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 Ultra大定破19000台,成30岁车主新豪华

小米SU7 Ultra大定破19000台,性能科技双爆发,30岁车主的新豪华选择

2月27日那天,我在朋友的新能源交流群里刷到一条消息:“小米SU7 Ultra开售2小时,大定就破万了!”本来以为又是朋友圈的夸张说法,结果查了下官方数据,到3月3日,这车的大定订单已经突破1.9万台。对比身边人最近买车、换车的话题,小米这波确实把市场气氛炒得够热闹。

小米SU7 Ultra大定破19000台,成30岁车主新豪华-有驾

我有个同事老赵,人到中年一直盯着BBA(奔驰宝马奥迪)看。这次他也没忍住去试驾了下小米SU7 Ultra。他回来跟我们描述外观的时候,用的是“攻击性十足”这个词——前脸那个超大尺寸前铲和气坝,让整个车头都低趴下来。站在展厅灯光底下,那24K金碳纤维的小米标志还真挺唬人,有点像年轻时玩改装的那种冲劲儿。

侧面线条流畅,一直延伸到尾部溜背造型。我摸过一次展车门把手,下方带Ultra银色涂装的位置摸起来冰凉,还带点碳纤维独有的细腻感。21英寸U型锻造轮毂配倍耐力P ZERO轮胎,光是看着就让人心痒痒。我记得当时旁边还有个小姐姐吐槽说:“这后胎宽成这样,要不是四驱都怕压不住。”后来翻资料才知道,这套轮胎规格265/35 R21和305/30 R21,是妥妥赛道级别配置。

小米SU7 Ultra大定破19000台,成30岁车主新豪华-有驾

尾部最吸睛的是那个固定式碳纤维大扰流板,据说翼展1560mm,高速能提供很强下压力。有懂行的人调侃,“这东西跑高速要不是限速,你能体会什么叫贴地飞行。”而且主动扩散器还能自适应调节角度,不只是样子货,对空气动力学优化很讲究。

坐进驾驶舱才发现,小米真的舍得堆料:5㎡ Alcantara超细纤维包裹内饰,每次坐进去都有种高级运动鞋刚拆封那股味道。方向盘也是全碳纤维材质,看着冷峻但握感意外舒服。座椅通风、加热、按摩功能全都有,而且靠背上还有专属赛道刺绣条纹和Ultra徽标——有一回体验试驾结束,我腰酸背痛按了一路按摩,总算缓过来了。这主动侧翼支撑,比起普通电动车明显更贴合身体,两小时长途下来也不觉得累。

小米SU7 Ultra大定破19000台,成30岁车主新豪华-有驾

音响系统倒是让我印象深刻:25扬声器+主动降噪,高速120km/h巡航时据说只有58分贝,比不少百万级豪华轿车还安静。有段时间公司楼下停了一辆SU7 Ultra,中午休息时候司机就在里面听歌打电话,说隔音好到几乎听不到外面的杂音。他自己原来开S级,也承认舒适性一点不输以前那辆油改电旗舰。

动力方面,是圈子里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零百1.98秒”,每次有人提起,都有人反问一句“真的假的?”后来群里有哥们专门找来测评视频,看完只剩一句话:推背感太猛,不敢天天地板油。据官方介绍,这套超级三电机系统综合最大功率1138kW(1548马力),搭配V8s+V6s组合,就算放眼全球都是顶尖水准。而且0-200km/h只要5.86秒,对于喜欢偶尔撒野的人来说绝对够用。但实际用起来,如果不是经常跑赛道或者极限驾驶,大多数时候你根本发挥不了它全部实力,只能享受偶尔暴躁一下的小乐趣罢了。

