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排量越大越好吗?老司机修理铺里的碎碎念
前阵子,邻居老王又来我家楼下晃悠,手里拎着头盔,一脸“你快问我点啥”的表情。我顺嘴一问:“最近换新车了?”他得意地说:“嗯,大排量的!”还没等他吹完,我家那位技师小赵在微信群里发语音,“别听人瞎忽悠,大排量不一定适合你们这些上下班代步的。”说实话,这事儿啊,在我们小区都成了茶余饭后的话题。
其实身边不少人都觉得摩托车嘛,肯定是排量越大越牛。尤其是有些骑友群,每次聚会聊起自己的“大块头”,仿佛谁要骑个125就抬不起头似的。但真到用起来,那滋味可就各有各的说法了。
像老王买的新车,说白了配置确实高——销售跟他说这台带电子油门、弯道ABS,还有什么胎压监测(据他说能连手机APP查),光看仪表盘比我们办公室电脑还花哨。那天试了一圈,他回来直喊“爽”。不过第二天早上堵在城西路口时,又开始嘀咕:太重,不好挪,低速拐弯得掰着腰,小区门口遇见外卖小哥差点摔倒。隔壁李姐听见后笑着补刀:“还是我的小踏板省心。”
技术上讲,现在的大排量摩托确实花样多,有些高端型号用的是水平对置八缸,还带主动悬挂——这个词第一次听还是维修师傅喝酒时随口提过,说调节起来麻烦死。不过真懂行的人都知道,这玩意儿平常根本用不上几回,多数时间也就是图个心理安慰罢了。
动力方面吧,你要非比极速或者加速,那肯定大排更猛。有朋友自称高速公路飙到两百多,还拍视频炫耀。但后来才知道,人家忘关定速巡航,下高速差点撞护栏,把保险杠蹭掉一块漆。这种性能,在城市红绿灯面前,其实一点优势也没有,有时候反而麻烦,比如热天水温报警灯总亮——群里有人吐槽新款发动机夏天烤腿,比暖宝宝还厉害。
还有件冷门事,上个月去修理铺保养,我碰上一辆进口大马力巡航,被技师拆开检查进气系统。他边干边叨咕:这种机器养护费是真贵,一个火花塞顶普通三轮半年的油钱。而且配件难找,要不是老板提前囤货,都得网上淘二手零件凑合。维修工阿明还讲过,有一次客户嫌原厂链条响,把副厂换上结果跑不到半年断裂,高速险些出事故。从此再没人敢贪便宜。
也不能全怪大排不好。有朋友专跑长途,自驾进藏走川藏线,用的大ADV车型,说底盘扎实、动力储备足,爬坡不虚。但到了拉萨城区,却羡慕那些当地人骑的小125灵活穿梭,不挑油品、不怕坏路,一年四季没啥毛病。据说有一年暴雪封山,就靠这些“小蚂蚁”送物资进村,大块头反倒被搁浅半道,只能干瞪眼。所以啊,用场景选车,比单纯看参数靠谱多了。
还有个细节容易被忽略,就是现在很多高配车型会给你搞什么无钥匙启动、座椅加热甚至电动风挡(冬天北方挺管用),但真正经常坏的是那些不起眼的小部件,比如转向灯继电器和USB充电口,经常因为雨水短路。我去年冬天下班回家就碰上一次,好在习惯随身带根数据线救急,否则导航直接歇菜。这种体验,小踏板基本不用操心,因为结构简单,可维护性强,多数毛病自己捣鼓捣鼓就好使,不像高级货动不动就要刷程序升级固件,还必须去4S店预约,很折腾人。
写到这儿突然想起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行业八卦,据业内老炮爆料,现在部分国产品牌为了追求参数漂亮,会把发动机极限调校,但实际耐久度并没有同步提升。有位同事买的新款中型街车,两万公里刚过主轴承渗油返厂检修,人售后只赔了一次免费工时。这种隐患,其实不少用户根本不会注意,更别提二手市场残值问题,到时候吃亏只能认栽喽!
至于是不是非得追求“大”,我倒觉得因人而异。比如我爸以前喜欢复古轻骑,每次周末郊游,总爱慢悠悠地溜达;现在年纪大点,更喜欢省心省力的小绵羊。“够用最好”,这是他经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多年摸爬滚打下来的体会吧。不然怎么解释同样一条街,小黄牌和蓝牌能和平共处那么多年?
写到楼下老王又喊我帮忙搬东西,他那台新买的大马力今天熄火两回,据他说可能是汽油标号太低惹的祸,让技师来看半小时才整明白。他叹气一句,“以后上下班还是坐公交算啦!” 旁观的人只当乐子看,可谁开谁知道里面那些琐碎和尴尬,也只有自己最清楚罢了……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