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的黄昏,从吹捧一个女销售开始

讲真,青岛保时捷那个女销售,牟倩文,又拿销冠了。国庆休一天,9月份又是销冠,一年稳定输出170台保时捷。这事儿一出来,所有人都觉得是励志神话,是天道酬勤,是真诚改变世界。

是是是,你们说的都对。

但作为一个看过太多行业起落的中年人,我看到这新闻的第一反应是,坏了菜了,保时捷这是要出大事儿了。

一个品牌的兴衰,往往不是看财报,而是看它的神话主角,是从老板变成了销售。当大家不再讨论一个品牌的技术有多牛逼,创始人有多颠覆,而是开始津津乐道它的一个销售有多神,这就说明,这个品牌的“玄学”光环,那个最值钱的“金钟罩铁布衫”,开始漏风了。

我们必须搞清楚一个核心问题:买保时捷的人,真的需要一个“懂车的闺蜜”来给自己科普吗?

开什么玩笑。

买得起这玩意儿的人,对车的了解程度,可能比销售还深。他们买的根本不是车,不是那四个轮子一个沙发,而是一种身份确认,一种“我终于可以买这个了”的自我犒赏,一种对品牌图腾的朝拜。这种购买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宗教行为。

所以,牟倩文扮演的角色,从来不是销售顾问,而是一个“高功法师”。她的工作不是推销产品,而是主持一场仪式,是给那些已经心怀信仰的“香客”们,完成最后那一下“开光”。

她的所谓“真诚”,不是让你觉得这车性价比高,而是让你觉得,“我的这个决定,是如此的正确且神圣”。她的专业,不是让你懂了车,而是让你觉得自己“被懂了”,你的品味、你的奋斗、你的一切,都通过这辆车得到了终极肯定。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这就是品牌玄学。奔驰最值钱的是三叉星,特斯拉最值钱的是马斯克的疯癫,而保时捷最值钱的,就是那种“我成功了,所以我开保时捷”的叙事闭环。

在这个叙事里,销售的技巧其实是次要的,品牌本身才是最大的压缩毛巾,泡水就发。牟倩文的厉害之处,在于她把自己变成了这个品牌玄学的一部分,她成了“人车合一”的图腾化身。她不是在卖车,她是在“渡人”。

你看她那个“三秒识客法”,通过手机壳、背包看人,这哪是销售技巧,这简直是修仙小说里的“神识扫描”。一眼看穿你的修为、你的根骨,然后从储物法宝里掏出最适合你的那本“功法”——“道友,我看你女儿骨骼惊奇,与这本《911秘籍》有缘,它的后备箱,能装下整个芭蕾舞团的梦想。”

就问你怕不怕?三体人看了都得当场下单。

所以,当保时捷在中国的销量整体下滑28%的时候,她的业绩反而能逆势增长。这说明什么?说明在市场下行,大家开始回归理性的时候,只有最虔诚的信徒,才会选择加倍“氪金”来维护自己的信仰。而牟倩文,就是那个离神最近的人,信徒们自然会涌向她的“道场”。

这套逻辑,在汽车市场这个黑暗森林里,尤其显得魔幻。

现在是什么时代?是掀桌子的时代。所有车企都杀红了眼,上来就是自爆卡车,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价格战打得天昏地暗,配置堆得丧心病狂。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的友商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大家都在拼命证明自己的物理属性有多强,只有保时捷还在维护自己的“神学”属性。

这时候,一个销冠的出现,对保时捷来说,既是强心针,也是麻醉剂。

强心针在于,它证明了品牌玄学依然有市场,信仰依然能变现。麻醉剂在于,它可能会让总部产生一种错觉,觉得“我们没问题,只是下面的人不会卖”。然后忽略掉整个市场逻辑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我作为一个真的去4S店看过这些豪车的人,其实很清楚。当一个品牌开始依赖“超级个体”的时候,往往是组织能力出了问题。就像一场战争,如果打到最后,大家传颂的不是军团的胜利,而是某个孤胆英雄的传奇,那说明战线已经崩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人家一个努力的姑娘说成神棍,是不是有点缺德。但你仔细想想,这事儿它就是这么魔幻。她的成功是真的,她的努力也是真的,但这背后折射出的行业荒诞,也是真的。

她一年卖170台!这踏马什么概念!

更荒诞的是什么?是网上的“造黄谣”事件。这简直是典中典的桥段。当一种成功无法被常理理解时,大众最廉价的想象力,就会自动往最龌龊的方向滑去。但你看她的反击,带着报警回执和当日3台成交单,直接在朋友圈开大:“造谣者,敢晒今日收入吗?”

这一下,直接把攻击拉到了另一个维度。你跟我谈道德,我跟你谈收入。这不叫赌气,这叫降维打击。她瞬间就完成了第二次“封神”,从一个销售法师,升级成了自带“反伤甲”的战斗牧师。伤害她的,都会被她的业绩反弹灼伤。

这套操作,让那些原本只是买车的客户,瞬间变成了她的“护法”。他们站出来为她说话,不仅仅是出于正义感,更是在维护自己的判断——我选择的人,怎么可能有问题?我买的车,背后的故事必须是纯洁无瑕的。

于是,她的个人IP和品牌玄学,再一次深度绑定。买她的保时捷,不仅能获得一辆车,还能获得一个“与优秀的人同行”的社交货币,甚至是一种“参与了一场传奇”的荣耀感。加大加大加大。

所以,别再问她的秘诀是不是真诚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一个人人自危、信仰崩塌的时代,她成功地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确定性”的符号。她的存在告诉那些潜在客户:你看,在这样的世道里,依然有这样闪闪发光的人,在卖着这样闪闪发光的车。买下它,你也能分到一丝光。

保时捷的黄昏,从吹捧一个女销售开始-有驾
保时捷的黄昏,从吹捧一个女销售开始-有驾

至于保时捷的未来?谁在乎呢。也许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也许最好的手段,就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当所有人都趴在地上捡面包渣的时候,那个还坚持用刀叉吃牛排的人,自然就成了神。

而牟倩文,就是那个递刀叉的人。这,可能才是当下汽车市场真正的“道诡异仙”。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