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着车,发出一阵轻微的声响。路上的人,不知道是不是被这车气质吸引,还是觉得特别稀奇,一边盯着看。一位同行的朋友小声问:这车行情都涨到哪去了,咋还会降点?
我心里有点不屑,但又不得不承认,别克这次动作挺戏剧性的。我估摸着,别克可能真是想用价格和配置碰瓷市场,毕竟做了几次调价,真是别出心裁。用行业话说,车企推新车嘛,最大目标还是拉新客户、稳老客户。大家都喜欢低价高配的感觉,这次又把很多之前要加钱的配置直接下放成标配。那我倒在想:他们到底这是赌市场价,还是想用真香点子把竞争对手吃死?估算,降价幅度约在3000-5000左右(样本少,体感体感)。
拿别克GL8来说吧,和从前的车型比,最大的差别在于它的配置下放。以前,要升级豪华配置,得掏出几万甚至十万,现在直接放到最低配,起售价几乎没有变,变化的只是装得多。那个后排娱乐屏,从之前全额选装变成标配,算下来,算错了?大概值8500元(粗算,估算)。你说这算不算下放配置?至少我觉得,别克在这件事上比以前开窍了。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条观察:别克这次把高端配置都给了更低端的车型,像座椅按摩、氛围灯,都变标配。理解上,可能是在做一个量级传递——从高端模型向基础版本传输那种科技感和豪华感。大概是想让潜在买家觉得买得起。这招,有点像我小时候用的技能——多做点贼戏,不让人觉得高不可攀。
但我有个疑问:这样配置下放会不会影响到整体的品质感?毕竟,豪华配置的价格其实是消费者心理的保障。若全线标配,是否会让人觉得这些奢华其实也是基本,反倒削弱了豪华的区隔感?这点我没细想过,总觉得中端车会不会变成普通车,本身的高端定义会不会被模糊?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
别克这次还把价格拉低了3-5千块,像尊享版和智享版的区别,就是多了很多细节差异。尊享版多了流媒体后视镜、BOC音响和座椅按摩。陈叔修车时,就曾说:新车里面的配置,很多其实是‘花钱买面子’,但在你用的那一刻,真有用。我反问一句:你觉得,买家是真的看中那些数字灯或者空气净化吗?还是觉得有点科技范儿?
说到这,我得强调一点——我知道,供应链不是随便变动的。比如新加入的三元锂电池,成本一定Higher不过之前的磷酸铁锂,但这次算是在合理范围内(估算,未必精准),大概多出了十几块钱一度的成本?我觉得,别克似乎挺在意升级换代的数字,毕竟换了新电池,续航直接提升到202km(估算),满载情况下大概能跑450-500公里左右(这段先按下不表),比起之前的鸡肋续航,算是有明显改善。
不过我在想:这么多配置、价格的折中,是否会不会降低整体的品牌门槛?毕竟,GL8一直是中产家庭+商务用的代表车型,如果降价太多,是不是会让高端标签淡化?或者,只是换了个标签说我就是出,讲究体验。我觉得,这次的定位挺微妙——既想稳住客户,又不想太冒险,一边用价格吸引更多人,一边保证豪华感。
我印象中,销售阿姨曾说:新车刚上市,很多客户就是看这个价格、配置组合。对,她说得一点都没错。你们觉得,像别克这种价格战+配置升级,能持续多久?大概也就是个短期的市场吸引法宝。毕竟,供应链要稳定,技术成熟,才是长久之计。
最让我在意的,是那句偶然听到的:‘车里其实很多东西是为未来做的试水。’我不太喜欢试水的说法,但又不得不承认,车企这次在配置之上,果然赌了未来。智能辅助、毫米波雷达、自动识别信号灯……是不是意味着,未来的别克GL8会变得更智能?
说到这里,我得问问自己:现在买车,真的是纯粹看性价比?还是潜意识里觉得买新车就是买未来?
(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这次尝试对比,发现别克其实没有像某些品牌那样硬做性能,但在细节上,尤其是配置的下放,让我觉得一点点放松些。每次开车,最在意的还是那份平稳安静智能,而不是某个(虚拟的)风驰电掣的标签。
结尾变得很奇怪,像在问自己:这车到手后,那些被标配的灵魂配件,能留得住人心多久?或者说,下一轮降价和升级,又会把我们引向什么样的理想?这就像我昨晚在窗边看到那只猫,好奇它到底在想啥——可能,真只是在盯着某个微光,无聊却又着迷。
这让我觉得,或许最真实的,是那辆车上,那块别克标志下面,藏着的秘密,从未被揭开……
全部评论 (0)