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发布撞卡车,网友质疑质量,乘龙回应维权

像理想汽车在i8发布会上把“卡车对撞”搬上大屏的操作,如果换做段子手,顶多是段“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脱口秀,观众哈哈一笑,散了也就算了。可惜这不是娱乐节目,而是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的正式新品发布会。结果,这场正襟危坐的秀,硬是在台下观众和围观网友手里,变成了社会性新闻——不服?再撞!还能直播!

话说回来,理想发布会上那段备受争议的视频,内容很简单直接。测试场里,理想i8 SUV对着乘龙卡车开过去,双方合计近100公里的时速,结结实实正面硬碰。碰撞结束后,i8几乎毫发无损,A/B/C柱门梁纹丝不动;反倒是体量三倍的卡车被撞得四轮腾空,驾驶室和货箱分了家,瘫倒在i8窗前。画面拍得相当专业,看的就是一个“爽”字。

理想i8发布撞卡车,网友质疑质量,乘龙回应维权-有驾
理想i8发布撞卡车,网友质疑质量,乘龙回应维权-有驾

可惜视频里乘龙卡车标识一览无余,试问现场哪个吃瓜群众看不见——这轻松就给乘龙贴上了某种“质量不过关”的大众标签,不少网友瞬间“理性分析”上头,跑去乘龙官方账号留言质疑产品,顺势掀起一场关于技术、营销与行业道德的网络大混战。

对此,乘龙卡车方面不再沉默,官方账号一边“冷幽默”式回怼:“聪明人秒懂,假!”一边放出“法务介入”的狠话。随后,母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直接严正声明——认为理想汽车这种碰撞视频的发布已经形成严重侵权,远远越过了正常的商业竞争底线,也误导了公众,甚至涉嫌违反广告法、竞争法等多部法律。翻译成大白话:你搞营销可以,别踩别人肩膀。

理想i8发布撞卡车,网友质疑质量,乘龙回应维权-有驾

面对这股东风,理想汽车给自己找补的方法是:声明这只是为还原用户真实会车场景,测试环节全权交给第三方“中国汽研”,测试车辆也是随机市场采购,并无指定型号。中国汽研则回应测试完全合规,但对卡车状态与检测细节未置可否。说到底,就是测试不归监管范围,只为自家开发验证用途。

不过,有同行出来说句实话——做极限安全测试是每家车企研发流程的常规操作,但这种撞完还要公之于众,主要目的是啥?显然是为了给理想汽车博点击,实现所谓“极致安全”的品牌炒作。你瞧,标准C-NCAP、C-IASI权威测试,虽然够真实、够科学,却缺乏视觉冲击力,没几个普通人会点开看数据。反倒是一辆卡车被撞飞进SUV窗前的剧烈画面,分分钟冲上热搜让人血脉偾张。这场景堪比“大片对决”,对用户认知刺激够,但对行业规则绝对是踩线。

更有趣的是,在争议正热之际,理想汽车产品负责人豪气地抛出一句“可以直播再撞一次”,试图用摊牌的姿态让争议升级为热搜流量大战。但冷静下来想一想,这样的碰撞本身最大漏洞是什么?安全设计不是用来赢一场演示的胜负,而是为真实路况里不可避免的风险买单。你可以不断“再撞一次”,但真实世界里,一次事故中车主的生命却可能只有“一次机会”。

理想i8发布撞卡车,网友质疑质量,乘龙回应维权-有驾

我们说,营销花样再多,也难掩安全底线的严肃。以“吊打”友商或其它品类作为噱头,可能一时获得流量优势,最终却为行业带来乱象。“理想”变成“表演”,数据变成秀场,反而让车主对所谓安全的宣传更加迷糊。当年有商家靠“手机抗子弹”吸眼球,最后留下一句“请勿模仿”的免责声明,如今理想i8搬出“卡车大战SUV”,也是异曲同工。安全感福不是靠一场竞赛赢出来,是工程师一条条参数、一次次优化后,留给真实生活的守护。吹牛谁都会,但命只有一条。

所以,建议以后别再什么“不服再撞”,不如在台上老老实实讲讲研发历程。要流量的心可以理解,但底线和底气,才是市场真正的尊重。营销再花哨,拦不住常识的回归。如果真有本事,给观众看数据,看测试过程透明度,而不是让一幕幕极端镜头成为误导。毕竟,风险和责任,最后都会落实到每个车主身上。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