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保时捷,博泰车联进入“宁德时代时刻”

进博会上,一则重磅产业结盟,炸响了行业。

携手保时捷,博泰车联进入“宁德时代时刻”-有驾

豪华车殿堂级品牌保时捷开启智能化转型的关键一步,将合作橄榄枝抛给了中国车联网龙头品牌博泰车联。

携手保时捷,博泰车联进入“宁德时代时刻”-有驾

从官方信息来看,保时捷中国正在加大中国战略投入,赋予中国研发团队更多本地研发与决策权,积极推动德国精工与中国创新速度的融合。首款由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负责采购与开发的信息娱乐系统,将于2026年正式搭载于上市车型。

经过综合评估,保时捷最终选定应宜伦带领的博泰车联作为唯一本土供应商。今年9月,相关车型已在海南完成初步亮相。接下来,更多搭载该系统的车型将陆续推出,标志着这一合作成果正稳步落地。

携手保时捷,博泰车联进入“宁德时代时刻”-有驾

众所周知,作为全球顶尖的豪华汽车品牌,保时捷对合作伙伴的选择极为严格,在确保质量可靠的基础上,也看重创新能力和响应速度。博泰车联能够成为保时捷的唯一本土智能座舱合作方,可见这家公司的扎实厚重的技术和产品实力。那么,保时捷究竟为何选中了博泰?

进入保时捷 Family,博泰车联的实力印章

供应商进入“保时捷Family”从来不容易,除非得到足够认可,而这背后的核心指标就是实力和体系化能力。而一旦得到头部大厂的能力认可,往往就意味着一家公司,进入发展快车道。

要理解这份认可的分量,不妨回头看。

宁德时代能成为行业龙头,关键一步是在2012年通过与宝马合作,成为其电池供应商,就此进入国际车企供应链。而比亚迪则凭借拿到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手机巨头的订单,成功从镍电池转向锂电池,证明了中国技术的实力。

对宁德时代来说,获得豪华车企的认可,比订单本身更重要。这相当于为它打开了行业大门,其他车企看到后也纷纷跟进,才成就了它后来的行业地位和市值飞跃。

博泰车联的现状与当年的宁德时代很像,但起点更高。宁德时代当年只是拿到了宝马的订单,而博泰被保时捷视为“家族成员”。这意味着博泰将获得更强的支持,而保时捷的认可也会成为它通往其他豪华品牌的通行证。

更重要的是,博泰所在的智能化赛道,更是比肩宁德时代当年的新能源赛道。

一方面,新能源竞争的核心是电池,看重产能、成本等硬指标,边界清晰。而智能化覆盖座舱、交互、驾驶辅助等多个方面,没有明确天花板。如今汽车正演变为智能终端,用户对车机流畅度和功能丰富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正是博泰的核心发力点。

另一方面,汽车智能化变革的是整个用车体验和价值链,市场规模和新能源并驾齐驱。从软件、硬件到数据、云服务,每个环节都蕴含巨大机会。博泰作为保时捷的核心伙伴,已站在赛道最前沿,能直接参与顶级产品的研发,这种先发优势别人难以短期追赶。

凭借保时捷的背景、更广阔的赛道以及上市带来的资本助力,博泰复制甚至超越宁德时代的成功,在智能化领域成长为巨头,是完全可以预见的未来。

借力保时捷,博泰车联撬动全球

技术只是中国企业获得跨国企业认可的起点,要通过后者严格的体系审核,还要求企业在质量、服务、财务、生产等所有环节都符合标准。

因此,国际化的本质正是企业体系与全球规则的全面接轨,可能将许多有技术但体系不完善的公司挡在了门外,也让一些中国技术企业百炼成钢,获得撬动市场的杠杆。宁德时代和博泰,显然属于后者。

以宁德时代为例,它很早就开始积极融入国际质量与供应链体系。凭借这一基础,它成功通过了众多国内外车企的严格审核,逐步从一家中国本土企业成长为全球电池行业的标杆。2018年,宁德时代在德国设立的工厂已于2022年顺利投产,本地化率超过70%。此外,其位于匈牙利的工厂也计划于2026年投入运营。值得关注的是,在2025年IAA慕尼黑车展上,宁德时代还展示了NP3.0技术和神行Pro电池,持续推动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与应用。

再看制造业领域,工业富联与立讯精密同样在规模化与国际化之间找到了平衡。它们以国际标准体系为根基,因此既能承接苹果等全球大额订单,又能发挥中国制造的效率优势,保证快速交付。为应对贸易变局,工业富联远赴墨西哥设厂;与此同时,立讯精密则借收购德国莱尼,跨入欧洲汽车电子领域。

这些案例表明,通过体系化对接全球标准,并坚持自主研发,是中国科技公司走向世界的成功路径。如今,博泰也正沿着同样的道路前行。

支撑博泰走稳这条路的,是对内扎根、对外破壁的双轨并行能力。

首先,博泰与华为鸿蒙在内部建立了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已将这一合作视为公司的长期核心战略。双方不仅共同承担国家级重点项目,也积极参与开源社区的建设。截至目前,已有数十个合作项目成功落地。

除了华为,博泰还与商汤、腾讯等多家公司合作,构建一个多元化的生态合作网络,重点支撑三大方向:自动驾驶、AI具身智能、AI数据中心。

博泰还将AI技术深度融入国内主流系统生态,借助这一融合,博泰能够及时洞察国内用户需求的变化,并快速调整产品与技术路线。这种高效的响应能力,既体现了“中国速度”,也为博泰的持续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博泰不仅与保时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更展现出与宁德时代比肩的国际化能力,这将为其赢得众多全球顶级客户的信任。

与保时捷的成功合作,成为博泰进军全球市场最有力的“敲门砖”。对后者而言,依托这一基础,打开欧洲和北美市场,锦上添花。

这样看,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博泰都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

招股书显示,博泰车联2022年、2023年、2024年营收分别为12.18亿元、14.96亿元、25.57亿元;毛利分别为1.71亿元、2.31亿元、3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4.1%、15.4%、11.8%。2025年前5个月营收为7.5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61亿元增长34.4%;毛利为9866万元,毛利率为13.1%。

行业虽处投入期,公司已然展现出强劲势头。

或许有人会说,和宁德时代这样的巨头比,博泰当前的收入规模还有不小差距。但评判一家企业的成长潜力,不能只看当下的营收数字。

截至目前,博泰车联已累计申请超过6100项专利,其中超过80%为发明专利。技术覆盖领域操作系统、人机交互、云端服务等智能座舱全链条。对比宁德时代,截至2024年,宁德时代拥有及在申请专利合计达43000多项,2025年还将增加7000件左右。

要知道,知识产权是科技企业的核心护城河,博泰在这方面提前构筑了和行业巨头相当的壁垒,意味着它的技术储备已经 “备好粮”。

现在的体量差距,反而说明博泰的增长弹性巨大。更重要的是,智能化赛道的市场空间,比当年宁德时代所处的新能源赛道还要广阔。当年宝马成为宁德时代的第一个国际客户,成了宁德时代开启万亿市值旅程的起点。而现在,博泰与保时捷的合作,正是智能化时代里属于博泰的 “宁德时代时刻”。

当西方巨头的体系化认可,遇上中国创新的速度与活力;当提前筑牢的技术壁垒,撞上正在爆发的智能化市场。

博泰的国际化旅程,才刚刚拉开序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