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刚去试驾了几台标榜华为智驾的车型,心里还挺复杂。说谁性价比最高,其实得先看底线。拿二十多万这个档,别太好奇为什么我拉出这几个来对比——智界R7、阿维塔06、问界M5和尚界H5,这几台车确实价格相差不少,也确实不是同根儿产品,不过偏偏都带华为的智驾系统,先从这角度切个入。
先说智界R7。这车挺招人喜欢的。颜值满分,空间更是明显领先。开起来在城里穿梭还算顺手,毕竟20多万区间,能给你这样宽敞的感受不简单。A柱视野好,后排腿部空间超过我预期,尤其是我那同行小王,平时他嘀咕后排太小,坐这车却没怨言。智驾系统响应灵敏,也没出现什么卡顿,数据回传速度带来的体验感很明显。
不过智界R7的隐藏式门把手让我挺无语的。销售小陈还跟我抱怨,工信部现在都明确了要求,不要隐藏式门把手,安全隐患太大。这设计虽然好看,开车几次下来还是觉得麻烦,特别是冬天带手套的情况。这车在供应链环节上似乎卡了点,据我和车间师傅闲聊,R7的座椅调节机构略微复杂,导致批量稳定性不如同级别车,这点有点让我佩服华为的严苛要求,也有点小累。
说到阿维塔06,我一见这车确实眼前一亮。特别是外观设计,年轻人会特别喜欢,特别是20多岁的女生。我的一个女性朋友试驾后说,这车太有未来感了,路上回头率超高。可是空间真心是它的短板,尤其是后排,坐满四个人的话,腿部和头部都显局促。个人感觉这款车适合单身或者情侣用,家庭首选不太友好。
奇怪的是,阿维塔06的座椅设计很现代化,但舒适度不及它颜值给人的第一印象。之前我还以为高颜值肯定舒适度在线,结果被我自我打脸了。这个让我想起曾经一个供应链的朋友跟我说过,造型复杂往往会牺牲舒适调校,这就像特意精修头发,忽然不注意头皮健康,结果发痒难受。
再说问界M5,这车的座椅真不是盖的,我坐进去第一感觉就是软而不塌,腰部支撑设计让腰不好的人几乎都说舒服。卖它的中年销售老李还特地告诉我,专门把这部分调校作为卖点,很多客户就是冲着舒适感来买的。空间上虽说排第三,但整体感受不算差。厂家在供应链稳定性上拍胸脯,强调座椅供应商是个老牌子,零配件一次到位,没特别大问题。
这点我感兴趣。问界M5的座椅成本据估算大概占整车制造成本10%左右,挺重的投入,但却换来了消费者明显的口碑提升。算下来,这部分成本对价格结构的影响我觉得挺合理,毕竟二十多万价位,舒适度往往很难兼顾,这次他们算是下了血本。
至于尚界H5,价格最低确实有优势,但一上车就能感受到做工差了点意思。门板接缝稍松,内饰材质反馈更偏硬塑料感。年轻同事小李第一眼也吐槽了个不太好听的话,我这儿就不复述了。外观也没啥惊喜,尤其和阿维塔06比,差距明显。我估计这车应该是着重拼价格的,空间表现还不错,后排腿部空间比阿维塔好,但座椅的包裹性明显要差很多。
对了,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智界R7和尚界H5的车门把手设计完全不同,R7用隐藏式把手,H5是传统外拉式。虽然工信部开始限制隐藏式门把手,但从供应链角度,传统把手制造工序更成熟、成本更低,这也是尚界H5能拿出低价的重要原因之一。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隐藏式门把手要用到更多精密部件和更复杂的装配线,这对供应链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说到供应链,又让我小跑题讲个事。之前在造车一线,总看到不同供应商之间的博弈像个卧底游戏。比如同一款车的座椅供应都能换几家,因为仓库库存,质保,还有汽车零件的交付时间都直接影响到工厂装配节奏。我一度以为研发完成了,车就能马上出,但实际先有供应链的配合,研发其实就像是在等物料大船靠岸。
有一件事我没细想过,就是华为智驾系统在这几款车中,实际的软件优化频次差异。官方没透明公布,但我个人猜测,阿维塔06背后的软件团队投入明显更大,这也许解释了它在行驶辅助的细节表现上会更突出一些(估算,样本少)。有种感觉是,软件和硬件供应链差不多重要,软实力可能更决定最终体验。
你说这车价差这么多,怎么比?对,这确实要靠细节和实际用车感受做支撑。我用这几台车真实的开车数据和身边试驾者的反馈来作参考,毕竟不是光靠带华为智驾这张牌就能比。我怕有些人看到介绍直接买账,那就太天真了。毕竟每个人用车诉求不同,空间大的适合家庭,座椅舒适的适合腰不好的人,颜值高的则适合年轻群体。你自己是什么样的用户,说说呗?
最后留个问题:这几款车的智驾系统越发展越像手机操作系统,有没有一天我们和车的交互会像拿手机那样自然甚至依赖?但那时,汽车还会是我们最初那个代步工具吗?还是变成一个生活空间?(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