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技术进步几十年,油耗没降,真相令人意外

咱们老百姓在一块儿聊天,特别是车主们凑到一起,总爱聊起一个话题,那就是油耗。

大伙儿普遍都有个感觉,就是这汽车技术发展得飞快,又是涡轮增压,又是缸内直喷,变速箱的挡位也越来越多,听起来都挺高科技的。

可是,实实在在地开起来,感觉这油耗好像跟十多年前的老车比,也没见省到哪儿去。

有时候一算,每公里花的油钱甚至还多了。

汽车技术进步几十年,油耗没降,真相令人意外-有驾

这就让很多人心里犯嘀咕了,难道车企宣传的技术进步都是吹牛的吗?

其实,这事儿还真有点复杂,我们感觉到的“油耗没降”,背后有好几个原因,掰开来揉碎了说,您就会发现,这真不是工程师们在偷懒,而是咱们的用车环境和需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咱们得说说一个最容易让人产生错觉的地方,就是我们计算油耗的方式和记忆里的油价。

很多开过老车的朋友,记忆里都存着一个美好的数字,比如“我那辆老捷达,一公里才五毛钱”。

听起来确实很省油。

但咱们得想一想,那个时候的“五毛钱一公里”是怎么算出来的。

在大概十年多前,很多车的仪表盘功能很简单,不会直接告诉你百公里烧了多少升油。

大家都是用最直接的办法算,比如当时92号汽油价格是5块钱一升,我加了200块钱的油,那就是加了40升。

如果这箱油我跑了400公里,用200块钱除以400公里,正好是每公里5毛钱。

听着不错,但我们换算一下,40升油跑400公里,实际的油耗是百公里10升。

汽车技术进步几十年,油耗没降,真相令人意外-有驾

现在呢?

情况完全不同了。

如今的油价,咱们就算平均8块钱一升。

您的新车,仪表盘上明明白白地显示着,百公里综合油耗是7升。

您拿出手机一算,7升乘以8块钱,等于56块钱,跑一百公里,那一公里就是5毛6。

这么一对比,您心里可能就“咯噔”一下,感觉这新车不仅没省油,反而还贵了一点。

但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我们不能只看最后花了多少钱。

过去的“五毛钱”,对应的是百公里烧10升油的真实消耗;而现在的“五毛六”,对应的却是百公里烧7升油。

从10升降到7升,这里面实实在在地减少了3升的燃油消耗,这30%的降幅,就是发动机、变速箱、风阻设计等等一系列技术进步带来的实打实的好处。

只不过,这些技术进步带来的节省,很大一部分被不断上涨的油价给抵消了,导致我们从“花钱”这个角度去感受时,就得出了“油耗没降”的结论。

汽车技术进步几十年,油耗没降,真相令人意外-有驾

其次,咱们再看看现在马路上跑的都是些什么车。

您只要在路口等个红绿灯,稍微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现在的SUV车型是越来越多了。

根据统计数据,SUV在咱们国家新车市场的占有率已经快要占到一半了。

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SUV?

因为空间大,坐着舒服,视野好,后备箱能装,看起来也威武霸气,特别符合咱们中国家庭对一辆车的综合期望。

但是,这些优点都是有代价的。

SUV因为车身更高、更宽,所以迎风面积就比同级别的轿车大得多,开车的时候空气阻力自然就大。

同时,它的车身结构也更重。

这就好比让一个身材高大的壮汉和一个身材纤细的短跑运动员一起跑步,就算壮汉的体能再好,他要克服的自身重量和空气阻力也更大,跑起来肯定更费劲。

所以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整个汽车市场的平均油耗,被这些天生就更费油的SUV给拉高了。

