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超充杀疯了!768座+264城,燃油车彻底凉了?

当你还在为找充电桩绕路2公里时,理想汽车正在用“基建狂魔”的速度改写规则。2025年6月15日到9月15日,整整92天,这家新势力车企新增了768座超充站——平均每天8座,每3小时就有1座新站上线。截至9月15日,其超充站总数已达3219座,相当于3个月内“凭空”造出了3个中等城市的加油站网络。更扎眼的是,其中100+座是“全5C站”,10分钟就能充进400公里续航,比加油还快。这组数据砸向新能源汽车行业时,整个市场都炸了:平均每天8座超充站,理想到底在急什么?是真的解决用户痛点,还是在玩一场危险的“基建赌博”?

理想超充杀疯了!768座+264城,燃油车彻底凉了?-有驾
理想超充杀疯了!768座+264城,燃油车彻底凉了?-有驾

一、768座超充站的“含金量”:不只是数字,是“基建闪电战”

先看一组对比:2024年国内新能源车企平均超充站增速是每月120座,而理想这3个月的增速是每月256座,相当于行业平均水平的2.1倍。特斯拉2024年全年新增超充站约1000座,理想3个月就完成了特斯拉大半年的量。更夸张的是“全5C站”——目前行业能做到“全5C站”(即站内所有充电桩都是5C规格)的车企,只有理想一家。

什么是5C超充?简单说,就是充电速度快到“离谱”。普通4C超充需要15-20分钟充至80%,而5C桩能把时间压缩到10分钟以内。理想官方数据显示,其5C超充站配合自家车型,10分钟可补能400公里续航——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你开车到超充站,扫码、插枪,去旁边便利店买瓶水、刷个短视频的功夫,车就“喝饱”了,比你去加油站排队、熄火、加油、付款的20分钟还省时。

但5C站的成本是普通超充站的2倍以上。一位新能源基建行业人士透露:“普通4C超充站单站建设成本约50万元,而全5C站需要100万元以上,因为5C桩对电网容量、散热系统要求更高,有些站点甚至需要单独拉高压线路。”理想这100+座全5C站,光硬件投入就超过10亿元,还不算土地租赁、运维人员成本。

更关键的是“覆盖密度”。理想超充站已覆盖264个城市,其中三四线城市占比达60%。要知道,这些城市的新能源渗透率刚超过30%,充电基建本是“短板”——加油站随处可见,但充电桩往往集中在市区核心地段。理想却反其道而行之,在江苏盐城、山东潍坊、四川绵阳等三线城市,其超充站已实现“每5公里一个站”,甚至比当地加油站密度还高。

有盐城用户晒出体验:“以前开电动车回乡下老家,得提前规划2小时充电时间,现在镇上就有理想超充站,10分钟充满,比开燃油车加油还方便。”这种“下沉市场闪电战”,直接戳中了三四线用户的“充电焦虑”痛点——而这些用户,正是当下新能源渗透率增长最快的群体。

理想超充杀疯了!768座+264城,燃油车彻底凉了?-有驾

二、从“卖车”到“卖基建”:理想的生态野心藏不住了

为什么理想敢这么“砸钱”?表面看是“解决用户充电焦虑”,但背后藏着更大的野心:从“卖车企业”转型为“能源服务企业”。

新能源汽车行业有个共识:用户买的不只是车,更是“出行生态”。而充电网络,就是生态的“毛细血管”。理想汽车CEO李想曾说:“当充电比加油更方便时,电动车才能真正替代燃油车。”但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当用户习惯了理想的超充站,就很难再换其他品牌——因为“充电习惯”比“车机系统”更难改变。

这不是空想。2024年理想车主调研显示,家里没有充电桩的用户中,有72%会优先选择去理想超充站充电,而这些用户的复购意愿比普通用户高30%。原因很简单:充电方便、速度快,还能享受免费停车、积分兑换等会员权益(理想车主在自家超充站充电,可享0.5元/度的优惠电价,比市场价低30%)。

