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江铃汽车(000550)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回应投资者质疑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出现大幅减少,主要由于控股子公司江铃福特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少数股东——福特汽车公司,所持49%股权的损益变动。
这一回应迅速在投资圈引发热议:福特虽为合作伙伴,却因“少数股东”身份成为影响江铃利润表现的变量之一,江铃的盈利到底为谁创造了价值?
“利润做多了,但自己少拿”?
江铃汽车近年来在销量端取得不俗成绩,2025年前7个月累计产销量同比增长均超过5%,其中轻客和SUV板块表现尤为稳健(数据来源:江铃产销快报)。然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未能同步放量,让投资者产生错觉:业绩不差,为何利润缩水?
答案正是隐藏在这类“合资结构”背后的少数股东损益。江铃福特科技作为合资子公司,由福特汽车持有49%的股份。其利润表现一旦好转,福特作为“少数股东”分走近半数收益,导致江铃合并报表中的“归母净利”相对缩水。
这意味着,即使江铃干得不错,最终真正落入其账下的利润却被“稀释”了。
合作共赢,还是利润稀释陷阱?
当然,少数股东权益本身并无不妥,这是现代企业多元持股结构下的正常财务结果。但问题在于,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来说,关键并不在于企业整体赚了多少钱,而是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实际收益到底增长了多少。
在财报中,一句“归母净利同比下降”,足以让股价承压。而“因为合资方多赚了,所以我看起来赚少了”这样的逻辑,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并不好接受。
这也引发一个现实问题:江铃是否需要在信息披露层面,更透明地展示少数股东对利润波动的影响?是否应引导市场投资者合理预期其“含母量”的真实盈利?
投资者关注点:增长的果实能不能“自己多吃点”?
这次互动中,投资者提出“要负责任”,并非无的放矢。面对较强的基本面与偏弱的归母业绩之间的落差,市场自然会质疑股东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利润分配机制是否对中小投资者友好。
当然,合资公司带来的品牌、技术、渠道等资源不可低估,福特作为战略伙伴对江铃发展的贡献毋庸置疑。但从投资者视角出发,更希望看到的是“共赢”而非“被分红”。
披露透明是解压的第一步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透明的财务解释、前瞻性的管理沟通、清晰的股东关系定位,才是企业稳住估值、赢得信任的关键。江铃汽车此番披露虽算“正面回应”,但若能更细致量化披露少数股东对利润变动的具体影响,并附以后续指引,将更有助于提升投资者信心。
毕竟,资本市场看重的,不只是企业赚了多少钱,而是股东到底能分到多少真实红利。江铃下一步,值得期待。
稿件参考来源:证券之星、江铃汽车投资者互动平台、江铃2025年7月产销数据公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