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功能安全,电池防护,系统失效如何应对

说到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大家可能最关心的莫过于“这车到底安不安全?”尤其功能安全,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就是守着不让你和你的钱包“中招”。别以为只有碰撞才吓人,车上的电子电气零碎一旦耍脾气,麻烦事真不少。不说别的,随随便便个断电、刹车失灵、传感器跟你开个玩笑,用车体验直接变天。

新能源车功能安全,电池防护,系统失效如何应对-有驾

功能安全不是一纸空谈。各大车厂和测评机构,也没闲着。借着汽车的智能化和电动化火到发烫,新一代“安全标杆”搞得风生水起。汽车科学研究院,简称中汽研,这两年就玩儿命盯这一块,光是挂名的国标和国际规则就有好几摞。说白了,从系统架构到每一行代码,能不能出错、怎么防错,出了错你能不能挽救回来,全得有章法。这才是“真本事”。

有人说功能安全不是具体芯片的活儿,为什么工程师天天琢磨芯片能力合不合规?其实道理简单,这年头智能驾驶靠的是大伙儿协同:你负责看路、我负责判断、还有人管能量、管信号。一个配件拖了后腿,前头保障做得再硬实,都白费。要的是系统整体达标。这也是中汽研为啥不光盯车辆零件,而是在搞一整套的安全认证体系。

现如今,汽车安全已经不是谁撞得结实。而是得看你能不能顶住各种奇葩场景。说到这,新能源的电池就是重灾区。比如电池包动不动就热得发烫,还要警惕有害气体,说句玩笑话,这年头电池如果“生气”,驾驶员都得出一身冷汗。按照国内外标准来办,电池系统要防热失控、防触电、防动力突然消失、还要能自检预警。工程师们用那什么危害分析,先掂量每一种风险在什么等级上,再定防护措施。比如“电池冒烟爆炸”这种大事,一般得归最严等级,反应动作必须快。系统架构师还要合理分工每颗芯片和控制单元的工作,甚至要考虑一环出错,另一环是不是能马上接得上,保证车不罢工不闹脾气。

新能源车功能安全,电池防护,系统失效如何应对-有驾
新能源车功能安全,电池防护,系统失效如何应对-有驾

很多人关心,现在电动车都是分布式结构逐步往集中式、中枢化发展。原来是各自为政,各自乐呵乐呵,现在动不动各个控制器大合唱,一出问题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集中式架构下,对软件的考验只多不少。比如动不动更新系统,在线升级,谁也不敢保证万事大吉。软件功能安全工程师,得像老中医一样,对每条数据、每个协议都得心里有本账。尤其在什么面向服务架构、大数据冗余这类新玩法加持下,车能动就是本事,别再让驾驶员替你擦屁股。

别以为“失效就原地刹车”是王道。自动驾驶来了以后,讲究的是“带病坚持”,不能说刚出点小故障,车就撂挑子。比如车内某个雷达突然罢工,车辆必须能自查到,自动切到安全模式继续运行一段距离,好让车主找着地儿停车。这套思路就叫“失效持续可用”。工程师思路要灵活,等级、优先级排清楚,哪些功能是必须保障的,哪些可以舍弃。另外还得考虑,万一系统崩盘,能不能靠多余的监控和安全机制来兜底。说实话,这玩意儿比武侠片里九阳真经还复杂,得全局统筹,防着未知的死角。

新能源车功能安全,电池防护,系统失效如何应对-有驾
新能源车功能安全,电池防护,系统失效如何应对-有驾
新能源车功能安全,电池防护,系统失效如何应对-有驾
新能源车功能安全,电池防护,系统失效如何应对-有驾

现在各路玩家纷纷投身功能安全,不再是“有证就行”。各大主机厂,像那些什么北汽、吉利之类的,联合重点实验室搞标准库、用例库,测到你服气为止。中汽研设立的那套“NESTA”体系,已经能逼着工程师凌晨蹲在实验室回溯代码,每个用例反复琢磨,才敢拿到台面上评星打分。消费者其实最大获益,谁不想花钱买辆安心的代步工具?一个功能漏测就是事故苗头,这年头,谁家里没个计较人的老母亲呢?

当然,搞功能安全不是背公式。越往前走,花样越多。以软件为例,什么微服务隔离、数据一致性、版本兼容,动不动还得说回滚、数据推送,全靠经验和大局观。快节奏下,你一疏忽,一个环节“掉链子”,满盘皆输。别以为软件不出问题就行,错,问题怎么处理、处理完有没有给驾驶员足够反馈,才是整个行业的挑战。软件安全这口“锅”,可不是谁都背得动。

新能源车功能安全,电池防护,系统失效如何应对-有驾
新能源车功能安全,电池防护,系统失效如何应对-有驾

回头说说人才,工程师也不是万能药。无论你将来做系统安全还是软件安全,都是长跑类型的活儿。标准要熟悉,流程要顺、持证上岗是小意思,重要是懂规则、会思辨。尤其新能源行业变化太快,不学习早晚被行业“拍死在沙滩上”。这个时候,谁既懂市场又懂安全,谁就有饭吃。这两年中汽研跟各大厂商一起推进体系升级,搞测评、搞复盘,让车的安全指标越来越细、越来越全。

新能源车功能安全,电池防护,系统失效如何应对-有驾

很多人选车喜欢看动力、外观,其实背后这些看不见的“底层保障”才是续命神器。有些厂一味卷配置,安全功能却偷懒糊弄,出了事才知道哪里差火候。想要买得值,不如多瞄一眼权威机构出的安全认证报告。这些白底黑字背后,是无数工程师熬夜通宵、调代码积累的经验。说到底,只有将“安全”二字内化于心,外化于每个细节,才能让你开得踏实、用得放心。

不管怎么玩花样,安全永远都值这个价。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