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那套被吹上天的智能驾驶技术,到底是救命神器,还是藏着致命风险的“隐形杀手”?201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场车祸,给了我们一个血淋淋的答案:一辆特斯拉Model S在智能驾驶模式下,直接酿成一死一伤的惨剧,法院更是判了特斯拉2.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4亿元)的天价罚单!这事儿一出,网上炸开了锅,有人说特斯拉被冤枉,有人直呼技术不靠谱。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背后到底藏着啥猫腻。
评测风波:神坛还是水分? 先说个新鲜事儿,前阵子国内有个挺火的汽车评测机构,搞了一场智能驾驶大比拼,结果特斯拉直接碾压一众国产车,稳坐榜首,简直被捧成了“智驾之王”。可这成绩一出,网友可不买账,有人吐槽测试条件不公平,咋跟车距离都不一样?还有人怀疑是不是有“人工操作”帮忙变道,硬生生把特斯拉“抬”上去的。咱老百姓看热闹不嫌事儿大,但这结果真能信吗? 再看看国外,德国有个权威测试,特斯拉的排名直接跌到第40名,连前十都挤不进去!反倒是华为M9、百度极越01这些中国品牌,包揽了前五,风头正劲。这落差咋这么大?是测试标准不一样,还是有人在“玩花样”?我咋觉得,这评测榜单有点像“各取所需”,你说是不是?
天价罚单:血的教训 说回那场2019年的车祸,事情是这样的。驾驶员McGee开着一辆特斯拉Model S,开了智能驾驶模式,手机不小心掉地上了,他一低头去捡,压根没看路,结果车子“砰”一声,直接撞上一辆SUV,造成一死一伤的惨剧。法院最后判了,McGee自己得担大头责任,毕竟低头捡手机这事儿太不该,但特斯拉也跑不了,硬是背了三分之一的锅,赔了2.43亿美元。 为啥特斯拉也得赔?法院说了,特斯拉这几年宣传太能“吹”,老让大家觉得这车能“自己开”,结果好多人真把它当全自动驾驶用了,压根不管路况。这不,出了事儿,谁来买单?说白了,技术再牛,也不能把人命当儿戏啊。我觉得吧,这罚单不光是钱的事儿,更是给车企提个醒:别光顾着画大饼,安全才是硬道理。
历史旧账:问题不是一天两天 特斯拉智能驾驶出事儿,早就不是头一回了。2016年,还是在美国佛罗里达州,驾驶员Joshua Brown开着Model S,开了智能驾驶模式,车子没认出前面的白色拖挂车,直接撞上去,人当场没了。这可是全球首起跟特斯拉智能驾驶相关的致命事故!当时调查一出,大家就发现,系统有时候压根识别不了障碍物,驾驶员还一门心思信它,结果酿成大祸。 再看看最近,2023年2月,美国交通安全部门直接要求特斯拉召回36.2万辆车,原因是他们的全自动驾驶系统可能会闯黄灯,或者在停车标志前不完全停下来,安全隐患大得吓人。虽然特斯拉通过远程升级修了问题,但这事儿一出,谁还敢百分百信这技术?我咋觉得,这技术听着高大上,真用起来还是得捏把汗啊。
宣传与现实: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特斯拉的问题,不光在技术上,宣传也老出岔子。他们的系统明明只是辅助驾驶,可偏偏起了个“Autopilot(自动驾驶)”的名字,这不摆明了容易让人误会吗?2016年,他们还放过一段视频,号称车子能全自动开,驾驶员只是“摆设”,结果后来被扒出来,那条路线早就测好了,压根不是实时判断,纯粹是“演戏”! 2022年,美国加州交通部门直接指控特斯拉广告误导消费者,说他们老用“全自动驾驶”这词儿,忽悠大家以为车子真能自己开,差点没把销售许可证给吊销了。汽车行业专家John Smith在接受采访时直言:“特斯拉的营销策略过于激进,消费者很容易高估系统能力,这种落差是安全隐患的根源。”这话说得在理,技术没跟上,嘴上跑火车,咋能不出事儿呢?我觉得吧,特斯拉宣传得收敛点,别老想着“吹牛”抢市场,踏踏实实把技术搞好比啥都强。
安全第一:咱老百姓咋办? 坦白讲,咱普通人买车,图的不就是安全和省心吗?特斯拉这智能驾驶听着是高科技,可真用起来,咋总觉得心里不踏实?2019年欧洲一个权威测试机构Euro NCAP对特斯拉Model 3测了一把,发现它在紧急避障这些关键场景下,表现还不如一些传统车企的系统,评分直接被拉低了。报告还说,这系统对驾驶员依赖太高,稍不留神就可能出问题。 我有个哥们儿,买了辆带智能驾驶的车,天天跟我吹多省事儿,可有次高速上差点没认出前车,幸亏他自己踩了刹车,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咱老百姓可没那么多命去试错啊!在我看来,技术是好,但不能全指望它,方向盘在你手里,命也在你手里,咋能大意呢?车企也得想想,技术再牛,也得先把安全放首位,别老拿“未来感”当幌子。
点到为止的提醒 朋友们,不管车多智能,咱自己的眼睛和手可不能闲着。车企也别光顾着吹嘘,脚踏实地把安全做好,才是正道。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