小米SU7 Ultra大定破19000台,成30岁车主新豪华-有驾

制动系统也没含糊:Akebono高性能卡钳加上430mm/410mm碳陶瓷刹车盘,有位老司机跟我聊,他亲测100-0km/h制动距离只有30.8m,比很多性能跑车型号还短,而且180-0km/h连续10次急刹基本没有衰减。如果你家附近真有赛车场,可以放心折腾。不过平常市区通勤,也就是图个心理踏实吧,多数用户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极限工况,但知道自己买的是顶格配置,总归心里美滋滋。

底盘部分,小米给到了闭式双腔空气弹簧,还可以选装EVO T1绞牙减振器。据一个玩悬挂升级多年的老铁反馈,这套纽北调校底盘配合倍耐力P Zero 5赛道胎,在山路或高速变线时支撑非常扎实,没有晃荡感。而且空气弹簧高度可调,对不同场景兼容性不错,上班代步和平日郊游两相宜,就是维修成本估计不会太便宜——不过圈内普遍观点是,既然买Ultra版,就别纠结这些养护费用,该花还是得花,否则白瞎这么强悍的一身装备了。

小米SU7 Ultra大定破19000台,成30岁车主新豪华-有驾

智能化体验,是我个人最关心的一块。我曾陪朋友一起折腾过HyperOS无界座舱生态,把手机、小爱同学和家里的智能设备全串联进去了。在实际用下来,无论导航、多媒体还是语音助手响应速度,都挑不出毛病。而HAD端到端智驾功能,目前积累的数据片段超过千万条,在一些复杂城市路口表现比传统品牌更灵活些。也遇见过误判红绿灯或者犹豫变线的小插曲,不过软件更新频率高,新鲜玩法层出不穷,每个月都有新体验。有朋友戏称“小爱越来越懂事”,连上下班路线偏好都会自动学习调整,让人感觉像多了个靠谱副驾驶一样安心省心。不少科技从业者表示,“终于等到了既懂数码又重视汽车安全的品牌”。

价格方面,也是大家茶余饭后聊八卦绕不开的话题。当初预售价81.49万元,到最终标准版52.99万元,相差28万多块钱。一时间群友们纷纷议论“捡漏”“诚意满满”。尤其对于那些原本考虑BBA甚至保时捷入门款的人同价位可以买到如此堆料又追求极致性能与智能化的新势力产品,很难抗拒诱惑。所以80%增换购比例,以及38%科技行业背景,再加29%的BBA换购用户,其实并非巧合,而是真正被产品打动之后做出的理性选择。从身边真实案例来看,有家庭主男孩为了追求极致操控与新鲜黑科技果断放弃传统豪华品牌;也有IT精英抱怨老牌新能源互联体验拉胯转投小米怀抱,各自理由不同,但共同点就是想尝试一种“不再将就”的生活方式罢了。

小米SU7 Ultra大定破19000台,成30岁车主新豪华-有驾

也不能忽略现实中的琐碎,比如保值率、电池寿命、二手市场接受度这些问题,目前尚未完全明朗。但对于首批吃螃蟹的人而言,更像是一场关于身份认同与消费升级的冒险,他们愿意承担风险,只为拥有第一时间拥抱未来座驾的资格。“谁年轻的时候没做过几件冲动决定呢?”办公室茶水间经常有人这么半开玩笑地总结自己的购入理由,然后掏出钥匙晃两晃,一脸满足样儿——毕竟,现在想找第二款同时满足颜值、动力、智能和配置还能让你炫耀身份标签的新晋爆品,并没有那么容易啊!

写完这些,又想到周末约几个旧友聚会,其中两个已经交付等待提新车,还有一个准备观望半年看看首批口碑如何再决定是否跟进。时代变化太快,以前总觉得属于精英阶层才能拥有顶尖技术,如今随着小米这样的品牌杀入战局,好像人人都离梦想之选近了一步。不知哪天街头巷尾见惯这种金标溜背“大鲶鱼”穿梭,会不会成为我们90后一代新的集体记忆?

小米SU7 Ultra大定破19000台,成30岁车主新豪华-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购车建议或定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