汽车技术进步几十年,油耗没降,真相令人意外-有驾

可能单独看轿车,新款比老款省油了;单独看SUV,新款也比老款省油了。

但因为买SUV的人越来越多,导致我们从朋友、同事口中听到的油耗数字,整体上还是那个范围。

这恰恰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技术的进步。

如果不是发动机技术在背后拼命地提高效率,在SUV保有量如此巨大的今天,我们听到的平均油耗数字,恐怕早就不是现在的水平了。

再进一步说,不仅仅是SUV变多了,而是所有的车,都在朝着更大、更重的方向发展。

这是市场需求决定的,大家都喜欢“大车”,觉得有面子,空间也实用。

车企为了迎合消费者,每一代新车都比上一代做得更大一些。

我们拿两款大家非常熟悉的车型来看,比如国民神车哈弗H6,对比几年前的旧款和现在的新款,车身长度、宽度都明显增加,轮毂也从17英寸升级到了更漂亮的19英寸。

再比如豪华轿车奥迪A6L,新款比老款不仅尺寸大了一圈,车身重量也增加了将近80公斤,这相当于车上长期免费坐着一个一百六十斤的成年人,而这个“乘客”的“饭钱”,都得从您的油箱里出。

车身变大,风阻就增加;车身变重,起步和加速就需要更多能量;轮毂变大、轮胎变宽,虽然更好看了,但轮胎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也增大了,滚动的摩擦阻力自然也跟着上升。

汽车技术进步几十年,油耗没降,真相令人意外-有驾

再加上现在车里的各种智能配置、舒适性设备,比如大屏幕、全景天窗、高级音响等等,这些东西也都是有重量的。

所以,发动机技术进步省下来的那点油,很大一部分又被这些增加的尺寸、重量和配置给“吃”回去了。

还有两个我们平时不太注意,但确实影响油耗的因素。

一个是我们现在加油站加的汽油。

为了环保,现在全国推广的都是乙醇汽油,也就是在汽油里添加了10%的生物燃料乙醇。

从化学角度讲,乙醇的能量密度比纯汽油要低一些。

说得通俗点,就像您喝的果汁,纯果汁能量足,而兑了水的果汁,喝同样多的量,得到的能量就少了。

汽油也是这个道理,加了乙醇之后,每升汽油能够产生的总能量就打了点折扣,大概会降低3%到4%。

这意味着,您的发动机为了发出和以前一样的力,就需要多喷一点油。

所以很多细心的司机会发现,同样加满一箱油,现在的车好像比以前跑的公里数要少一点点,这就是乙醇汽油带来的被动油耗增加。

汽车技术进步几十年,油耗没降,真相令人意外-有驾

最后一点,是为了我们共同的蓝天白云。

咱们国家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标准是越来越严格,现在全面实施的国六标准,可以说是全球最严苛的标准之一了。

为了让排出的尾气足够干净,工程师们不得不在排气管里加装更复杂、更高效的净化装置,比如三元催化器和颗粒捕捉器(GPF)。

这些装置,就好比给汽车的排气系统戴上了一个过滤效果极佳的N95口罩。

口罩能把有害物质都过滤掉,这是好事,但您自己戴着N95口罩去跑步试试,是不是会觉得呼吸不顺畅,特别憋气?

发动机也一样,排气不顺畅,就需要额外使劲把废气“吹”出去,这个额外使的劲儿,最终还是要通过多烧一点油来弥补。

这就像是我们为了呼吸更清洁的空气,让我们的爱车替我们承担了一部分“环保成本”。

综合来看,说汽车油耗几十年没降,确实是个错觉。

真相是,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技术一直在突飞猛进,它们辛辛苦苦地把油耗往下拉。

但与此同时,我们对车的需求变了,我们想要更大的空间、更威猛的外形、更丰富的配置;我们使用的燃料变了,为了环保加了乙醇;我们对环境的要求也更高了,更严格的排放标准也需要车辆做出一些“牺牲”。

这些因素都在把油耗往上推。

这一拉一推之间,两股力量相互抵消,最终让我们感觉油耗好像没怎么变。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这几十年的技术进步在背后支撑,以我们现在开的这种又大又重又安全的车,油耗数字恐怕会高到让我们难以接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