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回应系统更新打不开车门

#特斯拉回应系统更新打不开车门#

2025 年 10 月 27 日,知名经纪人杨天真在社交媒体发布视频称,其特斯拉 Model Y 在系统更新后出现主副驾车门无法开启的情况,最终通过后备箱应急通道爬入车内。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后,特斯拉官方通过客服渠道作出回应,同时暴露出智能汽车 OTA 更新机制与用户体验之间的深层矛盾。以下是结合最新动态的综合解析:

一、事件还原:系统更新与车门锁死的连锁反应

用户操作流程杨天真的车辆于 10 月 26 日晚间收到系统更新提示,次日上午通过手机 APP 远程发起更新。当她到达停车场时,车辆处于 “安装阶段”,车机黑屏、门把手未弹出,仅后备箱可正常开启。进入车内后,车机显示 “系统更新已完成,正在重启”,约 30 分钟后车门恢复正常,全程耗时 1 小时。

特斯拉技术机制此次更新涉及 “车门控制模块” 的重新初始化,为防止数据紊乱,系统在安装阶段强制禁用所有车门解锁功能(包括实体钥匙、手机 APP 和车内按键)。这一设计虽符合行业常规安全措施,但特斯拉未在更新前明确告知用户 “安装期间无法从外部开启车门”,仅提示 “建议保持停放状态”。

争议焦点

提示逻辑缺陷:用户需在更新前主动触发两次弹窗确认,并预留 2 分钟倒计时取消更新,但杨天真未收到 “安装期间车门锁死” 的专项提示。

应急通道依赖:Model Y 后备箱与驾驶舱的连通设计虽为逃生提供可能,但需用户蜷缩进入,且紧急情况下(如火灾)实用性存疑。

二、特斯拉官方回应:技术解释与用户责任的边界

客服核心说明

功能限制原因:更新涉及车门模块时,系统需暂时中断控制以确保数据完整性,属于 “行业常规安全措施”。

提示机制澄清:车机和 APP 在安装前会显示 “预计 55 分钟” 提示,建议用户避开用车时段更新。推测杨天真可能因提示被其他通知覆盖或误判更新进度导致操作冲突。

用户责任划分特斯拉强调,更新需用户主动触发并确认,且系统在倒计时期间允许取消操作。部分网友因此质疑杨天真 “明知更新仍强行开车门”,认为其应承担一定责任。但法律专家指出,若厂商未充分提示风险,用户有权主张赔偿(如行程延误损失)。

改进措施承诺特斯拉表示将优化更新提示的推送机制,未来可能增加声光警报或语音提醒,确保用户更清晰获取信息。同时建议用户在更新前确认车辆处于安全环境,并优先使用道路救援服务应对紧急情况。

三、行业背景:智能汽车便利性与安全性的博弈

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隐患此次事件再次暴露电动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缺陷。2025 年工信部发布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

机械冗余设计:每个车门需配备机械式内外把手,且在断电或碰撞后仍可操作。

标识清晰化:机械把手需位于无遮挡位置,并配置荧光标识以便夜间识别。

特斯拉目前在售车型的隐藏式门把手仅保留电子解锁功能,机械开关设计隐蔽,可能违反未来强制标准。

OTA 更新的监管空白中国新能源车主投诉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三季度 OTA 相关问题占比达 38%,其中 12% 涉及车门 / 车窗故障。尽管欧盟已要求智能汽车更新期间保留应急开门功能,但中国尚未出台专项法规。此次事件可能加速《汽车软件升级通用技术要求》等标准的落地,明确厂商在更新期间的安全责任。

行业应对策略

技术改进:小鹏、蔚来等车企已推出 “更新安全模式”,在升级期间保留基础功能(如空调、灯光),并通过手机 APP 实时同步进度。

用户教育:宝马、奥迪等品牌在交付时强制进行 OTA 操作培训,强调更新期间的注意事项。

四、用户权益与法律风险的再审视

紧急情况的法律责任若因系统更新导致车门锁死,用户在紧急情况下(如火灾、医疗急救)无法逃生,特斯拉可能面临过失致人伤亡的指控。参考 2023 年美国 Cybertruck 因断电起火致 3 人死亡的诉讼案例,电子门锁设计缺陷已成为车企的重大法律风险点。

用户操作建议

更新时机选择:优先在车库等安全环境更新,避免在行程密集时段操作。

应急准备:随身携带实体钥匙卡,熟悉后备箱逃生通道的开启方式(如 Model Y 需拉动后备箱内侧的红色拉手)。

证据保留:若遇故障,需及时录制视频、截取 APP 提示截图,并保存与客服的通话记录,以备维权。

五、未来展望:技术迭代与用户体验的平衡路径

特斯拉技术改进方向

提示机制升级:在更新前增加语音警报(如 “安装期间无法从外部开门”),并通过手机 APP 推送弹窗 + 震动提醒。

机械冗余设计:计划重新设计电子 + 机械一体化门把手,确保断电时可通过物理按键解锁。

更新中断预案:开发 “安全回退” 功能,允许用户在更新失败时强制重启至前一版本。

行业标准演进中国工信部拟于 2026 年实施的车门把手强标,要求新车型必须配备 “无需工具即可操作” 的机械把手,并明确应急标识标准。这意味着特斯拉现有车型可能需通过硬件改装或软件补丁才能符合法规要求。

用户认知重塑智能汽车 OTA 更新已从 “可选服务” 变为 “强制性维护”,用户需转变观念:

风险认知:接受更新可能导致功能中断的事实,类似电脑重启时的短暂失灵。

主动管理:定期查阅车辆手册,参与厂商组织的技术培训,减少操作盲区。

结语

杨天真事件折射出智能汽车行业的核心矛盾:技术便利性与用户安全之间的权衡。特斯拉的 OTA 更新机制虽为行业标杆,但其对 “隐性风险” 的披露不足(如车门锁死)已构成用户体验短板。随着全球监管趋严,车企需在技术创新与人性化设计间找到平衡,而用户则需在享受科技红利的同时,增强风险预判能力。此次事件或将推动智能汽车行业建立 “更新前强制安全提示 + 应急功能冗余” 的双轨机制,为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关键指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