更狠的是“数据闭环”。理想超充站的充电桩会收集用户的充电习惯:什么时候充电、充多久、常去哪些站点……这些数据反哺给车企,能优化车型续航算法(比如根据用户常去的充电站位置,动态调整续航显示),甚至指导新车研发(比如在充电频率高的城市,推出续航更长的车型版本)。

理想超充杀疯了!768座+264城,燃油车彻底凉了?-有驾

长期看,能源服务还能成为新的盈利点。参考特斯拉,2024年其超充服务营收达28亿美元,毛利率超过40%。理想若能把超充站规模做到5000座以上,单靠充电服务费(假设每度电赚0.3元,每天每站服务50辆车,单站年利润约5.4万元),一年就能新增2.7亿元利润——这还不算广告、便利店等衍生收入。

但理想的“赌性”在于:现在的投入是“纯烧钱”。2025年上半年,理想净利润率约8%,而超充站建设已花掉其净利润的15%。有分析师质疑:“如果销量增长不及预期,现金流能否支撑这种‘基建军备竞赛’?”

理想的底气或许来自销量。2025年1-8月,理想汽车累计销量达120万辆,同比增长70%,稳居新势力第一。卖车带来的现金流,成了超充站扩张的“弹药”。但这是一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游戏:销量支撑基建,基建反哺销量——只要这个循环不破,理想就能在新势力中建立起“充电网络壁垒”。

理想超充杀疯了!768座+264城,燃油车彻底凉了?-有驾

三、新势力的“生死战场”:充电网络成“第二生产线”

理想的疯狂扩张,正在倒逼整个行业“卷”起来。

蔚来的换电站曾是“护城河”,但2025年其换电站总数仅2200座,且单站建设成本高达300万元,扩张速度远不及理想超充。小鹏虽然也在推超充,但5C站数量刚突破50座,覆盖城市仅180个。哪吒、零跑等二线新势力更惨,超充站总数不足500座,只能依赖第三方充电桩。

一位小鹏车主吐槽:“上次跑高速,导航显示前方有小鹏超充站,到了才发现是‘合作站’(即第三方运营,挂小鹏牌子),充电桩还是3C的,充了40分钟才走,差点误了高铁。”这种“伪超充网络”,正在让用户流失——而理想的“自建+全5C”模式,相当于直接在对手的“软肋”上插了一刀。

特斯拉也感受到了压力。2025年特斯拉超充站总数约4000座,但新增速度已放缓至每月80座,且5C站占比不足10%。有特斯拉车主在社交平台抱怨:“理想超充站越来越多,充电还便宜,要不是特斯拉车机系统好用,真想换车了。”虽然特斯拉开放了超充网络给其他品牌,但“非特斯拉车主需支付1.5倍电价”的规则,反而让理想的“车主专享低价”更具吸引力。

这场“充电网络军备竞赛”,本质是“用户粘性争夺战”。当用户习惯了“10分钟快充+随处可见的站点”,换车时就会优先考虑拥有同款充电网络的品牌——就像你习惯了“饿了么”的外卖配送范围,下次点外卖大概率还会用它。

新势力们很清楚:现在不跟上,未来就会被淘汰。小鹏已宣布2025年下半年新增500座超充站,重点布局5C站;蔚来也放话“换电站+超充站双线并行”,但问题是:钱从哪来?2025年上半年,小鹏、蔚来净利润率分别为-2%、-5%,根本没有理想那样的“余粮”砸基建。

