池的研发投入巨大,早期量产的固态电池车型,售价必然高昂。

固态电池2027量产?专家曝四大瓶颈,或成画饼!-有驾

这意味着,固态电池车在初期阶段难以实现大规模普及,或将沦为少数富豪的专属玩物。

由此可见,固态电池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距离真正走入市场,尚需时日。

对于车企发布的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各位车友不妨姑妄听之,切莫过于认真。

在确保品质与性能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这需要漫长的过程。

真正实现固态电池的大规模应用,或许还需等待数年。

当然,我并非否定固态电池的价值。

恰恰相反,我认为固态电池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然而,罗马非一日建成,我们需要给予固态电池足够的时间,让其逐步成熟。

最后,我想请教各位,你们认为固态电池汽车,何时才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如果价格高昂,你们还会考虑购买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真知灼见,让我们共同探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