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最近车圈儿可真够热闹的,法国突然出手,这回是瞄准了咱们的中国汽车产业!
先别急着下定论,法国方面说了,这并非贸易壁垒。那么,他们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呢?
近来,大家咨询最多的问题集中在:油价高企,充电设施又不够便利,换车时究竟该选燃油车还是电动车?
这个问题问到了关键点上!
依我看,需要这样剖析。
预计到2025年,全球汽车产业的版图将迎来一次重塑,各家车企的座次也将重新排列。
而咱们的中国品牌,凭借电动化与智能化这两大优势,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过去,国产车常被贴上廉价的标签,依赖价格战来拓展市场。
如今已截然不同,我们走的是技术输出的道路,靠的是货真价实的本领!
瞧瞧,当德国那些老牌汽车制造商还在为特斯拉的销量下滑而忧心忡忡时,比亚迪早已将L2级别的智能驾驶系统,作为标准配置,应用到十几万元级别的车型上!
这称得上是技术上的降维打击!
去年,全球售出的新能源汽车中,每三辆就有一辆是中国品牌。
今年上半年更为突出,出口的车辆中,将近一半是纯电车型!
这背后,是宁德时代的电池,被装配到全球各大汽车厂商的生产线上!
是比亚迪的远洋货轮,跨越重重海域,将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运往世界各地!
在世界五百强企业榜单上,连续数年都能看到中国车企的身影,堪称一匹耀眼的黑马!
奇瑞首次入围,便超越了一些资历深厚的企业。
吉利和比亚迪,名次更是突飞猛进!
当然,肯定会有燃油车拥趸质疑,电动车不靠谱,存在续航里程焦虑,充电也不方便。
但实际情况是,国产智能驾驶技术已经发展到何种程度?
从居住小区到工作单位,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难以置信吧?
而那些燃油车的智能驾驶系统呢?
连自适应巡航的普及率都难以提升!
因此,现在比拼配置,不如比拼海外市场!
国内刚开始规范过度竞争,中国车企已经避开了低价竞争。
比亚迪在泰国,是电动汽车的销量冠军!
在新加坡,同样是年度销量之首!
就连英国的标志性双层巴士,也开始采用中国生产的电池!
或许有人会质疑,这是依赖补贴。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虽然以旧换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销量增长,但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平均售价超过20万元,销量依然火爆,增速高达170%!
这充分说明,我们的产品,具备真正的市场竞争力!
当特斯拉在欧洲市场遭遇销量下滑时,中国车企在匈牙利工厂组装的电动汽车,正源源不断地驶入欧盟腹地!
这才是硬实力的体现!
归根结底,技术创新才是立足之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宁德时代连续七年蝉联全球电池销量冠军,为何鲜有人提及?
丰田孤注一掷投资氢能源,结果未能如愿,反遭众人调侃。
如今,国家已经明确,未来的增长引擎是飞行汽车和高级别自动驾驶!
那些还在嘲讽“国产车只会堆砌配置”的人,或许没有注意到,去年L2级别自动驾驶的渗透率仅为47%,今年已跃升至60%!
还在嘲笑燃油车智能驾驶技术落后的,也该清醒了!
现在十几万元的国产车,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已经具备自动泊车功能,而某些豪华品牌,还需要额外付费才能选装车道保持功能!
差距显而易见!
说实话,我有些感慨。
去年还在说国产车靠补贴维持的论调,如今已被现实狠狠打脸了吧?
现在路上的网约车,几乎清一色都是国产电动汽车,司机们都说电费比油费节省一半!
我的朋友刚购置了一辆国产SUV,在高速公路上使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行驶了很长一段距离,基本无需自己操控!
而他那辆日系车,连自适应巡航都难以流畅运行!
前些天看到新闻,比亚迪的全球销量已经跃居第二,甚至超过了丰田!
结果还有人在问,“这个牌子是不是山寨的?”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德国人都在购买中国电动汽车了,国内还有人抱着陈旧的观念不放。
是时候转变观念了!
现在选购汽车,不再只看品牌,更要看智能驾驶技术水平!
因此,法国此番举动,与其说是阻挠,不如说是警醒。
提醒我们,要更加重视技术创新,要更加坚定地走向世界,要以真正的实力,赢得全球市场的认可!
这件事也颇具玩味。
法国一方面宣称“我们并非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却又暗中采取一些限制措施。
这其中的深层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说到底,关键在于提升自身实力!
只要我们的技术足够先进,产品足够优秀,便无惧任何挑战!
各位车友,你们对此有何看法?
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将会走向何方?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真知灼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