理想超充杀疯了!768座+264城,燃油车彻底凉了?-有驾

四、燃油车的“最后防线”:当充电比加油更方便

理想的超充扩张,不仅在“卷”新势力,更在“逼死”燃油车。

燃油车的核心优势是什么?“补能方便”——加油站多、加油快。但现在,这个优势正在被理想们瓦解。

先看“覆盖密度”。在理想覆盖的264个城市中,已有120个城市实现“超充站密度>加油站密度”。以浙江绍兴为例,市区每5公里就有1座理想超充站,而加油站是每8公里1座。更别说理想超充站多建在商场、高速服务区、社区门口,位置比加油站更“生活化”——你逛街时就能顺路充电,根本不用特意绕路。

再看“补能速度”。如前文所说,理想5C超充10分钟补能400公里,而燃油车加油虽然快,但算上“找加油站-排队-熄火-加油-付款-点火”的全流程,平均耗时20分钟。更关键的是“夜间充电”:理想超充站支持“预约充电”,车主晚上10点后充电可享半价,而加油站24小时营业但油价不变——长期下来,电动车的使用成本比燃油车低50%以上。

有燃油车车主算过一笔账:“我开的大众SUV,加95号油每公里成本0.8元,而同事的理想L7在自家超充站充电,每公里成本0.15元,一年开2万公里,能省1.3万元。现在绍兴超充站比加油站还多,充电又快,我真后悔没早点换电动车。”

这种“使用体验+成本”的双重优势,正在挤压燃油车的生存空间。2025年1-8月,国内燃油车销量同比下滑18%,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52%——当充电比加油更方便、更便宜,燃油车的“最后防线”,正在被理想这样的车企彻底冲垮。

理想超充杀疯了!768座+264城,燃油车彻底凉了?-有驾

五、疯狂扩张的“隐忧”:理想会不会“撑死”?

但理想的“基建闪电战”,并非没有风险。

最大的问题是“利用率”。快速扩张的超充站,会不会出现“建得多、用得少”的情况?某第三方充电平台数据显示,理想部分三四线城市超充站日均服务车次仅15辆,而要实现盈利,日均需30辆以上。“有些站点建在郊区工业园,周围新能源车本来就少,白天几乎没人充电,纯粹是‘赔本赚吆喝’。”

成本压力也在累积。按单站年均运维成本5万元计算,3219座超充站一年运维费就达1.6亿元,再加上建设成本,理想2025年在充电基建上的投入可能超过50亿元——这相当于其上半年净利润的60%。如果2025年销量不及预期(比如受价格战影响),现金流很可能“绷不住”。

还有“技术迭代风险”。现在5C超充是“王炸”,但未来6C、7C技术出来后,现有5C桩会不会被淘汰?一位行业专家直言:“充电技术更新太快,现在花100万建的5C站,可能3年后就成了‘过时产品’,到时候是拆还是升级?又是一笔巨款。”

更别说“行业过剩”隐患。2025年国内超充站总数已突破2万座,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8000万辆,“车桩比”达4:1,远超“2:1”的合理水平。未来3年,随着更多车企下场建超充站,很可能出现“充电桩比加油站还多”的情况,到时候“内卷”的就不是建设速度,而是“谁先倒闭”。

理想超充杀疯了!768座+264城,燃油车彻底凉了?-有驾

结语:这场超充军备竞赛,最终谁会受益?

理想3个月新增768座超充站,不是“疯狂”,而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从“产品竞争”进入“生态竞争”的必然。当所有车企都能造出续航800公里的车,充电网络就成了“胜负手”——谁能让用户“充电像加油一样方便”,谁就能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但这场竞赛也需要“冷静”。疯狂扩张的背后,不能只靠“烧钱”,还要算清楚“投入产出比”;追求技术领先的同时,也要考虑用户的“真实需求”——毕竟,用户需要的是“方便充电”,而不是“遍地都是却用不上的超充站”。

最终,无论理想是否能笑到最后,这场超充军备竞赛的最大赢家,一定是消费者。当充电焦虑成为过去,当电动车的使用体验全面超越燃油车,我们或许会怀念:2025年那个“理想用768座超充站撕开行业口子”的夏天,原来就是新能源彻底取代燃油车的“起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